15个副省级城市大PK宁波第三产业短板

前两天偶然发现网上有一篇副省级城市各项指标排名和评价的文章,当然也包括我大宁波啦。小智也就依据相关数据对宁波的情况进行梳理,以发掘宁波的美好和亟待改善的地方。

在中国的行政序列中,副省级城市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存在,副省级城市的官方名称是“副省级市”。现今全国共有15个副省级市,3个直辖市副省级市辖区。其中15个副省级市中: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济南市、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西安市等10个城市均为省会城市,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则为计划单列市。3个直辖市副省级市辖区中,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均为直辖市下辖的副省级行政区,而重庆两江新区则不是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域。

在这些副省级城市中,人口最多的是成都市,年户籍人口超过万人,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尽管年常住人口突破万,但其户籍人口也只有近万。除了深圳和厦门户籍人口少于万和成都超千万外,其余的副省级市人口均介于-万之间,显示其在省内对人口的强大吸引能力,人口数量的相对均衡也为横向比较这些副省级市提供了依据。

我们先来看看这15个副省级城市中,宁波的GDP表现。

从GDP总量来看,宁波的经济总量这几年来总体上排名一路下滑。但仍处在较有实力的竞争空间。与南京沈阳青岛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而从GDP的增速来看,东部城市显著不如中西部城市,GDP增速前三甲被中西部城市包揽。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大体的趋势的确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地区。一方面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后,国家大量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都投向了基础设施不完善的中西部地区,由投资贡献了大量经济增长。对于宁波来说,这几年GDP增长相对乏力。

我们再来看下15个副省级城市的三大产业占比以及财政预算内收入等4个表格(本文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及其-中国统计年鉴),看看宁波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各大产业占比的表现。

从表格可以看到,在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方面,宁波的占比最高,排在第一位。这也说明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宁波具有较大的优势。宁波块状经济发达,有个产品成为行业单打冠军。但另一方面,一个城市最具活力的是第三产业,其占比也是体现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之一。宁波在这方面表现相对较弱,不仅低于广州深圳等城市,甚至也弱于济南、厦门等GDP总量较小的城市。应该说,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宁波城市加快转型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和现代化港口城市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地方的财政收入直接决定了该市的财力,从而影响到包括投资建设、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的开支,一般而言,财力越发达,公共服务也越完善,但除考虑预算收入外,人口因素也应当被考虑。

从这15个副省级市的财政预算收入看,深圳、广州、杭州的吸金能力相当惊人,而这也预期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宁波的财政收入水平表现较为稳定,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属于中游水平。

过去十多年,外贸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于各副省级城市GDP也是贡献良多。下图是15个副省级城市的进出口排名变化。

从表格可以看到,外贸是令宁波人较为自豪的一个方面。在排名表上占据前列,年宁波外贸已经突破了亿美元的大关,从事进出口贸易具有天然优势。

下面看看房价收入比的指标。对于居住在这些副省级城市中的居民而言,工资收入高什么的在神一般的房价面前都是浮云,深圳工资是高没错,但你辛辛苦苦一年也就能买个3平米,相比之下,东北地区就是房地产的价值洼地,长春更是以一年工资买8.4平米荣膺买房幸福感最高荣耀指数副省级城市。

不知道表格的统计数据是不是准确。从这里面来看,宁波的房价工资比处于中游水平,但我们也发现很多人都觉得宁波房价贵,一些人才到了宁波之后几年还是选择了离开,主要原因是房价高,吃不消。其实宁波不仅房价高,物价也挺高的。物价水平不亚于上海等国际大都市。

接下来我们算算宁波自己的帐。看看宁波与副省级城市主要指标对比。可以看出宁波不少数据都是排在副省级城市前列的,这是喜。但是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却不高,GDP增速放缓,这是忧。

喜: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下降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之比为3.9︰52.5︰43.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美元)。

1、财政收支。年宁波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亿元,增长9.3%。地方财政收入已经逼近亿大关。

2、工业经济。年宁波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亿元,增长8.0%。分行业看,在35个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的全年增加值同比呈上升态势,行业发展普遍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亿元,增长25.0%,实现利税总额.1亿元,增长17.2%。

同时,工业创新转型步伐有力。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4%,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亿元,增长22.1%,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6.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23%,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机器换人”成果初现,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增长5.8%,而从业人员减少2.3%,劳动生产率达16.3万元/人,增长10.5%,人均创利税9万元,增长20%。

3、开放型经济。年宁波全市实现口岸进出口总额.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亿美元,成为浙江首个、长三角地区第三个外贸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增长3.9%,其中出口.1亿美元,增长7.0%;进口.2亿美元,下降1.4%。全年新增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企业家,累计达22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家。全年一般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81.0%,进口占全市进口总额的比重为71.9%,比上年分别提高1.0和2.1个百分点。全年直接与我市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个,其中欧盟、美国、东盟、拉丁美洲贸易额占比分别为20.1%、15.6%、8.2%和7.8%。

利用外资实现突破。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5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30亿美元,达32.75亿美元,增长14.8%。第三产业新批项目个,增长26.9%;实际利用外资18.5亿美元,增长20.7%。其中,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9.4亿美元,增长3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增长.9%。

对外投资和劳务合作突破30亿美元。年宁波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家,核准中方投资额1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实际中方投资额6.8亿美元,增长11.1%。完成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15.0亿美元,增长21.2%。

那么,宁波经济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忧:

1、第三产业增长乏力,影响经济增长

年,宁波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之比为3.9︰52.5︰43.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明显不足。

2、消费市场规模偏小,商贸贡献降低

年,宁波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增长13.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亿元,增长13.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亿元,增长13.8%。在限额以上企业销售的商品类值中,汽车类增长10.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3%,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7.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9%,金银珠宝类增长32.1%。

宁波的商贸发展水平已远远不如广州、深圳等等同类城市,社零规模甚至比成都、哈尔滨、青岛等城市还要小。

(最后一部分内容数据来自《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以下是公益广告

明州智见汇:

强调原创、思想、发现,找寻智慧光芒和内生力量。欢迎







































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y/5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