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心悟第十一章中药与方剂第七节

第十一章中药与方剂

第七节止血方药

凡以制止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和方剂,叫做止血药或止血方。

止血药除一般能促进血凝固外,许多药物还兼有收敛、凉血或化瘀、温经散寒的作用。这些作用也有利于出血的制止。有的药物炮制成炭剂后,可增强其止血作用,故古人有“红见黑则止”的说法。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以及外伤出血。及时而有效地制止出血,可减少血液的耗损;同时,对于防止大量失血或气随血脱,也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时,必须根据出血的原因和不同的证型,从整体出发,选择适宜的药物,并作相应的配伍。如血热妄行的出血,应选用凉血止血药,并与清热凉血药配伍;出血而有瘀血者,应选用有化瘀作用的止血药,并与其它止血或活血药配伍;虚寒的出血证,宜用温经止血药,并与补虚温里的药物配伍;胃肠的出血、外伤出血及虚证的出血,多用收敛性止血药或炭剂。

一、止血药

白芨

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块茎。夏秋采挖,除去残茎和须根、洗净,入沸水煮至内无白心,除去粗皮,晒干,切片用。

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1、主要用于肺、胃出血。可单用为末,米饮或开水调服。亦可随证配伍应用,如治肺痨咳血,常配阿胶、生地、藕节等,以滋阴凉血、止血,如白芨枇杷丸(白芨、枇杷叶、阿胶、生地黄、藕节);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常配乌贼,不但能止血,且有促进病灶愈合的作用。对于外伤出血,应单用或同煅石膏研末撒布患处。

2、用于疮疡肿痛及手足皲裂。疮疡初起未溃,常与金银花、天花粉、乳香等同用。共奏解毒消肿的功效,如内消散(白芨、金银花、知母、贝母、天花粉、甲珠、皂角刺、乳香、半夏);如疮疡已溃,久不收口,研粉外用,能敛疮生肌。手足皲裂、肛裂,可单用研末,以麻油调涂。

本品止血力大,如热邪内炽,血分热盛,不宜过早应用,否则热闭于内,更难治疗。

6-15克。研末服,每次2-5克。外用适量。

含挥发油、粘液质、淀粉。

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能使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对人型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百日咳杆菌内毒素有一定的对抗作用。白芨胶浆,能促进家兔创面肉芽生长及愈合。

紫珠

为马鞭草科灌木杜虹花、大叶紫珠和裸花紫珠的叶。产于长江以南各地。全年可采,以夏秋采收为佳。晒干,切碎用。

苦、涩,凉。归肝、脾经。收敛止血,解毒。

1、用于多种出血证,尤以对消化道、呼吸道出血疗效较佳。内出血,可单用水煎或研末服,亦可配伍仙鹤草、侧柏叶、早莲草等,以增强止血的功效。外伤出血,可用本品研末撒布或用鲜叶捣烂外敷。

2、用于烧伤,疮痈肿毒等。可内服或外用。

9-15克。研末服每次2-3克。外用适量。

含黄酮类、鞣质、糖类等。

有止血作用,能收缩血管和缩短出、凝血时间。有收敛作用,能防止创面感染、体液损失。裸花紫珠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大叶紫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亦有抑制作用。

仙鹤草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牙草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苦、涩,平。归肺、肝、脾经。收敛止血,解毒,杀虫。

1、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单用有效。复方中常与其它止血药配伍,如治便血属于热证的,常与槐花、地榆等同用;若属寒证,则应与灶心土、炮姜等同用。

2、用于疖疮痈肿、痔疮等。可单用熬膏调蜜外涂,或同时内服。又可用治痢疾。对血痢及久痢不愈者尤宜。可与铁苋、凤尾草同用。

3、现代又用于滴虫性阴道炎。以本品煎浓汁冲洗阴道,再用带线棉球浸汁放入,约三小时后取出,须连用一周左右。此外,尚可用以治疗疟疾。

9-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60克。外用适量。

含仙鹤草素、仙鹤草内脂、仙鹤酚、黄酮甙、挥发油、鞣质及维生素C、K等。有止血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浸剂和仙鹤草素对离体蛙心均有强心作用,能增强青蛙、蟾蜍心博频率及收缩强度。仙鹤草素对已疲劳的横纹肌有兴奋作用。又能降低血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小蓟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草的全草。夏季花期采集,晒干,切段生用。

