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之星时间的真相

时间的真相

——访我校物理系张正阶教授

文/韩晓宇

级通信工程专业

人物标签:

张正阶教授,教学名师。年至年在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年至年在四川大学进修固体物理硕士学位课程。年至年在成都理工大学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年至年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学习同步辐射谱学方法,参加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建设。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年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理论物理研究及教学工作。为本科生及研究生主讲有《大学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课程。主持和主研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百人计划”等在内的科研项目十余项。先后在国际国内各级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被SCI(光盘版)收录9篇,EI收录1篇。主持和主研包括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在内的教研教改项目十余项。分别获省市级、校级科研及教学成果等奖项的一、二、三等个人或集体奖多项。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这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开篇,与现在大数据时代颇有几分相似之处。随着世界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现代化,科技化。但是弊端也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低头族,越来越多的人足不出户。当我们想重温一下儿时的游戏时,却换来同伴的一句“不如开黑”。至此,心中剩下的只有无限的惋惜。“咸鱼”一般的生活状态被现代大学生用以自嘲,可在我们庸庸碌碌的同时,时间却不会给我们犹豫、闲散的机会,它自顾自地乘风而去,将尚且摸不着方向的我们甩在身后。作为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我也曾以为青春时光是最私密的事,却不知道事实恰恰相反。时间于我,是无可预计的面对。怀着对迷惘青春的思索,我们有幸采访到我校物理系张正阶教授与我们分享他的心得与建议。

小编

您认为中学物理课程的改革对大学物理教学有什么影响?

我的确看到过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相关新闻,就现在而言,物理在理综方面占的比重更多了。中学物理教学的加强,让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掌握得也更牢靠一些,这对大学物理教学当然有积极的影响。学生的基础扎实,深入学习的时候就会轻松一些。同时,大学的物理教学肯定会紧跟中学的改革,即使中学物理大纲的难度降低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方面也会有相应的提高。这样,就保证了中学和大学学习的良好衔接。

张教授

小编

许多学生上大学后出现知识断片的现象,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有一部分同学反映大学物理有难学,学不懂的情况,您对这些同学有什么建议呢?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个同学如何把握自己的学习。大学物理课程是向大部分同学开设的。现在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课堂教学,我们会照顾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情况,但无法照顾到所有同学。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弊端。但是现在有实行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使同学们能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任何课程的难易程度其实是相对的。觉得难的同学一定是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某一部分出现了短板,没有及时补上。如果按照老师所要求的那样,每一步都把握好,就一定不会觉得难。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积累起来,你就会觉得后面的知识要点都是生面孔,这样一来,学习当然就轻松不了。就像学英语一样,一篇文章里如果百分之五十的单词都不认识,你当然读不下去。

我的建议就是,缺失的知识一定要补起来,而且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哪个环节掉了链子。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后面的知识都是建立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基础一定要牢靠。再者,学习一定要扎扎实实,现在有少部分同学学习很浮躁,只是看一下结果,了解一下答案。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认真看书,做作业不求甚解。大学的知识与中学会有些许重叠,这使得一些学生还是以中学时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来对待课堂,也就是我们说的“啃老本”。长期如此,他们根本没有进入大学的学习状态,当然学不好了。还有一点,许多中学老师会跟学生说“到了大学就轻松了”之类的话。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大学的学习速度和进度比中学快得多,高中三本书能学三年,大学一学期一本书。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也大大提高,研究生时期讲课十分简略,博士生时期课堂教学很少。所以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越到后面,自主学习的比重越来越多。我们有些同学到了大学还想着一天到晚有老师督促,因此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大学,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学生,这样怎么能学好?

张教授

小编

像物理、化学这种纯学术的专业,如果不继续考研深造的话,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会不会有所下降?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择业空间上会不会比较小?

首先,你的知识越多,你的竞争力当然就越强,你站的平台更高,可选的就业范围自然就越大。同时,你的知识越多,你能在工作和科研中创新、创造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文凭的高低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能让你实现自我价值的,是你在日后工作生活中所创造的财富。你把一门技术的原理搞清楚后,遇到不合理的地方,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调整、创新。任何一门技术,任何一个工程方向都是一种物理原理的应用。个人的知识储备量,和日后在工作、科研中创造财富的几率是成正比的。

张教授

小编

纯学术专业的学生除了从事科研,在就业上有哪些更多的选择呢?

与这些学科相关的行业都可以选择,这个范围是很宽广的。各种物理效应的深入应用,以及在相关技术领域上随之产生的技术,都可以成为你就业中的一个选择。比如说电学,擅长电磁学的学生可以在电学、自动化以及信息技术领域深入学习或者就业。化学化工方面就业领域也很宽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工程技术都是某一个物理原理深入研究后的应用。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其实很广泛,当然他可能需要学一点后端技术。有了宽广的物理知识作为基础,再在自己擅长的技术领域上进行创新,这对自己,甚至是对该技术产业都有极大的帮助。

张教授

小编

您对出国留学有什么看法吗?

