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临港区成功举行碳纤维产业技术发展高层研讨会。会上,代表碳纤维领域顶尖水平的5个高校院所、7个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并将进驻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园,展现出了强大的集成优势和聚集效应,为临港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出席碳纤维产业技术发展高层研讨会的专家学者现场答疑)
基础已打牢夯实,未来仍需奋力开辟。要实现新材料产业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认清本身优势是基础,明晰发展路径是关键。那末临港区新材料产业具有怎样的优势,未来发展的路径又是什么?
(参加碳纤维产业技术发展高层研讨会的专家及企业界人士参观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园)
(参加碳纤维产业技术发展高层研讨会的专家及企业界人士参观威海拓展展厅)
■产业发展优势高科技门类全、后劲足
在临港区拓展纤维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内,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碳纤维引来1批批专家和企业家围观。碳纤维的重量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到9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机械等领域。近年来,拓展纤维大力实行“高强高模低成本”战略,研发生产出来1批批科技含量高的尖端产品。“去年,我们在全国T和M40J性能检测评比中取得两个第一,原丝生产线干喷湿纺法改造取得很大成功,基本与国际水平相当,为打破国际垄断、做大民用市场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拓展纤维有限公司相干负责人自豪地说。
拓展纤维只是临港区新材料企业逐鹿高新之巅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临港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众多新材料企业从发展之初就定位尖端,纷纭以高科技增进产业加快发展。
山东浩然特塑有限公司与吉林大学合作,建成国内首条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聚砜系列树脂生产线,是国内首家实现聚苯砜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也是世界上第三家实现聚苯砜树脂千吨级生产的公司,打破了国内需求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威海晨源份子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发树枝状高分子材料,是亚洲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实现树枝状聚合物材料产业化的企业;还有金威化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紫外线吸收剂和阻燃剂,为世界首创,并占有全球70%的市场份额。
科技创新为临港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这1动力推动下,临港区新材料企业竞相膨胀壮大,出现出“百花齐放”之势,新材料产业产品门类更加齐全、种类也更加繁多。目前,临港区已基本构成了以拓展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以浩然特塑、晨源份子等为代表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以豪雅光电、蓝星玻璃等为代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多晶钨钼、格美金属等为代表的特种金属材料四大优势新材料产业板块,聚集了行业领军企业30多家,主要产品达上百个品种。同时,还聚集了美国开泰体育用品、金运游艇、名伦碳素、海明威等一批范围较大的运用型企业。
在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同时,临港区更加重视平台和产业梯次建设,构成助力产业发展的强大后劲。围绕“打基础、抓骨干、促提升、弄突破”四个环节,临港区加大研发平台培养、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目前,新材料领域已具有2家国家工程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处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2家省级众创空间;具有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材60多人;前后与22所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总体上构成了以科技型企业为基础、市级平台为骨干、省级以上平台为龙头的梯次发展格局。
■未来发展路径会聚资源集成创新集群发展
新材料产业要延续做大做强,加快集群发展是关键。因此,临港区新材料产业的未来不但要生产原材料,还要更多地开发下游制品,做好产业链这篇大文章,努力做到会聚资源、集成创新、集群发展。
龙头骨干企业是新材料产业的支柱。临港区将充分发挥拓展纤维的龙头引领作用,聚力突破碳纤维产业。碳纤维产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建设一个基地(国家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创建一个中心(国家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占据行业制高点,打造龙头最强、平台最高、链条最全的碳纤维产业集群,争取用年时间,实现碳纤维产业产值从百亿到千亿的逾越。
围绕这1目标,临港区首先将抓好碳纤维产业园这个核心平台的建设,加快打造孵化区,逐渐构成研发—孵化—加速—投产的完全服务链条,提速建设产业区,逐渐打造原丝—碳化—检测—运用—回收的完全产业链条。其次,将抓好碳纤维产业技术发展高层研讨会一系列成果的跟进落地,确保年内高校院所进驻一批、产业项目开工一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这也是新材料产业发展永久的主题。未来,临港区将延续发挥金泓团体等企业的科技领先优势,引领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大力推动产业多点开花。首先,将抓好平台建设,加快完成浩然特塑、晨源份子、拓展纤维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备案,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科技领先优势。其次,将抓好同盟组建,加快组建山东省新兴高分子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同盟,以金泓团体为龙头,以浩然特塑、拓展纤维、晨源份子、威高齐全等20家骨干企业,清华、北京化工、吉林大学、北京师范等16所大学,上海交大颜德岳院士、清华大学危岩教授等18名专家为支持,一体化推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成果孵化,增进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和优良产业资源聚集。
在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同时,临港区将同步做好相干产业项目的招商工作,为产业发展蓄足后劲。针对产业链的高端和缺失环节,临港区将重点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同时,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主辅分离和关联配套,壮大一批中小配套企业,加快构成产业链充分延伸、链与链有效融会、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
未来,临港区将以功不在我的担当,延续精准发力,通过上下联动、政企联合、产学研联创,把临港区整体打造成在新材料领域具有一批最强龙头企业、最高产业平台、最全产业链条的特点园区,实现会聚资源、集成创新、集群发展。
贵州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