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地市、县(区、市)同样成立上述旅委会,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创的局面,在全省范围内提倡一把手抓旅游产业,自上而下,以上率下,从思想、行动上做表率
2.机制支撑上,树立大发展观,加强全域旅游资源整合一是跨区整合机制依托省、市、县三级旅委会和旅游产业发展协调联席会议等机制,打通省内区域协调渠道、政府关联部门沟通渠道,打破地方利益保护和部门利益藩篱,打造福建全域旅游,将福建的“山海湖楼泉茶”等具有中国符号或者国际符号的资源统筹起来,将“地方盆景”连成“福建风景”,突出“福建味道”,讲好 “福建故事”,让游客愿留下来、多留下来、长留下来,汇聚“短流”成“长流”,汇聚“人流”成“钱流”二是跨省协调机制立足“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这三大国家战略,更高站位和主动融入国家旅游局编制“一带一路”、“浙闽皖赣”、“粤闽港澳”重点旅游经济圈规划,近期的重点是依托国家旅游局,协调建立与长三角旅游热点区域、珠三角旅游热点区域的省(市、区)的跨省份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比如省际旅游产业联席会议,一事一议,纳入福建旅游产业十三五规划,真正将福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片经济大省和旅游强省连成一片,将两个“三角”的旅游人流吸引到福建来,并形成东南沿海片“强旅游区域”,打造成以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中国东南“旅游弧”三是跨界统筹机制核心是旅游大智库、旅游大数据库“两库”建设旅游大智库建设,要整合各个行业、各个产业、第三产业有哪些各个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第一步的重点是先聚合活动策划、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前沿经济学、新闻传播、互联网强企、国际旅游组织等顶尖智力资源,用跨界的、组合的、异质的创新思维,拓展旅游产业的想象力和生命力;旅游大数据库建设,要对标国家旅游“515战略”,会同统计部门做好常规旅游统计工作,依托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福建旅游大数据库,并运用国家“旅游业综合调查测算和运行监测评价”系统,建立旅游经济运行动态监测机制,为大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和数据支撑
上一页
5.力量支撑上,树立大人才观,加强培育全路径的各类专业人才一是培养好行政人才以学校前置(设置旅游行政管理专业)+基层实践(基层基础锻炼)的培养方式,通过公务2014第三产业增加值员考试遴选一批好苗子同时增加旅游局行政岗位的吸引力和粘度,从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类行业人才中遴选、拓宽人员来源同时通过全员培训、分类培训、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当前重要的是解决省、市、县三级行政管理力量支撑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县级旅游局工作人员的行政编制问题,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的工作力量二是培养好行业人才主要是旅游从业人才和旅游企业经营人才,一手抓基础人才,一手抓高端人才,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与世界知名旅游组织(社团)以及省内外大学、旅游强企合作,打造闽台合作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培养好一大批旅游服务技能人才、旅游新业态服务人才、旅游基础从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业人才和高端旅游人才三是培养好产业人才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需要复合型的产业人才要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产业”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产学研一体化”支持力度,按照旅游大产业链,培养好上、下游人才,培育一批与旅游产业关系度大的文化创意、产业策划、事件营销、品牌经营等专业人才
【1】【2】
3.产业支撑上,树立大产业观,加强全链条的产业行业融合和新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以及方便快捷舒适良好的客户体验当前“互联网+旅游+x”计划的重点,建议在七个方面下工夫:一是互联网+旅游+农业结合美丽乡村和历史文化名村建设,继续培育和建设一批天生农庄、福州林浦等有特色乡村第三产业超第二产业旅游、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二是互联网+旅游+城镇化依托日益便利的动车、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打造1小时城际旅游圈,建设霍童古镇、武夷岩茶小镇、坂仔文学小镇、古田红色小镇、培田客家文化小镇等一批民俗、艺术、生态、养生、运动、温泉、茶艺、文化特色旅游主题城镇三是互联网+旅游+工业依托特色工业企业,加强工业旅游创意设计和时尚品牌塑造,打造马尾造船、德化陶瓷、永春老醋、仙游红木、上杭紫金等观光工厂四是互联网+旅游+文化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主题,继续深入打造好三坊七巷、朱子文化、福建土楼、古田红色文化、安溪茶文化等重点项目五是互联网+旅游+体育依托厦门五缘湾游艇、东山马銮湾帆船、崇武海岸训练基地和永安自第三产业行车山地公园等,打造山地体育和海洋运动旅游产品,鼓励开发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野外探险、漂流、潜水、游艇、邮轮、皮划艇、独木舟、帆船、马拉松等体育旅游精品六是互联网+旅游+养生依托福建独有的地热、茶文化、畲药、武术等资源,打造一批闽式温泉养生、畲族医药、詠春拳、白鹤拳、南少林武术等特色鲜明的养生旅游产品和一批高端健康产业园、候鸟式旅游基地等养老旅游产品七是互联网+旅游+贸易依托自贸区建设,在平潭、厦门、琅岐等地,建设和完善一批国际免税购物旅游经济体、保税商品市场和口岸离境免税店、台湾小商品市场等同时,要协同宣传、交通、安监、财政、金融等各个职能部门一同作战,一起动起来在宣传、旅游监管、道路畅通博时第三产业基金、财政支持、城市营销、资本融合等多个方面并肩作战,才能做成大产业
二、大产业大格局视野下发展福建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言
1.体制支撑上,树立大旅游观,加强全局工作统筹协调“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思路决定出路,首先从体制上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建议参照海南、北京、云南、江西、广西、西藏的做法,成立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建议由省主要领导当组长,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在加快福建第三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因为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光靠省分管领导、省旅游局本身协调力度毕竟有限最重要的是在全省树立起“像抓工业一样抓服务业,抓服务业首要抓旅游业”的意识,逐步营造起“一把手抓旅游,旅游抓一把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氛围,把发展旅游业与发展工业并重,真正列入全省重要发展议题和推进日程,从建设生态福建、美丽福建、健康福建、清新福建中打造活力福建,并与精准扶贫、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联系起来,真正把消费这辆马车拉动起来
4.政策支撑上,树立大导向观,发挥全渠道的政策激励作用一是用活政策杠杆作用强化社会依法休假理念,全面鼓励带薪休假制和错峰休假制、“两天半”弹性作息制等(2015年8月,深圳市委书记、市长等已经带头休假),建议省委书记等省领导要错峰带头休假,通过推动公务员带薪休假制带动大众休假,激活消费潜力,拓宽旅游市场二是用好政策优势用好中央赋予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福州新区等“多区叠加”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重点是打造好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先行先试区域、闽粤港台旅游经济圈、东南亚旅游经济圈三是用足政策红利扩大自贸区旅游业开放领域,放宽旅游从业人员限制,扩大旅行社开放,实施贸易、投资、航运、通关等方面的旅游便利,积极推动自贸区在健康养老、特色医疗、娱乐演艺、职业教育、旅游装备、文化、时尚创意、会议会展、科技、服务外包等领域的开放与合作,大力发展免税购物旅游;要落实好旅游产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对投资大、发展前景好的旅游重点项目,要优先安排土地和围填还计划指标;要促进和加大旅游投融资创新力度,通过以旅游资源设置股份,设立旅游产第三产业包括什么业发展基金,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开展旅游公共服务领域和旅游项目运营的ppp试点工作
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