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市举行泰州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研究院、泰州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研究院、泰州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标志着我市三大产业研究院正式启动运行。市委书记蓝绍敏要求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共同推进三大产业研究院建设,为全市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建立行业研究院、技术瞭望站、政策情报所和领导智囊团,及时提供强有力的决策参考。
蓝绍敏、史立军共同为三大产业研究院揭牌。
蓝绍敏指出,今后几年,我们要描绘“强富美高”新泰州的宏伟蓝图。其中,“经济强”首先是产业要强。在实现“产业强”的过程中,产业研究院是重要一环、关键一子。推进产业研究院建设是我们推进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自觉探索,发展好了,不仅有助于实现“三赶超三领先”的目标,也将更好地彰显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特色优势。
蓝绍敏指出,产业研究院采取的是“部门+区域+企业+高校”的联动运作模式。其要承担的使命,是服务战略研究、服务科学决策、服务招商引资;其要实现的目标,是成为党政部门科学组织经济工作的参谋部和智囊团,成为市场主体加快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成为资源要素加速向泰州集聚的策源地和强磁场。三大产业研究院要始终把这个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真正使三大产业的集聚度和影响力是最显著的、使经济战线的领导干部是最懂行的、使招商一线的工作人员是最专业的。
蓝绍敏强调,市第五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三大产业“领先、领航、领军”的“三领地位”,三大产业研究院要筑牢三大产业“三领地位”,关键是要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在战略研究上先人一步;核心是要有转型与创新的含金量,在科学决策上高人一招;基础是要有总量规模做支撑,在资源要素集聚上胜人一筹。
蓝绍敏强调,精心运作好三大产业研究院,重点是要紧紧围绕“一个高效运转的核心团队、一个定期交流碰撞思考的沙龙、一个借助外力的智库、一个企业即时对接的互动平台、一份定期出刊的简报、一个扩大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大活动”等“六个一”的功能叠加。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及时地掌握产业动态。特别是要把国家和省里最新的政策动向“第一时间”解读出来,把培育产业最新的矛盾问题“第一时间”梳理出来,把业内最新的经验做法“第一时间”总结出来,确保对三大产业发展的研究始终走在实践的前面。二要全面地了解技术成果。始终瞄准产业科技的发展前沿,编制形成清晰的三大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更好地助力实现中高端发展。三要系统地思考产业链接。注重对产业的优势和短板进行深入思考,注重对建链、补链、强链的关键环节和目标客户进行全方位分析,推动已有产业的“点”加快串成“链”、连成“片”。同时,多思考研究如何有效推动各类产业的跨界链接、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三大产业的发展空间。四要前瞻地研判产业走势。善于在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中,捕捉发展先机,善于在行业变革的重组洗牌中,找优突围路径,善于在产业创新技术突破中,瞄准方向目标。五要灵活地集中行业智慧。形成“部门+区域+企业+高校+N”融合协作的团队、机制和成果,更深、更广泛、更富成效地引发思想碰撞,激发智慧火花,实现智力众筹。六要科学地提供决策建议。研究的课题要始终聚焦热点难点,解决的问题要始终切中现实需求,更好地拿出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更多地推出务实管用的研究成果。 市委副书记、市长史立军主持会议。
市领导卢佩民、陆春云、杨杰、张余松、李伟以及市政府党组成员孙耀灿、沈明刚和各市(区)主要负责人、市直相关部门、相关园区、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