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0日,年绿碳发展峰会暨颁奖大会在上海举行。在年全国碳市场启动前夕,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相关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碳市场的建设之路。
峰会现场
本次峰会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德国环保部国务秘书约森·弗拉斯巴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李逸平,绿碳发展峰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周禹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司副司长孙桢,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莫小龙,上海市政协人口资源与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孙建平,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周强,上海市松江区区长秦健,上海临港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丁桂康等出席了峰会。
原上海市常委、副市长、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作欢迎致辞
原上海市常委、副市长、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说,绿色低碳,是当今我们这个世界全人类的共同主题。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众所周知,我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成为了第二大碳排放国家。在国际社会普遍 当前,特别需要尽快建立健全规范的碳交易市场,统一碳排放标准。这也是我们举办本次峰会的初衷和主因。
为了促进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起了对国内碳市场建设和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开展绿碳评奖活动,这个活动获得了业内的广泛响应。本次峰会将对专家委员会评选的获奖单位进行颁奖,这对获奖单位来说是荣誉,是鼓舞,也是鞭策,对同行来说,这是示范和榜样。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作开幕致辞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我们在充分享受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物质资源的满足和生活便利、便捷的同时,也在痛苦的承受着空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压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的根本因素,是众所周知的,也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排放,远远超出了自然界的自净能力。而针对各类排放物的前置处理环节,我们做得不够完善。
他说,上海同样也不例外,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需要全社会以及我们每一位成员共同面对,要从不同层面各个领域做出极大的努力。在这种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逐渐成为了全球的共识。不久前联合国摩洛哥气候大会刚刚落下帷幕,标志着全球应对气球变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于今年11月正式生效,我国也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实现这些目标,关键是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并且要真心实意的加以推动,来确保水、空气等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是干净的,对我们的健康是没有附加伤害的。我们期待着人民群众在生存环境和质量方面有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他说,这次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临港集团等共同主办的绿碳发展峰会,是上海分享、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交流合作的又一重要的载体和形式。相信,通过本次峰会,中外嘉宾的切磋交流,一定会为上海新的发展,为整个中国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迪和帮助,更加务实的推动绿色低碳事业的发展。
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作主旨演讲
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说,中国提出了到年单位二氧化碳排放要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将积极提供中国的理念和中国的行动,推动环保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国内环保工作,要把国际上的环保合作积极的和我们国内的环保工作相结合,推进绿色的“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环保合作,开展面向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与发展的援助,构建南南合作网络。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将积极的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工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体系,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能够坚持《巴黎协定》,继续兑现自己的承诺,而且还会做得更好,通过南南合作来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
随着各国落实自主贡献的目标,以及不断的盘点,将来是每五年搞一次全球的盘点,盘点之后要提高全球的力度。这样一个大的形势之下,排放的空间将会越来越成为稀缺的战略性资源。现在全球的目标是要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各国的自主贡献现在只能控制在2.7度以内,和2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巴黎协定》要求要努力控制在1.5度,如果这样的话,碳排放的空间越来越小,也就意味着将来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碳的价格可能也会越来越高。
我们建立碳定价机制,让市场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将会有效地降低全社会节能降碳的成本,同时促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高度重视运用碳定价的政策来促进低碳发展。碳定价有三种形式,一个是收费,一个是收税,一个是搞排放交易。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我们基本上做到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基本建立了排放报告和核查,要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碳排放配额被市场接受,必须建立能够保证数据质量的MIV的体系。二是组织开展了重点企业历史碳排放数据的报告和核查。三是制定了碳市场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确定公平合理的配额总量及分配方法,是碳市场建设的核心条件。四是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监管的体系,明确碳市场建设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划定各方的权责,保障碳交易制度顺利进行。五是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的立法。
下一步按照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要求,国家还将推进四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立法,争取年上半年能够出台条例。二是完善检测报告和核查制度。三是开展配额分配工作。四是深入开展基础能力的培训,拓宽培训渠道。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莫小龙作嘉宾发言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莫小龙说,年,我国政府决定于年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这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充分体现。