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1、用于尿血、咯血、鼻衄、崩漏等出血的热证。较长于治尿血,常与蒲黄、木通、滑石等配伍,如小蓟饮子(小蓟、藕节、蒲黄、滑石、木通、淡竹叶、栀子仁、生地、当归、甘草)。大剂量单用亦有一定疗效。

2、用于热毒疮肿。可单用,内服或外敷。但多配伍应用,如《普济方》治疔疮恶肿,用本品同乳香、明矾为末,酒冲服。

此外,现代又用于病毒性肝炎、肾炎等。

9-16克,外用适量。

含胆碱,生物碱、皂甙等,能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对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变型杆菌、绿脓杆菌、痢疾干菌、金黄色葡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利胆,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附:大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蓟的根或金草,夏秋花期采集。生用或炒用。有与小蓟类似的性能,但长于解毒消痈,用于吐血、咯血、衄血等血热出血,常与小蓟同用,又用于痈肿疮毒以及肾炎、高血压等。用量9-16克,外用适量。

地榆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输的根。夏秋季采挖,洗净去须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用。

苦、酸,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收敛、解毒。

1、可用于人体各部分的出血,而以治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最为常用。单用或同醋煎服。复方中,如治便血、痔血,常与槐花同用;血痢经久不愈,常与黄连、诃子等同用,如地榆丸(地榆、乌梅、诃子肉、阿胶、当归、木香、黄莲)。

2、为治烧伤烫伤的要药。可用本品研末,麻油调敷,能使渗出减少,疼痛减轻,愈合加速(但不宜大面积使用)。亦可用于湿疹、皮肤溃烂等。

9-15克。

含鞣质、地榆皂甙、黄酮、维生素A类物质。

能缩短出血时间,其稀溶液作用更显著。地榆粉对第二至三度烧伤创面有显著的收敛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但其抗菌力经高压消毒后降低,甚至消失。此外,有收敛止泻及降压、镇吐作用。

槐花

为豆科落叶乔木槐树的花蕾。6-7月采收,晒干用或炒用。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痛。

主要用于便血、痔血,亦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等。属于热证者,较为适合。多配伍其它止血药应用,如便血和痔疮出血,常与地榆配伍;或与侧柏叶、荆芥炭、枳壳配伍,如槐花散(槐花、侧柏叶、荆芥炭、枳壳)。湿热较盛的便血或痔血,可与黄连配伍。现代又用于高血压病及防止脑溢血。单用煎水饮;或与夏枯草、豨莶草、黄芩等配用。

9-15克。

含芸香甙(芦丁)、桦皮醇、槐二醇及槐花甲素、槐花乙素、槐花丙素等。能缩短出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显著。芸香甙能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煎液对麻醉狗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附:槐实为槐树的果实,又叫槐角。性味功效类似槐花,其止血作用弱于槐花,但清热的功效较强,且能润肠。多用于便秘,痔疮肿痛或兼有出血者。又能清肝泻火,适用于肝热所致的头昏、头痛、目赤等症,可与黄芩、栀子、夏枯草配伍。用量9-15克。

侧柏叶

为柏科常绿乔木侧柏的嫩枝及叶。全年均可采收。阴干。生用或炒炭用。

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止咳。

1、用于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属于热证者较为适宜。可单用,或与其它止血药同用。如四生丸(生侧柏叶、生荷花、生艾叶、生地黄)治血热吐衄;柏叶汤(侧柏叶、炮姜、艾叶)治疗寒证的出血。

2、可用于肺热咳嗽、百日咳等。单用,或与黄芩,桔梗等配用。此外,又可用于秃发,浸酒涂擦,或配制首乌、熟地等补肝肾药内服。对于轻度烧伤,亦可用本品研末,油调涂患处。

9-15克。外用适量。

含挥发油、黄酮类、鞣质、树脂等。有缩短出、凝血时间的作用,生用比炒炭止血好。有镇咳、祛痰及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三七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叶左三右四故名,根似人参者,称三七。产于云南等地。秋冬采挖。晒干生用。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止血、化瘀止痛。

1、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对兼有瘀滞肿痛者,尤为适宜。可单用研末服,或与化瘀止血的花蕊石、血余炭同用,如化血丹(三七、花蕊石、血余炭)。外伤出血,可用本品研末撒布伤口。

