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化之电力供需新常态电力消费增速明显回

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1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增速同比回落3.0个百分点

在降低供电煤耗方面,新建机组采用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机组,30万千瓦级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占比从2005年的近50%提高到2014年的77%以上,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69台,数量居世界第一同时,推动工程技术改造提高能效水平对现役机组开展了汽轮机通流改造、泵与风机变频改造、微油点火、等离子点火等节能技术改造在降低线损方面,通过推广应用新材料,加强对老旧设备的改造,不断完善配电网建设和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以及加强电网优化运行和线损考核,使电网结构不断完善,线损水平明显改善

电力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相继达到峰值,并不断下降其中,电力烟尘排放量由2005年的第三产业都包括哪些约400万吨降至2014年的98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0.23克/千瓦时;煤电烟气脱硫装机比重由2005年的14%提高到2014年的91.4%,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6年的峰值(年排放量约1350万吨)降至2014年的620万吨,与1995年的排放量相当,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1.47克/千瓦时;煤电烟气脱硝装机比重快速提高至2014年的82.7%,电力氮氧化物排放由2011年的峰值(年排放量约1000万吨)降至2014年的620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氮氧化物排放量降至1.47克/千瓦时2015年,通过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颁布、大力贯彻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部分地区推进燃煤电厂常规污染物超低排放等举措,三项电力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将跨越式地大幅度降低预计2015年底,火第三产业比重电三项常规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之和将降至700万吨左右,比2014年均下降约50%,创历史最大降幅与2005年相比,在火电量增长翻倍的情况下,三项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下降了约70.8%1980~2014年电力常规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图3

电力消费增速明显回落、用电结构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这种变化不是短期突发,而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即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影响为需求偏弱、结构向好、电耗走低

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

从电力装机结构看,2015年前三季度,新增水电装机1085万千瓦,总装机达2.79亿千瓦;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0885万千瓦,同比增长28.3%;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3392万千瓦,同比增长61.4%;核电新增装机546万千瓦,总装机达2414万千瓦;新增火电装机3955万千瓦,总装机达9.47亿千瓦(其中煤电8.55亿北京第三产业比重千瓦),同比增长6.8%预计2015年新增发电装机中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超过53%到2015年底全部非化石能源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4.7亿千瓦、同比增长7.5%以上,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5.1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提高到35%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中,水电3.2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2335万千瓦)、核电2738万千瓦、并网风电1.17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000万千瓦、并网生物质发电1100万千瓦

需求偏弱宏观经济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型,工业生产增长趋缓,特别是部分重化工业生产明显下滑,对电力的需求整体偏弱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情况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8%,增速为1998年(2.8%)以来的年度最低水平2015年的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产能过剩矛盾相对突出的粗钢、生铁、水泥和平博时第三产业成长板玻璃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1%、3.3%、4.7%和7.5%,相应电力需求明显下降预计全国2015年全年电力消费增速同比增长低于1%,创1974年以来年度最低水平

电力二氧化碳减排取得成效

结构向好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不断降低,由2011年的75%下降到2014年的73.6%,而2015年前三个季度进一步降低1.3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比重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8和0.5个百分点从产业用电增长率看,第二产业及其工业用电同比分别下降1.0%和0.9%;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同比下降2.2%,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行业用电同比分别下降7.8%和6.4%,同比分别回落9.6和1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同比增长7.3%,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城市第三产业包括增长15.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4.6%,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 王志轩

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大变化”成为描述中国电力行业状况的核心关键词,电力行业正经历着改革与发展的阵痛,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电力从业者应改变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重新定位方向、调整战略、改革管理模式,以适应“大趋势”的要求

节能减排新跨越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几十年奋斗的积累,尤其是“十一五”以来节能减排的力度持续空前加大,实现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大跨越主要标志是:电力常规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煤耗指标提前并第三产业有哪些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指标,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提升,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度降低等

大变化之电力供需新常态

供电煤耗及线损居世界先进

2015年已经过去,回顾全年的电力形势,犹如翻过一本厚重的画卷,掩卷沉思,“大变化与大趋势”跃然而出电力供需、节能减排、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变化”,而新的发展理念、目标、战略及要求则引领电力发展“大趋势”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高速增长,火电发电量负增长图2为1978~2014年中国发电量结构图由图2可以看出,2011年以来,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持续提高2015年前三季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7.7%,其中规模以上电厂旅游业是第三产业吗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3.5%,设备利用小时2639小时,同比减少84小时;并网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3.5%,设备利用小时1317小时,同比降低23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74.0%,设备利用小时996小时;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32.4%,设备利用小时5525小时,同比增加19小时而与上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2.2%,设备利用小时3247小时(其中煤电3330小时),同比降低265小时,已连续20个月同比降低

自中国电力工业诞生起,长期以来,中国电力人持续与电力短缺、投资不足和技术落后作斗争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电力工业逐步由小变大,不论是装机容量、发电量、电网规模都跃为世界第一不仅实现了人均发电装机容量1千瓦的梦想,而且电力工业技术水平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实现了电力由世界大国向世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强国的转变然而,我们还未来得及仔细品味丰硕果实的滋味,还未来得及认真总结辉煌的成就,就又迎来了经济社会新常态和能源大转型的时代

电力新常态的特征,一是要能反映电力行业基本特性,二是这些特性变化具有由量到质的飞跃,或对行业发展有全局性、长期性的影响电力供需特性、节能减排、电力体制改革都是反映电力新常态的重要方面电力供需特性,既可反映出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又可反映出电力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贡献情况,还可通过规模及结构的发展变化,反映我国电力行业在国际上同业间的相对位置节能减排情况,可综合反映出电力行业的技术水平、设备水平、管理水平及电能质量状况电力体制改革动态,则可反映出电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这一基本矛盾的变化,以及电力发展方向的变化下面从以上三个方面初步分析电力形势新常态的大变化

2014年,中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319克/千瓦时(火电机组平均净效率38.6%),比2005年下降51克/千瓦时(火电机组平均净效率提高5.4个百分点),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和效率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电网线损率6.74%,居同等供电负荷密度国家先进水平

在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方面,通过大力发展高效煤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不断优化电力结构2014年,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55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18.4%;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645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24.8%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2014年,电力行业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降低线损率等措施,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

电耗走低节能提效产生明显效果,如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电耗下降,经测算,前三季度同比下降6.6%

电力供应能力充足并相对过剩,发电结构持续向好

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13.85亿千瓦,同比增长9.4%;预计2015年全年新增发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同比增长超过7.5%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0.1%,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2972小时,同比降低232小时全国电力供需较2014年更为宽松,部分地区富余东北和西北区域供应能力富余较多,华北、华中和南方区域供需总体宽松、部分省份富余,华东区域供需总体宽松,但省级电网中,山东、江西、河南个别时段存在错峰,海南8月前电力供需矛盾较为突出预计2015年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00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设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备利用小时低于4400小时,降幅较大

大变化之节能减排新跨越

电力消费增速明显回落,用电结构明显改善


白癜风患者所忌口的会有哪些
白癜风会不会扩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qj/1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