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年,两个镇的小城市之路

大桥

余新

近期,嘉兴市公布第二轮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名单,南湖区的大桥镇和余新镇再次入列。年底,浙江省启动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年,为使更多新市镇变为“城”,嘉兴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大桥镇和余新镇成为首批试点镇。

发展重点

作为首批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在过去的三年里,南湖区两个镇试点情况如何?又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未来三年的试点中,两个镇的发展重点又是什么?

“肌肉”越来越强健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5.5%……用“跑步”来形容大桥镇过去三年的发展并不为过。年和年,大桥镇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百强镇称号。

  而离嘉兴高铁站近在咫尺的余新镇,发展也步入了“高铁时代”。个私经济活跃的余新镇,三年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05亿元,年均增长13.5%,服务业投资更是年均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元。

  在综合实力“肌肉”越来越发达的背后,是两个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强劲动力。

  崭新的余新电动机械产业园,最近成为各路考察团   而作为嘉兴工业经济重要战场的大桥镇,随着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规模的提升,也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经历小化工等行业并转改“洗礼”后,规上企业数量不减反增,由年的78家增长到了去年的8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了36家,新技术产业产值更是同比增长47.9%。今年4月,随着嘉兴科技城的扩容升级,大桥镇的小城市之路走得越来越顺畅。

软实力绘就幸福底色

  日前,一条消息从余新镇传来,从10月1日开始,该镇对五星路、新市路等路段实施了交通管制,这也是南湖区首个启动交通微循环的镇。“越来越大,也更漂亮、整洁了!”这是很多市民对南湖区各镇的评价。

  中和苑,大桥镇最漂亮的安置房之一,在“两新”工程的推进下,三年来,该镇农户得到了快速集聚,而在余新镇,安置房的数字更是达到了套。农村新社区和城镇社区的快速集聚,使两镇“1+X”农村新社区模式得以推广,并加速了两镇土地流转。如今,大桥的葡萄和余新的甜瓜等农产品已是名声在外,成为南湖区响当当的农业品牌。

  三年小城市试点,变化更多的是由此带来的生活环境和理念的变化。大桥镇亚太路、亚美路交叉口曾被当地群从戏称为“嘉兴最乱路口”,每天下午5时左右,车辆都要从小吃摊、水果摊中“杀出重围”。今年上半年,大桥镇在全区率先启动了城镇镇容管理城市化试点,将精细化市容管控由城区街道向乡镇镇区辐射。“四位一体”的长效保洁机制,更实现了“一把扫帚扫到底”。“现在变化真大!”家住大桥镇江南村的村民谈丽斌对周边环境的改变颇为赞赏。

  众多变化,绘就了一幅动人的“民乐图”:全市最大规模乡镇幼儿园余新镇第一幼儿园正式开始招生;余新镇中学连续5年保持重点高中上线率和综合成绩全区乡镇中学第一;农民不再下田,在大桥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88%。

启动新一轮征程

  “小城市试点镇的开展,将加速南湖区新型城市化发展,对两个镇更是难得的机遇和推力。”南湖区发改局副局长余贵恒认为。

  作为嘉兴市的主城区,南湖区城市化进程快于嘉兴其他县(市、区),但受市区有限空间的制约,南湖区亟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而作为全国城乡统筹先进区,南湖区各镇交通便利,经过“两新”工程实施,农村新社区集聚度不断提高,二三产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这些,都为各镇尤其是各方面条件都很突出的大桥、余新镇转型小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支持试点镇加快小城市的培育和发展,本轮培育试点,嘉兴将延续以往的扶持政策,为试点镇筹措每年不少于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专门用于试点镇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功能区、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服务平台及体制机制创新等项目的补助,并在用地保障方面给予优待。

  对培育试点镇,嘉兴市已在GDP、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增速以及人口集聚率等方面明确了目标与重点任务。根据这些要求,目前,大桥和余新镇正抓紧编制三年(—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三年试点,加快投入完善各镇功能布局,推进环境治理,扩大改革创新领域,不断提升各自的经济实力。

来源:嘉兴日报









































一日三餐这样安排肠胃才更健康
夏天用一点维A醇晚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qj/4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