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业VS第三产业人员言行之差异

这些年,先是在工业与建筑业工作,之后在服务行业工作过6年,深度接触了第二、三产业的众多人员,感受到了第二产业从业者和第三产业从业者言谈举止的细微差异。尤其是山东,是工业大省,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多,而广东是大型国有企业少、矿业单位少,服务业的企业多。接触了大量山东的第二产业的人员和广东的第三产业的人员,加深了对两个产业从业人员的理解。

我说的第二产业,指工业、建筑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能源、制造、采矿等行业;第三产业,指房地产、银行、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行业人员。两个行业的人,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服务对象不同,思维模式也不同,而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的不同。

在思维模式上,第二产业的人员研究和考虑的对象是机器、设备、现场,重视研究技术问题、产品本身问题,而考虑人的问题则是次要的。比如,发电厂的工作人员,研究和设计某个设备,首先考虑设备本身的问题,包括设备的作用、能耗、造价等,最后再考虑是否便于工作人员操作等;而第三产业的人员,也研究技术与业务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从人的自身角度出发。比如,餐饮业,首先考虑客人的需求,包括对餐饮口味、营养等需求,再做产品或服务。

首先,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了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往往在待人接物方面,性情流露于外,高兴的时候什么都好,不高兴的时候容易翻脸,而且,对于他人的说法,自己不认可的,往往会当场声明,甚至争执起来;他们的就餐、聚会等,强调谈论与工作有关的专业问题;在对待下属问题上,他们往往“不客气”,遇到下属犯错或自己对其不满意,往往不顾情面地“训斥”。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长期处于服务他人的环境,造就了其性格要保持温和,克制自己的情感,待人接物总是谦虚与温和,遇到不同的观点,往往一笑而过,不会过于纠结;他们之间的聚会,尤其是不同行业的人聚会,谈论工作似乎是禁忌,尽量谈论大家公共的话题。对待同事或下级,往往也非常客气、委婉,很少会当众严厉批评,让人下不来台。

其次,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还体现在衣着打扮上。两个行业的人,都强调上班穿工作服,但第二产业人员的工作服往往是单调的,颜色是单一的,这往往与其相对艰苦的工厂、建筑工地环境相适应,而且,在下班时间穿工作服,也似乎是正常的;而第三产业人员的工作服是多彩的,比较典型的如餐饮、航空业,他们员工的工作服,多姿多彩,吸引人的眼球,但他们一下班,立即会换上自己喜欢的衣服。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二产业人员的工作服的设计,是从工作现场、便于工作出发;而第三产业人员除了考虑工作环境外,更多的还考虑如何吸引人,让人看了赏心悦目。还有,两个行业的人同样在一些重要场合都穿衬衣,第二产业的人在天热的时候,会将袖子挽起来;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尤其是酒店等服务业人员,再热的天,都是袖口紧扣,甚至穿西装打领带。

三是,由于思维模式不同,在社交方面,两个行业的人的表现差异也非常明显:从事第二产业,特别是建筑业、工业的国有公司人员,多数人社交的圈子,局限于本单位、本公司,同事即朋友、朋友即同事,一个单位或公司里有“双职工”,即夫妻两在一个公司工作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对于第三产业的人员,社交的圈子显然不是局限于本单位,甚至各行各业的朋友都有。长期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长期聚焦于工作现场或机器、设备等,因而不是开放式地与他人交流,尤其不喜欢与外行业、外单位的陌生人交往;而第三产业的人则不同,他们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包括线下的聚会和线上的各种互联网工具,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当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思维模式上的差异,还有工作流动性问题:在大型工业或建筑业的国有企业,人员流动性比较慢,而在现代服务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快,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种差异。

还有,在接受新鲜事物上,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往往比较慢,而第三产业的人员接受起来比较快。比如,







































石家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js/4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