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优势
1.国家战略布局的独特区位
兰州既是我国大陆板块几何中心,也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是我国国防、经济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陆路抵达欧洲荷兰鹿特丹仅需13天、1万余公里,比海路抵达鹿特丹节省20多天、1万余公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西亚国家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兰州处于此经济带的黄金地段,在联系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通道作用,将会成为中国进军西亚、东欧市场的重要平台。
2.向西开放的纽带桥梁
兰州“坐中六联”,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铁路、公路、光缆枢纽和西气(油)东输的咽喉要道,构成了联系东北、中原、华南地区与西北西南以及中亚、西亚地区的交通枢纽、邮电通信枢纽和能源大通道。随着“三步走”战略的深入实施,未来几十年西部将成为东南沿海改革开放大发展之后的又一个改革发展前沿,独特的地理优势,必将使兰州成为国家实行产业战略转移,实现均衡发展,深化向西开放的首要阵地。
3.丰富的资源以及新能源
兰州新区土地资源丰富,空间开阔、地势平坦,非常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水资源丰富,引大入秦工程设计供水能力4.43亿方,目前实际利用不到2亿方,还有2亿多方未利用,通过扩渠改造还可以再加2亿多方。电力资源充沛,兰州是连接甘肃河西、甘肃东部及青海地区,承担西北电网水火电交换的枢纽电网,可以为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甘肃矿产资源种类多,镍、钴、铂等12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29种矿产居全国前五位,铀矿储量居全国第六位,58种矿产居全国前十位。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河西的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全省可开发风能资源总量有万千瓦以上,约占全国可开发风能总量的七分之一,是全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具有大规模、产业化开发的条件。
4.多重叠加的政策支持
投资兰州及兰州新区即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8号)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西部〔〕号)
☆国家支持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十大政策(《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节选)
☆《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58号)
☆《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年第12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的意见》(甘政发〔〕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央和省属在兰州市区工业企业向兰州新区拓展的意见》(甘政发〔〕78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政策的意见》(甘政发〔〕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兰州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的意见》(甘政发〔〕28号)
☆《兰州市关于加快推进第三产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
☆《兰州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
☆《兰州新区招商引资系列优惠政策》(详见《兰州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汇编》)
5.有机关联的产业布局
国家于“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期间,先后以兰州为核心,布建了一批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企业和军工、航空航天企业,兰州及周边地区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冶炼等优势产业实力雄厚。兰州石油机械、兰州通用机械等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出城入园”,迁建新区,必将会为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区与白银市之间的“兰白都市经济圈”和内部的两区、一城、四片、多组团的产业布局,形成了配套齐全的各类产业链,为各类企业借力发展、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
6.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
铁路:通往欧洲的渝(重庆)新欧、汉(武汉)新欧、蓉(成都)欧、郑(郑州)欧、合(合肥)新欧、义(义乌)新欧和年7月开通的兰州-阿拉木图,年8月开通的兰州—汉堡,年5月开通发往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南亚公铁联运货运班列等10条中外班列均在兰州汇聚,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兰渝、成兰、青藏、宝兰客专线等9条铁路干线在兰州新区汇聚,同时,规划建设中的兰州-张掖城际铁路,包兰二线铁路,主动对接国家铁路网。
公路:有国道线、线、省道线以及连霍高速、京藏高速等多条公路交通干线和高速公路在这里相连。
航空:中川国际机场开辟60余条航线,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连接北京、上海、广州、桂林、成都、西安、乌鲁木齐、沈阳等40多个大中城市和香港、台北、曼谷、济州岛、首尔、迪拜、第比利斯、新加坡等国际城市的航空网络,年开通莫斯科、圣彼得堡、伊斯坦布尔等直通中西亚、中东欧的国际航线。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年2月投入使用,提升飞行区标准至4E,新建航站楼约6万平方米,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达到人次,能满足万人次吞吐量的需求。
7.丰富的人才资源
兰州有以中科院兰州分院、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多家,以兰州交通大学结构强度试验中心、材料工程研究所、暖通实验室为代表的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20多个,以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0多所,“两院”院士近3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0万人,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8.相对低廉的成本投入
随着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原材料上涨、市场饱和、运输难、用工荒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加强。兰州地处幅员广袤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原材料丰富、运输成本、建安成本、土地及水电气价格低廉,剩余劳动力多,与各项生产要素成本高昂的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具有更节约成本的生产要素和更具潜力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兰州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和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以能源和新能源、工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深化循环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链条,打造千亿百亿产业集群。
石油化工:依托兰州石化公司、蓝星公司等骨干企业,以大乙烯、大芳烃的建设为支撑延长产业链,建设国内最大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炼油催化剂基地及重要的润滑油生产基地,构建规模优势突出、创新能力高、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石化产业。
有色冶金:电解铝深加工,发展高精度板带箔等项目,积极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及电池产业。镍钴新材料产业,由电池材料向电池终端产品延伸;铁合金深加工,将重点发展特种铁合金、复合铁合金。
装备制造:依托兰石、兰电、吉利、宏宇变压器等企业,重点推进风电设备、石油钻采、炼化设备、中高压输配电设备、矿山采选设备、汽车及配套零配件加工等产品的发展壮大,有效延伸产业链,重点形成“原材料——制造业生产系统——产品系统”产业链。
能源和新能源:加快推进光伏、光热成套组件与设备及LED绿色照明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核能发展,突出发展太阳能、核能、风能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及核心部件制造和半导体照明应用产品,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兰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攻坚工作方案》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公共安全产业等七个领域快速发展。
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兰州市中心城市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上,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物流、大数据计算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对冷链配送、拍卖、远程交易、互联网+等新的业态进行引导培养。
文化旅游: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打造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围绕黄河文化、彩陶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资源,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把兰州建设成为华夏文明的展示区、文化创意研发的核心区和文化创新拔尖人才的集聚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影视制作业、文化旅游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业、广告业、演艺业、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文化产业,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教育、科技、人才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的高层次文化产业圈。
旅游业主要以“一轴三点”为发展格局。即黄河风情线为主轴,城关区、永登(鲁土司衙门、苦水、吐鲁沟)、榆中(兴隆山、青城镇)为三大节点,打造城区以“山、水、关、桥”为主要旅游景观的观光休闲区。
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重点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创意农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等5个方向发展。形成玫瑰、百合种植、深加工产业链,休闲、观光等现代创意农业产业链,红鳟鱼、奶牛养殖、深加工等一批产业链。
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好点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