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在不断做大经济发展“蛋糕”的同时,保持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省最小
未来五年,中山市计划进一步提高民生福祉,让群众享受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图为博文学校的学生在表演手指操资料图片
薛晓峰提出,力争用2年的时间补齐短板同时,小康社会的建成,不仅要看39个指标,也要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否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五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紧完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更加注重打好社会治理的“全民牌”,尽心竭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博时第三产业分红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服务业为例,中山统计局今年9月发布的信息显示,近年来,全市服务业保持了稳步发展、结构优化的态势,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和产业拉动力偏低;生产性服务业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服务业一些领域的体制制度改革存在滞后
b.四大短板制约创新优化发展
今年12岁的欧伟添是中山市的一名中学生在他1岁多时,父亲病逝,聋哑的母亲将其抚养长大由于家庭经济困难,3岁时,他没能入读幼儿园直到古镇推出15年免费教育,他顺利插班到当地一所幼儿园中班学习,时至今日他和母亲都不必再为学费发愁
薛晓峰指出,“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注重统筹协调发展一直是中山的优第三产业都包括什么势所在,在突破城市与农村、本地与外地两个二元结构,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及解决经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山市发改局局长黄桂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中山以工业立市,服务业占比长期稳定在40%以下在“十二五”规划之初,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只有37%,如今已超过43%,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横向对比,中山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虽然比深圳珠海慢,但基本上与东莞处于同一水平,与佛山相比则相对更快
原标题:后年全面小康综合指数将超97%
据介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39个二级指标中,中山市目前尚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社会研发总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文化及相第三产业包括什么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等4个指标未达到目标值
记者从此次会议上获悉,中山计划通过供给侧改革,加快发展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产业和现代医疗、旅游休闲等新型消费服务等,来破解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偏低的问题;要通过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等举措,着力提升社会研发总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通过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等举措,力争提升文化产业比重;通过低碳循环发展、推进生态修复、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举措,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质量指数
四大短板关系到中山能否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怎么补?
a.力争2020年迈入省经济发展第二梯队
c.两年补齐短板提升群众获得感
针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文广第三产业是什么新局局长罗建华也给出了未来的发展思路他认为,要提高文化产业的占比,首先要把传统文化产业优化升级目前,游戏游艺产业、印刷行业等都已经做出了探索了尝试其次,要在传统产业中增加文化的元素以红木家具和灯饰产业为例,要注入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等文化元素,提高其文化附加值另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金融快速发展的契机,培育新兴的文化业态
在中山,像他这样得到政府支持而免费上学的小孩有很多,而教育只是中山冲刺小康社会的一个缩影未来五年中山市计划进一步提高民生福祉,让群众享受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根据《中共中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山要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康社会,力争跨入珠三角经济发展第二梯队,向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认为,这是经过充分论证而确定的奋斗目标,既彰显了“高位求进”的进取精神,也体现了科学决策的务实做法根据相关数据预测,中山市2015年小康指数为94.7%,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39个二级指标中,中山市大多指标已经达标从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趋势来看,建成小康社会现有的测算值与目标值较为接近
就上述建议的落实问题,黄桂光认为,中山第三产业结构合理,金融、大数据、创意产业、影视产业等服务业新兴业态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以金融业为例,目前该产业在中山全市gdp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这个势头很好
中山市将2017年定为全面建成小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康社会的目标年按照规划,这一年全面小康综合指数要达到97%以上具体而言,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要比广东省提前一年实现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015年1月—11月民生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7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3.4万元、2.2万元,城乡收入比为1.55:1……“十二五”期间,中山市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该市小康指数为94.7%,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39个二级指标中,中山已完成20多个指标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山市提出要在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与工业化进程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技术含量仍较低,动力不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与工业发展不够协调,相对滞后,尤其是商务服务业、会展展览等行业发展较缓慢,科技服务业实力不强,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慢,金融服务业对实体经济融资效率较低等,难以满足当前制造业提升和产业链向纵深延伸对配套服务业的需求,成为制约区域产业提升的因素
与深圳、东莞、佛山等周边城市相比,中山的文化产业同样很不景气业内人士称,中山市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大,无论是资金、税收,还是人才配套政策都不如深圳、广州等有吸引力“从2009年起,中山才有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每年约五六百万元,而深圳的扶持资金约5亿元,东莞约两三亿元,广州、珠海有3000万元”业内人士认为,文化产业发展是中山最需补上的短板之一
“与周边城市相比,我们的文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化产业发展确实比较薄弱,但我们相信经过2年的努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占比将能够达到小康社会的指标”对中山文化产业的发展,罗建华充满信心,他说,将该产业列入发展短板之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希望政府能加大这一方面的投入,“政府要根据财力来确定文化产业扶持资金,但中山与周边城市相比确实太低,不知能否增加到1000万元”
南方日报记者 高薇 郑平
白癜风患者的血液检查可发现的异常白癜风患者如何安全度过寒冬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