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30549447447545&wfr=spider&for=pc
我们看电视剧里边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大势已去,无力回天。而今天北方的人口流失已成大势,近几年来尤为严重,到底是为什么,什么原因促使了北方的人往南方跑呢?我觉得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人心,下面是我找出的几个影响人心原因。
上海的服务员兼职已经到达20-30每小时,哈尔滨的服务员一天只有块,深圳的中级会计招聘都在1至1.5万,承德的只有元,东莞的制造业纺织业,平均工资已经逼近元,大庆油田老牌国企是元。改革开放40年了,南京的GDP总量第一次进去前十,北方的天津自清朝以来第一次跌出前十,这对我们的创业,就业,孩子上学会有什么影响?
东莞石家庄的浴都已经名不副实,以前在这里从事服务业开个按摩店,京津冀三地的人都会来光顾,现子拼什么?拼服务,拼技术,拼营销,还得拼命都未必能在这赚到钱。支撑唐山的钢铁市场,现在也偃旗息鼓了,曾经在唐山满大街的豪车都进了二手车行,现子唐山成了二手车之都,而鄂尔多斯当年最牛气的“羊煤土气”最终造就了一座庞大的鬼城。
东莞制造业的崛起,江苏的轻工业大市也在转型是技术工人的天堂,而西安呢,现在是科技之城,国际会展金融中心,知识分子的天堂,高科技人才的天堂。再看成都,重庆都是希望之都,时尚之都,是新魔都,且很可能超过上海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而再看鹤岗,鸡西,喀什等等边边角角的地区人才,人口都在净流出,房价怎么样,几乎腰斩。包头,大庆当年的重工业基地,工人阶级老大哥的城市,威名早已不在,以厂为家的社群生活,正在逐步的土崩瓦解。
鹤岗年和年到现子为止,用一句话就可以总结,南北绝对在重塑,东西也在重整。中国正经历着百年城市的变局之初。所以耐心读完文章,咱们一起抓住历史的机遇和挑战。
南北变局已成定论,由季度公布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触目惊心,这次彻底改变的国家GDP说的很清楚,对你所在的某个城市或者某个行业,甚至可能就是灭顶之灾。对你我来说,这百年未有之变局却也是我们百年未有之机会。
根据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些数据,我做了一些对比和总结,内涵深邃我们自行理解。武汉既然能抗住疫情,保住中国前十的位置,北方现子仅存的全国前十的城市只有首都北京。
既然说到南北就说一下中国南北的划分,中国自古都是以秦岭淮河为界,来划分南方北方。
上海如果单独把南北方的各个地级市列出来对比,南方前十分别是:
1.上海
2.深圳
3.广州
4.重庆
5.苏州
6.成都
7.武汉
8.杭州
9.南京
10.宁波
北京而北方的前十分别是:
1.北京
2.天津
3.青岛
4.郑州
5.济南
6.西安
7.烟台
8.徐州
9.大连
10.唐山
除了上海北京GDP总量基本一致的话,南方各城市和北方各城市,同一排名下GDP对比,南方现在是北方城市的两倍,同是第二的深圳和北方的天津,深圳比天津多了1.9倍,广州是青岛的两倍,第九名的南京是大连的两倍,两倍意味着,同样是职场或者做生意的人,如果在北方你的工资或者年收入是10万的话,和你做同样是的人在南方就是20万。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怎么变的,未来还会怎么变,变了我们该干什么?
自年开始北方人口加速向南方迁移,一切还要从年的粮食价格开始,年玉米价格跌到历史最低元/吨,让原本以农业为主的北方人出现了种不起地的情况,人们只能出去打工,打工肯定要选工资最高的城市,笨蛋都知道选长三角或者珠三角,我自己就帮过人买去东莞的火车票,黑龙江去东莞啊,那要座多久的火车。不过是趋利避害罢了,金钱的方向就是人心的方向,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人,有人就有钱赚。
玉米价格五中全会的时候就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今年的年会更清楚的提出,重点的概念叫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这显然说明这已经不是先富带后富的问题了,是优化的问题,是布局的问题,是大国复兴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看历史,自唐朝以来,江淮之田,好为天下之罪,让唐朝赖以生存。其实历朝历代都曾试图改变这种南北经济不平衡的局面。直至宋元明清的现代也都无法扭转,这就要先说说南北为什么会有差距,为什么自古以来都难以扭转。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副教授白雪说的:近20年,中国的经济重心,人口重心轨迹演变,事实证明中国的经济重心的确向西移向南移,西移意味着西部的追赶,南移意味着南方的持续走强,相比东西之间的拉距,南北的失衡趋势更明细。这也充分证明了北方衰落已成定局。
江淮之地气候首先是第一个绕不开的因素,气候的宜居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人口的迁徙目的,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年的经济危机,在这漫长的30年的时间之内,北方城市以前是很强劲的,为什么当年强现在不强呢?南北东西格局的变迁数促使人们南迁,只是近几年之间才开始的。
