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宋涛,汕头市青年博士联合会会长、粤东发展研究院院长,汕头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明确包含了“文化”的内容,那么,文化发展就必然是华侨试验区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推进试验区的文化发展,笔者认为有必要回答并厘清四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试验区要发展文化(Why)?第二,试验区该发展什么样的文化(What)?第三,该由谁来发展试验区的文化(Who)?第四,试验区该怎样发展文化(How)?也就是要回答3W1H的问题。
一、为什么试验区要发展文化?
华侨试验区发展文化的目的,除了通过发展华侨文化,凸显文化特色,通过华侨文化凝聚侨心,吸引侨资之外,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达成共识。
第一、文化发展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就是说,文化与经济、政治一样,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内容,其具有终极的价值。从这一点看,发展文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我们要把发展文化,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作为试验田的华侨试验区,就非常有必要把文化发展作为重要的任务。
第二、潮汕文化是目前广东三大区域文化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因此,如何保障潮汕文化的传承,如何传播潮汕文化及弘扬潮汕文化就是很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使命。华侨试验区的成立,则为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和传播平台,可以借此打造潮汕文化重要基地。
第三、文化发展对于经济政治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为知识、价值观、道德、行为准则、社会规范的文化,能够改善一个区域的软环境、行政效率、信用水平,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从而吸引资本及人才的流入。也就是说文化也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构成,并能带动其他要素的流入,这契合了当前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来的“供给侧”改革理念。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的供给要素,能够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华侨试验区发展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试验区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对于试验区发展什么样的文化,需要进行科学的界定。我们可以按照三个维度进行划分,来界定华侨试验区文化发展的范围。
(一)华侨文化、潮汕文化和一般文化
华侨试验区打“侨牌”,发展华侨文化当然首当其冲。华侨文化主要包含了华侨的历史文化,比如侨批文化;包含了侨商文化、侨居文化、华侨组织文化、侨企文化、华侨文学等。对于这些与华侨有关的文化,我们应该以各种形式进行保护、传播和建设,形成华侨文化的重要基地,以此吸引和凝聚华侨进行交流。
华侨试验区打造粤东文化高地,也离不开对潮汕文化的发展。这包含了具有潮汕特色的文化,比如潮人、潮商、潮语、潮艺、潮居、潮俗、潮食、潮宗,可概括为“八潮文化”,也包括了潮汕精神文化,如潮汕人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和人文精神,可概括为“四潮文化”。“八潮文化”是客观存在,是历史传承和时代积淀,需要保护、建设和弘扬,并以此凝聚潮汕力量;“四潮文化”是精神范畴,对积极的潮汕精神文化要进行弘扬,对消极的潮汕精神文化,则要进行积极的改造以契合时代的发展。
一般文化,主要包括知识、艺术等非物质文化,也包含了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以及法治等具有人类共同价值的精神文化,对一般文化的建设是华侨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粤东社会发展及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文化按照其公益性质和外部性划分,可划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和外部性,通常以非营利性为目的,也是政府主导建设的内容。文化产业则是以文化为核心或纽带的经济产业,带有明确的盈利性和市场化运作特征,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不管是华侨文化,还是潮汕文化、一般文化,其公益性和正外部性程度都有所不同,因此都包含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具体而言,文化事业应该包括学校、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体育馆、影剧院、文化公园等实体以及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等公益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则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教育产业、体育产业、艺术产业、娱乐产业、出版产业、智力服务(咨询)产业、会展产业等。
(三)作为内容的文化与作为功能的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包含了知识及其他有形的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如前文所述的“八潮文化”,这些文化作为内容存在,有明确的载体或对象。通常而言,这些作为内容而存在的文化建设并不困难,只要有持续的资金、资源及人才投入以及相对完善的机制,在一定时期内就可以取得有效成果。
对于作为功能而存在的文化,其建设和发展则相对困难。这些作为功能的文化,如精神文化、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社会规范、法治民主等,不但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本身就包含了积极文化和消极文化。如何弘扬地方的积极文化,抑制消极文化并引进先进文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动员和社会系统的变迁。
三、华侨试验区该由谁来发展文化?
众所周知,文化发展既有公益性也有外部性,根据经济学理论,文化发展必然要政府支持。因此华侨试验区的文化发展,首先,必须以汕头市相关部门为主导,明确各个部门在其中的目标和职能,具体而言,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应该是规划、统筹、协同推动以及监督的职能,而各个文化相关的职能部门则承担各自领域的主导权,如文广新局、教育局、体育局、科技局、宗教局、侨务局、旅游局等;其次,相关的事业单位应该参与、衔接和承担有关文化发展的任务,如电视台、报社、出版社、图书馆、体育馆、侨办、文联,以及各种与文化相关的协会及社会团体;再次,高校、名校等教育机构,如汕头大学(医学院)、汕职院、汕教院、市委党校以及金山中学等;第四,各种文化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五,各种相关文化领域企业(尤其是国有文化企业)以及其他领域的企业;第六,各地方民主党派;第七,全社会的文化名人;第八,文化爱好者及公益人士。
这些不同主体,在华侨试验区的文化发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有效的机制联动,共同推动文化发展。
四、华侨试验区该如何发展文化?
笔者认为,当前华侨试验区的发展面临三个挑战:第一,是缺乏文化积累,无论是华侨试验区本身甚至粤东地区,当前的文化硬件积累(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机构等)都严重落后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第二,是资本资金的问题,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低导致在文化投入相对不足,社会文化产业的不发达也导致文化资本不足;第三,是文化人才的问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是人才密集型的,没有足够的人才则文化发展无从谈起。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于灵活先进的文化发展机制。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职能体现在规划、支持、引导和监督。规划主要是规划好文化发展的空间和内容布局,支持则主要体现在公共事业的土地支持、公共启动(种子)资金支持、人才基金支持、行政程序优化、税收优惠,放开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文化建设以及组织、宣传上的支持;引导则是引导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的投资发展以及文化社会组织的发展;监督则体现在对文化事业以及社会资本参与的文化事业、社会组织运行的监督,对文化产业市场的监督,保障其健康发展。
其次,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中坚作用。文化发展既有公益性也有正外部性,完全依靠政府则力量不足,完全依靠企业则动力不足。因此,必须依靠社会组织的中坚力量作用,连接政府、社会与个人。
再次,文化发展的资本主要依靠社会资本,需建立良好的社会资本进入、运行和退出机制。文化事业的资本,政府可提供启动或种子资金,但主要资金必须利用社会资本,要采用灵活的形式引导社会资本的进入。文化产业的发展则必须完全利用社会资本,这就要求政府提供宽松的文化产业投资环境和条件。
第四,人才机制问题。要吸引高端的文化人才,需要良好的就业生活环境、就业或创业的市场(机会)。当这些条件不成熟时,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如简化引进程序、设立人才基金、建立人才公寓、人才税收优惠,或者政府提供充分有吸引力的人才岗位。还需要人才激励机制,如设立人才奖励基金、评选优秀人才、鼓励人才以人力资本入股创业、建立高端人才交流平台等。
最后,要形成全社会发展文化的氛围。“人”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必须加大宣传和引导,形成全社会发展文化的氛围。
白癜风治疗效果白癜风治疗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