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瞄准三个领域率先突破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如何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升级转移,备受各界瞩目。

  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是交通、生态、产业,今年以来推动实施了一批带动性、互补性、融合性很强的重大项目,发挥了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作用。

  在推动产业转移方面,“北京现代汽车沧州第四工厂已开展设备安装调试,36家北京生物医药企业落户沧州生物医药园。津冀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首钢京唐二期等一批产业合作园区和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赵辰昕表示。

  “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国家选择在产业升级转移、交通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领域率先突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叶振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中产业升级转移尤为引人   不是简单的转出和承接

  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并不是简单的转出和承接,而是为了平衡区域发展,使京津冀三省市在功能定位上相互协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完成,从而进入推进实施的重要阶段。

  8月初,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的年上半年京津冀一体化进展情况显示:上半年,京津冀三地产业、交通、生态一体化继续取得新进展,产业分工格局初步形成,转型升级步伐正在加快。

  数据显示,上半年,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为4.8∶37.1∶58.1。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但依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记者从公布的数据中了解到,北京工业高端产品增势良好,符合消费升级要求的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多功能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液晶显示屏等产品产量增速分别达到1.1倍和68.9%、1.5倍和59.8%,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优势行业增加值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六成。

  在天津规模以上工业中,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18.4%,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快于一季度0.6个百分点。

  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0.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升至25.3%,首次超过钢铁行业。

  “从数据上看,三地围绕城市战略定位,正加快转移升级,产业分工格局初步形成。”中国产业集聚专家杨建国认为,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根据三地功能定位,更加凸显创新驱动和高端要素驱动,更加依赖市场的力量,企业自主对接,政府则从主导转变为引导,从目前的进展来看,产业转移正根据三地的功能定位来推进,培育出新的内生增长动力,最终形成自发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杨建国还认为,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并不是简单的转出和承接,而是为了平衡区域发展,使京津冀三省市在功能定位上相互协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因此,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吸收和融合过程。

  要与创新能力提升相结合

  指南从产业角度将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产业等进行细化,使得产业发展和方向能够更加明确。

  “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由于经济发展条件不一样,各自封闭式发展,所以他们的产业各有明显的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这为协同发展尤其是产业转移带来了诸多难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认为。

  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联合编制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指南指出,京津冀三地要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相结合,与培育产业集群竞争力、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相结合,不断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简称“N”)的产业发展格局。刘瑞认为,《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做了一个梳理。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副院长文辉认为,“一个中心”即打造一个科技创新中心;而中关村、滨海新区、曹妃甸、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张家口、承德)五个地区,是为“五区”;“五个产业带”则包括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带、沿海临港产业带、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沿京九线特色轻纺、沿张承线绿色生态,并重点发展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和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链。

  “该指南主要围绕京津冀规划纲要的空间布局,从产业角度将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产业等进行细化,使得产业发展和方向能够更加明确,以便更好落地实施。”中国区域经济协会秘书长陈耀分析认为。

  须防范产业转移变为污染转移

  要想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实现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循环经济的法治完善,否则“污染转移”将重演。

  有业内专家将当前京津冀产业转移的现状概括为:高科技产业汇聚北京,循环经济产业已成为天津的城市品牌,而河北省在承接北京、天津产业转移的同时,依然受困于去产能、去库存、减排放等目标任务。同时,产能过剩、有污染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国企,往往陷入一种“死不得、活不了”的困境,对于这类企业而言,是转移还是淘汰,将成为产业转移中的难题之一。

  有数据显示,我国很多的水泥厂、玻璃厂、发电厂、制药厂,以及矿山、钢铁企业集中在京津冀地区。从固体废物的角度来看,京津冀地区中的北京、张家口、承德、唐山等地区拥有超过30亿吨的金属矿山废物存量,以及超过50亿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存量。

  “要想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实现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循环经济的法治完善,否则"污染转移"将重演。”在不久前的一个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在发言中表示。

  在7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河北张家口召开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指出,根据京津冀三地各自功能定位,应加强与《中国制造分省市指南》的对接,实现错位发展。在此基础上,要着力提升产业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能力。一是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二要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探索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三要促进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那家医院制白癜风好
治白癜风太原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qj/3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