在计划经济的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启了北方辉煌的历史,年到年之间,经济复苏我们提出了一个词,叫一化三改造。什么是一化三改造,就是改造国家的工业化,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当时的科技经济我们是没有能力自己来独立发展和完成的,所以赖以生存我们依靠老大哥。就是当时没有解体的那个国家,帮助我们当时一共建设了个最大中心项目和个大中型项目,而以苏联的地缘政治和位置来看,意味着在我国北方建设的成本要低廉很多,运输啊人才交流啊都很容易。于是北方城市靠着大项目撑起了经济的半边天。
年坐拥全国第二大油田的山东,依靠着重工业来到了GDP第二的宝座。而山西靠着煤炭致富则是更简单粗暴。陕西小县城神木凭借地下有矿,开创了当年全国首个全民免费医疗的神木模式,即使到现在其它城市都做不到。这就是改革开放前30年北方恒强的原因。
煤炭年我们国家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温州,泉州,东莞,佛山等等普通地级市,通过外贸实现了D丝逆袭。东莞也是在那个时期收获了世界工厂的美誉,而东南沿海城市在短短十几年内就迅速的崛起了。
主要就是WTO的影响,中国以前和日本,苏联做生意最好的港口就是大连青岛等,都在北方。
但是中国在和世界经济接轨之后,世贸组织按照世界航运主路线黄金交界口,确定了上海港和南方珠江口等。同时内循环最主要要依赖国内的河道,外循环需要把这些产品从主要河道进入海的港口运到世界各地,地理因素是无法更改的。
长江中国历史的地理因素,河道泛指长江黄河,两者全程是平行的,长江的航运优势就不多说了,有黄金水道之称,全场公里,自青海西藏起,流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于上海的崇明岛东注入东海,这是我们最黄金的海岸口上海港,不难看出和北方的城市没什么大关系,连川渝这样的西南大后方都相对更容易的获益,受到了大进大出的产业带,形成了长三角的经济走廊,这就是南方的优势,长江的优势,内运的优势。
黄河那很多南方人就会问那你们北方不是还有黄河呢吗?咱们先看看黄河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没有用处,黄河的发源地是青海,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流入渤海,全长公里,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也仅次于长江,这样看黄河是北方的优势。
但很多南方人不知道的是,由于泥沙大量堆积下游河床高于地面,它不利于修建码头港口,黄河虽是国内第二长河,但一年的流经量仅有亿立方米,不到珠江的五分之一,更不能和长江的亿立方米相提并论,差了20倍将近,而水量小,河道浅,通航条件差造就了现在黄河的出海口淤积太大,基本是断航了,整条河的航运价值可以粗略的忽略不计,而黄河沿线多公里各个省市之间的交通还需要靠铁路和公路到出海口,这运输成本是天然的掣肘。
汽车制造南北差距还有一个主要的因素,北方没有赶上三驾马车的发展,也就是投资,消费和外贸。年中国外贸的依存度贸易总额,比上国内生产总值是31.8%。年达到巅峰的峰值,年到我们现在为止,外贸的依存度回到了10%。时至今日中国几乎所有的重要工业品产量都高于世界榜首。
和德国日本等工业国不同,我国生产大量的工业品主要市场不是一定是国际,而是可以在国内消化的。年中国的钢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先声,后者则是内需启动的标志。投资出口消费驱动经济三马车,遗憾的是陷入投资依赖的北方,在错过借力出口和贸易之后,又在年的内循环消费上落人于后。
GDP先普及一下一二三产业概念,更有利于我们理由后面的内容。我们所说的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
第一产业的农业特别好理解,就是农,林,牧,畜,渔几个产业。
第二产业的工业分别包括:电子信息,半导体,计算机,软件通讯,数字家电,化工汽车,采掘业,机械工业类的机床,工程机械,轻纺织机械,仪器仪表类,发电,变电,输电等。
新型的工业产业包括了生物技术,制药,新材料,光电子,纳米,新能源,食品,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印刷,包包,钻石,珠宝,化妆品,洗衣品,日化纺织,家具,文化用品等都算第二产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制造。
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其中就有经常说的经销商,批发零售,物流类,会展类,金融类,餐饮类,旅游类,地产类,装饰装修和一切咨询的行业都是服务业。
你现在所处的行业,在那个城市该何去何从,仔细想一想划分的城市和行业,就已经一目了然了。到现在前20GDP的城市种由年开始,服务业GDP的比重就高于了制造业,并且一直在增长。北上广深四座城市都是服务业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年前20的城市服务业比重通通超过制造业,仅剩佛山一个没超过哈。
这就说明了一个规律,年之前工业和外贸决定了城市的实力和GDP,年之后内需驱动,一座城市的人口聚集和消费能力还有GDP完全取决于服务业。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我们要尊重市场,内循环双循环之下,消费是重中之重,未来的确在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