在前几十年,国外的确有很多技术领先于国内。国外许多高校办学的规范化很高,所以在国外学习对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好处。但随着国家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我国的很多学科领域都排在世界前列,那么在这些学科领域上,国内外的教学说不上有多大的差异。但是出国可以给你提供另一个学习环境,接触更多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这对开拓视野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出国,不一定对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好处。不同的人,学习能力不同,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不同。有些家长觉得只要把孩子送出国,就有了一个很大的平台,其实不然。对于一个基础很差的同学,出国不见得有多好的效果。国外的学习也不轻松,语言也是一大障碍。不认真的同学,无论在哪里都学不好,这是个人的基本素质决定的。

张教授

小编

许多文科类专业,如翻译专业也会开展一些物理的相关课程,您觉得这对他们有什么益处吗?

这个益处非常非常大。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划分得太细,太偏了。近十几年,国内各高校,包括教育主管部门也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理科文科分得太细,太死板。所以这十几年开展了很多学科间的课程交叉。像我校在文科专业开了一个《物理与现代科技》的课程,同样,理科的同学也要与文科方面知识相接触,这个意义非常重大。社会在发展,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知识。当社会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或者综合性很强的时候,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一般成员,一定要对知识有全方位的了解。比如电影《星际穿越》里面就涉及了很多近代物理学的前沿概念和知识,如果你连一个面向大众的电影都看不懂,可以说你就被out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在社会上是很难适应的。知识领域的扩展对我们掌握的知识面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理科生连莎士比亚的诗都读不懂,文科生连一个电源都不敢去碰,就会渐渐落后于社会,落后于时代。

张教授

小编

您是年入学的,关于那个时候的成理和学习生活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事吗?您对那个时候的成理有什么样的记忆呢?

我们是文革后第一届入学的学生,我很幸运是应届毕业进入学校的,跟我们一同入校的还有前面十几届的学生。文革期间高考被中断,没有真正进行人才的选拔。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们那一届,以及之后两三届的学生,我们的学习热情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老图书馆二楼有一幅油画,那反映了我们那一代人进入高校后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学习状态。周末的时候,本来就不多的教室还要锁门,老校区的第一教学楼有时候忘了锁窗户,很多同学就从外面翻进去学习。现在同学的学习激情和当时根本没法比。现在很多同学在课堂上都在玩手机,这实在是太遗憾了!人的一生非常短暂,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这个过程中我看到高等教育中这样的变化非常心痛。但我只能稍作提醒,庆幸的是依然有一部分同学保持了学习劲头。不少学生没有把握住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现在本该是我们获取知识最好的时代,一些同学却浪费了时间,浪费了资源,浪费了父母和国家的资助,浪费了自己的青春!非常可惜。这种浪费比什么浪费都可惜。我们那个时候查资料需要在图书馆一层一层,一本一本地找,现在只要在手机上一搜就出来了,效率大大提高。我感觉现在中国的很多关键岗位上,都是由文化大革命后的那几代人顶起来的,当然很多年轻人也很有作为。但是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的学习劲头和责任感,使命感不如以前,我想说,大家赶上了这么好的时代,应该好好把握机会提升自己。信息时代的知识更新非常迅速,要跟上科技的发展是很难的。所以希望大家一定不要浪费青春,辜负了自己。

张教授

小编感悟:

整个采访的过程中,张教授的目光都不曾移开我们,他真诚地分享了许多建议与心得。但却在谈及现代学生的学习状态时,露出了无奈的神色。我对此感触良多,却只能朝他深深鞠上一躬。在张正阶教授与我们道别前,我清晰地记得,他露出和蔼的笑容,对我们说到:“如果我今天的话能给同学们一些启发的话,就值得了。”鲍勃迪伦说,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还幸存的,一种是已迷失的。我们也衷心祝愿,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唤起对生活的热情,不做科技的奴隶,愿成长的你们褪去的只是年轻气盛的浮气,而不失原原本本的赤子之心。我们都知道庸庸碌碌的生活方式,最终会带来些什么。这也正是时间的真正绝情之处,它让你早早知道了真相,却不给你任何补偿。理想主义,无非是多一些耐力和多一点勇敢。安于现状是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也许他们从中获得了闲适与安逸,但我不羡慕,也不喜欢。人生路上要承担失去,要享受伤感。我正年轻,我得去看看世界,看看自己。一瞬里可以有一生,那些电光火石的刹那也可以被时间拉扯成长久的停滞。时间过去了,有的人依然迷失,有的人尚且幸存,我们谁都没有停在原地,谁都没有留住青春——这就是关于时间的全部真相。

释义: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儿童白癜风怎样治
宁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y/9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