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该文刊发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年第1期。
作者简介:周江涛(—),男,滨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全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研究;董芳(—),女,滨州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摘要:基于~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基础数据,运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通过估算我国三次产业中女性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存量发现,城镇女性就业人员数量在第三产业增加得更为明显,女性受教育年限在第三产业中的提高更为显著,女性人力资本在第三产业中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因此,要充分发挥女性在第三产业中的人力资本优势,鼓励并帮扶女性在第三产业中创新创业。
关键词:女性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平均受教育年限法
一、引言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NicholasD.Kristof和SherylWudunn提出了“女孩效应”,即让女孩接受教育并进入职场后,职场女性的晚婚、晚育和少育,能够为整个国家带来“人口红利”,而且还能提高国民储蓄率。毛泽东年提出至今仍被我们所倡导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同样说明了女性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提法或论断都普遍缺乏数据支撑,本文借鉴人力资本存量估计的相关研究成果,以现有统计年鉴中逐年完善的相关原始数据为依据,定量估算我国三次产业中的女性人力资本存量,旨在为女性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和变动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为研究并发挥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性别优势提供现实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研究述评
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本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重视人力资本及其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探索,并开始触及女性人力资本。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用不同方法对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研究。Mulligan和Salia-Martin()[1]认为劳动力存在异质性,不能将不同类的人力资本简单累加,并构建了基于未来收入的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模型。朱平芳、徐大丰()[2]拓展了Mulli-gan和Salia-Martin()的方法并对中国各城市的人力资本进行了估算。Kendrick()[3]将人力资本区分为有形人力资本和无形人力资本,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角度估算了美国各类资本存量。Barro和Lee()[4]研究了个国家的人口受教育年限,并将男性和女性受教育年限划分为4个等级;Lee和Barro()[5]又认为家庭投入和学校资源都与教育质量有很大关联,其中家庭收入、父母的教育和小班教学等对教育产出具有较强影响。随后,Barro基于他和Lee的数据,就25岁以上不同受教育年限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与经济增长作了回归,考察了性别对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6]。王金营()[7]采用“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乘以“从业人员”的方法估算了~年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而李仁君()[8]则估算了经过指数调整后的~年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本存量;廖远甦、朱平芳()[9]估算了上海市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本存量,钱雪亚(,)[10][11]运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中国~年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二是对女性经济社会地位与性别人力资本的研究。潘锦棠()[12]首次提出性别人力资本的概念及主要思想;张春霞()[13]定性分析了性别人力资本投资差异,解释了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于男性的原因;秦秋红、毛艳艳()[14]在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女性经济社会地位呈现的特点。陈新叶、赵雪()[15]就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进行了研究。李东风()[16]就江西省的女性受教育性别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国内有关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全国、国内某些城市或地区,以及三次产业,但是对三次产业就业人员人力资本分性别进行估算的研究尚未开展。现有关于女性人力资本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角度展开,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为主,但从经济学角度采用数理统计和计量分析的研究凤毛麟角。本文不同于以往研究之处在于:估算全国三次产业中的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为研究并发挥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现实依据。
三、数据来源以及三次产业中的性别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方法选取
~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并未统计全国人口以及分性别的受教育程度构成,~年历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未统计全国分行业、分性别城镇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构成,且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的行业划分标准不统一,三次产业中的分性别受教育程度没有统计计入。只有~年的《中国劳
动统计年鉴》中分性别、分行业的受教育构成数据统计口径一致且基础数据连续,从而为计量分析提供了亟待开垦的宝贵数据。
估算人力资本存量的方法主要有教育存量法、收入法和成本法。教育存量法,是一种较为常用且成熟的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方法。该方法基于“人力资本是通过多年正规教育而形成”的假设,采用国民受教育年限估算人力资本存量,认为二者正相关。Barro和Lee()、王金营()、廖远甦、朱平芳()等国内外学者曾采用该方法进行研究。收入法是基于“人身上的知识和技能大小取决于人们收入的高低”的假设,通过计算未来和当前收入现值之和来估算人力资本存量。Mulligan和Salia-Martin()、朱平芳和徐大丰()等采用了该方法。成本法则是基于“人身上的知识和技能大小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总花费”的假设,通过对投资在劳动者身上的教育、培训、保健和迁移等方面的支出进行加总来估算人力资本存量。Kendrick()、张帆()等学者采用了该方法。
本文旨在考察女性在三次产业中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相应的人力资本存量,究竟采用何种估算方法,应该根据研究目标、指标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可得性统筹考虑。由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的女性在三次产业中的受教育程度构成数据比较完备,而教育存量法是一种较为常用且成熟的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方法,所以采用教育存量法估算全国三次产业中的女性人力资本存量,其中女性人力资本存量等于平均受教育年限乘以相应产业中的女性从业人员总数。本文采用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法计算的对象是各次产业中的城镇女性就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等级按照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等7个等级划分,各级教育的受教育年限分别设定为0、6、9、12、15、16、19年。
四、中国三次产业的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估算
三次产业女性人力资本估算所用原始数据来自~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根据该年鉴对三次产业的统计口径,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制造、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余行业。由于我国年实施高考扩招,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骤增,而此前研究中均不单独计算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城镇就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年起,研究生毕业数量的增加对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已经有了明显拉升。因此,本文考虑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城镇就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并将各级受教育程度下的受教育年限权重设定为:W=(0,6,9,12,15,16,19)。
(一)第一产业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此处的公式等分析见原文链接)
(二)第二产业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此处的公式等分析见原文链接)
(三)第三产业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此处的公式和表格见原文链接)
(四)中国三次产业女性人力资本存量的变化特征
1.第一产业城镇女性就业人员数量都明显减少,但女性人力资本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年,全国第一产业城镇女性就业人员总数为.1万,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9年。到了年,第一产业城镇女性就业人员总数为.1万,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比年的就业人员总数下降了28.96%,但受教育年限却提高了8.7%。
2.第二产业城镇女性就业人员数量有所增加,但女性人力资本质量却出现小幅下降。年,全国第二产业城镇女性就业人员总数为.5万,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1年。年,第二产业城镇女性就业人员总数为.2万,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0年,比年的就业人员总数增加了29.0%,但是受教育年限下降了1.0%。
3.第三产业城镇女性就业人员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增加,但前者比后者增加得更为明显。年,全国第三产业城镇女性就业人员总数为.5万,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5年。到了年,第三产业女性就业人员总数为.6万,比年增加了37.5%;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8年,仅比年提高了2.4%。
综上所述,~年间,我国城镇女性就业人数在第一产业中逐渐减少,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中迅速增加,尤其是在第三产业中增加得更为明显。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在一、三产业中总体递增,女性人力资本存量在三次产业中依次递增。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本存量估算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现有统计年鉴中逐年完善的原始数据,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定量估算了~年我国女性在三次产业中的人力资本存量。从人力资本存量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可知,城镇女性就业人员数量在第三产业增加得更为明显,女性受教育年限在第三产业中的提高更为显著,女性人力资本在第三产业中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因此,要千方百计提升第二产业中的女性人力资本存量,推动劳动者在第二产业中的平等就业;要充分发挥女性在第三产业中的人力资本优势,鼓励并帮扶女性在第三产业中创新创业。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北京什么医院是专业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