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各位嘉宾,非常有幸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就产业生态下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这个话题跟大家进行交流。因为今天早上在听到很多嘉宾的发言之后,有一个深深的感触,今天大家对金融给予了一个非常高的 第一、供应链金融发展形态。从目前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来看,严格意义上正在经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称之为产业供应链金融阶段,用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在什么地方?既是我的,也是你的。即通过一种金融性的行为能够帮助我们的上下游,能够优化现金流,来提升竞争力,稳定产业的上下游关系,这其实就是现在供应链金融所提倡的一种金融状态。这一阶段强调的是B2B的信息互联,如果互联实现不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就不能够有效沟通,供应链金融就很容易出现风险。最近供应链金融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即第二阶段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强调是降低整个产业的交易成本,它不仅仅是为了稳定上下游,优化上下游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提升产业竞争力,降低产业交易成本。这就要求我们协调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行为,产生协同,这个时候信息化手段就不再是B2B的产业互联,严格意义上应该是构建产业云,并且基于产业云控制金融风险。未来供应链金融将进到另外一个阶段,叫做智慧供应链金融,这是未来的趋势,它强调的不仅仅是降低产业交易成本,更主要的是打造产业竞争力来实现产业有序、可持续的发展,这个时候就要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广泛融合的一种产业生态。另外,信息化要求也会随之发生一场改变,不仅仅是产业云,还有政务云、私有云等其他的各种云有限融合的支撑综合性风险管理,这就形成了阶梯状的供应链金融发展阶段。
就这几个阶段我想具体说一下,大家知道王国维曾经说了读书有三种境界,实际上供应链金融也有三种境界。王国维说的第一种读书的境界叫做“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种境界说明了人要慎独、望远、胸怀气概。在供应链金融创新中首先需要这种境界,这一境界的具体含义是供应链金融的推动者应当是供应链运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而不是一个外来的参与者。从流程上来讲通过供应链中的贸易、物流带动资金流,但反过来又通过融资来夯实产业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必须要有一种开阔的视野看待这个问题。还有从要素上来讲,强调的是流。供应链和物流中的“流”,一旦脱离了“流”,我们的金融风险很难控制以及很难管理。在做这种供应链金融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昨天在一个 只有真正服务于我们的上下游,降低他们的资金成本,这种产业金融就是我们需要的。举一个例子,海尔的供应链金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海尔要实现人单合一,提出去中介化,把大型的原来的批发商给挪掉,直接面对市场端的经销商,市场端的经销商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正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现在海尔在货押模式上给经销商的利率年化是5厘,大家知道是相当不错了,甚至有一次我还讲,最好能做到零利率,帮助下游的企业,只要我们的经销商有信用,可以在此基础上遴选出一些优质的经销商利用银行承兑进行融资,利用银行承兑,银行只收的是开票费,这是一个近乎于零利率的做法。后来,海尔对一部分的经销商就是采用了近乎零利率,收千分之一的开票费。所以,真正要做供应链金融的第一个境界一定要有一个胸怀,不能把金融真作为一个掠夺工具。
第二层境界,按照王国维说的读书境界,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说的是我们要舍得下苦功,踏踏实实的做下去,达到了供应链金融的第二层境界。第二层境界在结构上是什么?那就是组织和协调供应链金融的人,他不仅仅是供应链运营的组织者、协调者,他更是在维护制定我们公平的交易规则,在维护我们的产业秩序,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台。这与第一层境界就不一样了,它是在优化产业过程。它的流程不仅融合了交易流程、物流流程,甚至可以把其他一些行为过程纳入到综合的管理过程当中,比如消费行为。从供应链要素讲,不仅仅是结构化信息,有时候可能会一些非结构化的,比如一些其他的类型数据信息来辅助于我们的结构信息。当然,供应链金融首先要有结构数据,如果没有结构数据就做不了供应链金融,而结构和非结构信息融合,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做这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注意两问题,第一、不要用B2C的思维做B2B。我看到很多做供应链金融人,基本上都用B2C的思路在做。只要把这个网建起了,把所谓的大数据建起来了就可以做供应链金融,我告诉大家不可能,为什么呢?第一B2B是特定的,第二他不是靠流量,他不是靠病毒式扩散,是靠价值掌控,相对而言他的决策较缓慢,所以你不可能用B2C的思维去做B2B,这种思维做产业注定会失败。第二、不要试图把供应链金融看作引诱鸡进入虐杀的笼子,也就是想通过供应链金融做大,然后上市套现,搞资本游戏。如果这么做的话,这本身在损坏我们产业的基础。如果能真正做好这种这种供应链金融,他对产业优化是有巨大贡献,在这一点上深圳怡亚通就是典范,最近他们建立的星盟,通过“星链云商”、“星链云店”、“星链生活”以及物流平台实现了产业生态的优化。
第三个境界,王国维援用了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意味着经过努力实现产业共同进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场景。这需要在结构上搭建跨线条、跨部门、跨区域,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广为结盟,物联网与互联网相融合的网络平台。流程上 但是要达到这三层境界很难,比如说我们供应链金融资管产品的标准化和运营过程的可视化问题怎么解决?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我前面讲的三个境界都是空谈。另外就是产业中的信息共享和监管不足以及法律等等也需要调整和完善。今天早上很多专家也谈到这个问题,还有现在的资金成本太高,也是限制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另外还有就是信用管理,需要进一步有待加强。
怎么能做到以上所讲的这些点?如果供应链金融真的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些工夫。第一、智能化;第二、服务化;第三、生态协同化。这三个是非常重要的,线上线下的六大流程必须高度融合,否则供应链金融就会化为乌有。另外,怎么做到融的问题,就需要在整个供应链当中实现交易物流的全程电子化,做到电子化后,还要做标准化,以及在产业当中可流转化,此外,还需要实现信息公示。还要改变我们的法律,改变公司目前的状态,再对接前台企业的WMS、ERP、IMS、物联网系统等等,以及金融科技的创新,真正实现把握网络流基础上的金融。还有一个我们说的服务化,怎么去真正掌握我们产业的服务模块,我们业务逻辑是什么?这一问题需要清晰,之后通过对服务模块和业务逻辑掌握源源不断的生成数据,挖掘数据产生信用,才能支撑我们供应链金融。另外就是生态协同化,怎么能够把原来分散的碎片聚合起来,也就是我们的中小企业能够让它增强他本身在产业当中的竞争力,从而增强在金融当中的信息的对称性。我想这三点都是今天供应链金融要想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还是想说说供应链金融的本质,这是上一次我在一个论坛里面讲,任何的微观金融不外乎是一个天平,脱离了这个天平,所有的金融都会出问题。第一、首先要风控,因为信用的本质在于信用与风险估值,如果我们的风险控制不了,所有的金融都要出问题。风险控制是什么?是六化(业务闭合化、交易信息化、管理垂直化、收入自偿化、风险结构化、声誉资产化)。支撑风控的就是产业信息,只有产业的信息化才能支撑我们的信用,而这个天平的两端,一端装着资金,一端装着资产,两端缺一不可,这是我们今天在看待供应链金融中最重要的两个体系。
最后我想结束之前,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讲一句话,金融创新的核心是价值的创造,这个价值有两成含义。其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能否实现生态各方共同进化的价值,如果达不到,大家不能产生价值,共同发展,金融就是一个虚无缥渺的东西。第二、达到这一价值的实现需要立足于系统化的产业互联网来实现这一路径。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出发点尽管不一样,但并不代表两者水火不容,相反他们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推动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同时变革和创新,但是请注意没有资产端创新,金融端的创新全是泡沫,全是骗人,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全文”,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