他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内容丰富,融资需求巨大,必须积极开展和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改革和创新并举,强化政策行动,通过低碳融资创新,碳交易机制等实现碳金融工具多样化,全方位、多角度推动碳市场的发展,最终让人民享受到生态文明的结果。
通过市场手段优化碳配置,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势,逐步形成长效减排机制,实现政府、市场双轮驱动,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减排目标。年碳排放全交易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等七省市相继揭牌,三年来碳交易试点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标志着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在碳市场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建立统一碳市场也有一定的问题。这也要求我们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细化市场建设的各项措施,充分发挥国家顶层设计优势,形成中央、地方、政府实体经济上下联动,重点行业现行,以此推进定价机制、配额分配等工作进展。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是国家层面专门从事气候变化的机制。近年来支持国家低碳建设,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基金积极支持国家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应对气候变化研究、能力建设和公众宣传工作。在有偿使用方面,基金工作着力支持低碳理念、工作机制和融资模式创新。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减排、市场减排活动。基金已经批准有偿使用个,撬动社会资金近千亿元。在气候变化领域体现了示范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年为推动国家碳市场建设,我基金入股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引导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产业机构积极参与碳交易,推动了碳市场的发展。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学院院长诸大建作主题演讲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学院院长诸大建说,中国过去几十年来,单位GDP的能耗以及对应的碳强度一直在下降,这个下降跟我们产业结构调整,跟我们的技术改进,跟我们的能源替换是有关系的。我们总的能耗和碳排放一直往上走,单位GDP的能耗和单位碳能耗的下降,并没有带来总量碳排放的稳定。
有人提出来一个“劳斯莱斯”效应,如果用大排量,但控制数量,可能总体上不比你小排量更多的拥有者排放更多。所以光强度改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总量,而且思路必须从红线总量倒逼强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问题,关于大小排量控制的政策里面存在着争论。
我们要从技术性的低碳创新,变成社会性的低碳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就是分享经济,分享经济就是存量闲置资源的大家使用,这是消费模式制度安排的改进。
高峰对话左:上海电视台主持人林牧茵中:德国环保部国务秘书约森·弗拉斯巴斯右: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
在高峰对话环节,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与德国环保部国务秘书约森·弗拉斯巴斯就全球气候问题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周强先生作主题演讲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周强说,上海是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也碳排放交易的试点城市。长期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已经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当中,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放入其中。
他说,我们在主要的发展目标制定当中,体现了绿色发展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我们在“十三五”规划当中,已经提出了能耗总量控制目标和碳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我们分别是到年能耗总量要控制在1.25亿吨标准煤,碳排放总量控制在2.5亿吨二氧化碳。与此同时,我们对PM2.5也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他说,我们有几个数据,“十二五”的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强度下降了25%,碳排放的强度下降了28%,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下降了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67.8%。整个的低碳发展,我们认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完整的一个体系,它包括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包括了能源结构的转型、交通建筑领域的低碳发展,当然也包括碳市场的发展。
下一步,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的衔接全国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要做好全国碳排放交易推进的相关工作。同时我们还在不断的完善我们自己整个市场体系,今年将纳入碳交易的企业进一步的扩大,扩大到近家。同时这几年还在积极探索碳市场、碳金融的一些功能,有关的金融机构也积极开展了关于碳基金、CCER的质押、交易所积极推出碳交易的服务。我们今年也在积极探索碳排放配额远期的产品,以此能够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整个碳市场的品种和交易。
绿碳宣言发布仪式
绿碳宣言发布代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葛兴安,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副总经理蒋洁萍,内蒙古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张敬东,江西产权交易所总裁刘超,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王宗挺,同际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庆平,上海宝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伟卿,华景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莹
绿色宣言: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全国碳交易启动,为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写下新的篇章!我们——中国碳市场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将不忘初心,携手努力,共同推进全球最大碳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呼吁:各交易平台加强合作,坚定市场信心,严格交易监管,提高服务效率,共同维护碳市场的稳定发展。各市场参与方有序竞争,重视协作,努力推进碳市场相关的能力建设,共同提高行业专业水平。我们承诺:坚决贯彻国家关于碳市场的统一部署,配合落实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各项工作。致力于建设管理规范、功能完善、运行稳定的交易平台;致力于创建透明、开放、安全、高效的市场机制;致力于营造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市场环境。人们可以期待,我们将不负使命、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中国必将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碳市场。
爱丁堡大学、临港松江科技城和清洁之路三方合作签约协议
签约代表:爱丁堡大学低碳创新中心cooGordonDonald,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丁桂康,清洁之路副董事长张豪仁
“绿碳服务创新中心”和“清洁之路中国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绿碳服务创新中心”和“清洁之路中国创新中心”启动推杆仪式
“绿碳奖”颁奖现场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北京哪有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医院贵阳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