2、用于跌打损伤等瘀血阻滞所致的疼痛。可单用研末,酒冲服;亦可配伍其它活血止痛药。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研末服,每次1-2克。外用适量。

含多种皂甙,其甙元为人参二醇、齐墩果酸、人参三醇、并含黄酮甙及生物碱。水浸液能缩短家兔凝血时间。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对蛙心有强心作用;对血管有收缩作用,高浓度时有扩张作用。有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以及减少心肌耗氧量等作用。能明显地促进小鼠肝糖元的积累。

蒲黄

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狭叶香蒲的花粉。夏季花刚开放时,剪下穗状花序的顶端部分(雄花序),晒干碾压,筛取粉末,生用或炒用。

甘,平。归肝、心经。止血,化瘀。

1、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等。单用或与其它止血药配伍,如《简便方》治肺热衄血,与青黛同用;《圣济总录》治吐血,与生地黄同用。

2、用于产后血瘀腹痛及瘀血阻滞的经痛、心腹疼痛等。常与五灵脂配伍,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如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此外,现代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3-9克。外用适量。

布包煎。孕妇慎用。

含甾醇类、脂肪油、挥发油、黄酮甙、生物碱等。

有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给家兔灌服后第一天,其作用比较显著而持久。蒲黄粉撒于兔或狗股动脉出血处,压迫三至四分钟可完全止血。对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对未孕子宫比对已孕子宫作用明显。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作用。有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亦有疗效。

艾叶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叶片。春夏间花末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生用或炒炭用。

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1、用于虚寒性的月经过多,崩漏及妊娠下血等。常与阿胶,地黄等同用,如胶艾汤(阿胶、艾叶,当归、川芎、生地,白芍、甘草)。如兼气虚不摄者,须与党参、黄芪、白术同用。亦可用于血热,吐衄等症,常用其生品与生地黄,侧柏叶配用。

2、用于虚寒性的月经不调、腹部疼痛等。常与当归,香附同用,如艾煎丸(艾叶,当归、香附)

此外,又用于皮肤湿疹瘙痒、疥癣。可配白鲜皮、地肤子煎汤外洗。

3-8克。外用适量。

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桉油精、侧柏酮、侧柏醇等。此外,尚含腺嘌吟,胆碱、鞣质等。

艾叶油有止咳、平喘及祛痰作用,并对消化道及皮肤有一定刺激性。煎剂对炭疽杆菌、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等有抑制作用。大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出现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一系列中毒症状。

二、止血方

小蓟饮子出《济生方》

小蓟藕节蒲黄滑石木通淡竹叶栀子仁生地当归甘草

凉血止血,清热通淋。

下焦热结,血淋,尿血。

本方主证系因心经积热下移致下焦热结引起,故以清心经积热的导赤散(木通、淡竹叶、生地、甘草梢)加当归、蒲黄、小蓟、藕节、滑石,栀子而成。方中以生地清血热而凉心血:竹叶、木通清心与小肠之火;而生草梢使达尿道而定痛;至于当归、蒲黄、小蓟、藕节既和血又止血,使止血而不致瘀滞,和血而不致妄行;更以清三焦热而助利小便的栀子、助清热而止出血的滑石,合用而成为治尿血之主方。

地榆丸出《证治准绳》

地榆乌梅诃子肉阿胶当归木香黄连

清化湿热,固涩止泻。

血痢经久不愈。

此方治血痢已久,偏血虚有挟湿热治方。方中以地榆、黄连清热凉血,止血妄行;当归、阿胶培补心肝之血以助生血之源;乌梅、诃子收涩大肠以止便血;更以木香一味调理气机,使补而不腻,寒而不凉。诸药配合为治疗便血日久不愈,营血大伤之症。

槐花散出《集简方》

槐花侧柏叶荆芥穗枳壳

清肠止血,疏风利气。

肠风下血,血色鲜红,痔疮出血。

前人认为大便带血,色鲜红者为肠风,乃由风热或湿毒壅遏肠胃血分,血渗肠道所致。方中槐花清湿热兼止血,柏叶凉血止血;荆芥理气疏风;佐以枳壳行气宽肠。合奏清肠凉血疏风之功,风热湿毒一清,则便血自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z/14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