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统一部署,2月7日至15日,遗传改良研究室各岗位专家(团队)联合有关综合试验站和指导企业有关人员分区包片,采取电话、网络、问卷等形式对全国24个省(自治区)就新冠肺炎”疫情对肉牛产业的影响开展调研。
调研紧紧围绕配种人员流动受限所造成的产间距延长带来的近期和长期影响,物资及草料运输对规模化母牛场育肥场造成的近期及长期影响,对销售、消费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等内容开展。功能室十位岗位专家联合其对接试验站等有关人员提交了内容详实、分析透彻的调研报告。现将调研结果归纳报告如下:
01疫情对肉牛产业影响总体概况从总体调研结果来看,肉牛产业各环节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流动限制带来的影响。受影响程度疫区明显高于非疫区;南方非玉米产区高于玉米产区;经济相对发达交通便利的东部省区高于西部省区;产业链上受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育肥牛场高于母牛繁育场;肉牛整体高于牦牛;中等规模企业受其经济体量限制,受影响程度高于大型集团和小微企业、个体专业户。受本次疫情影响,预计全行业损失将超过百亿元,仅母牛空怀损失一项将达40多亿元(母牛万头配种受影响,平均2个情期,每情期损失元,直接经济损失45亿元)。
表1部分省区疫情影响统计表省区
调研数
牛源
饲料
配种
兽药
销售
人员
安徽
20
4
20
8
2
9
2
河南
17
9
8
5
2
13
7
青海
23
0
11
0
7
9
10
山东
35
25
33
21
24
31
12
陕西
21
16
13
12
21
18
5
合计
54
85
46
56
80
36
对于牧区(以新疆为例)来讲,总体影响程度一般。存在的主要隐患是各种成本上升,持续发展下去必将打击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各种存栏数量,从而导致肉牛产业发展难上加难。
表2牧区调研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备注:*本项合计数与调研数量差额是非繁育母牛场数。02疫情影响具体情况本次疫情防控措施启动非常突然,再加上适逢春节假期,各种负面影响相对较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疫情对母牛繁殖造成的影响调查发现,需要场外人员协助的人工授精繁育场受到较大影响。一般耽误1到2个情期。液氮储存不足,冻精保存受到严重威胁。
山东省86.67%养殖场已缺少液氮,严重影响到冻精质量,部分所存冻精已基本不能使用,87.50%的养殖场无法正常开展配种,部分养殖场只能采用公牛本交。新疆60%的规模化牛场暂时没有受到影响,20%的牛场受到较大影响,20%的牛场受到较小的影响。伊犁州冷配头数将下降25%左右。东北地区大规模繁育场均配备专门的驻场配种人员并贮存一定数量的冷冻精液,短期内未造成明显影响。规模50-头之间的养殖场多采用公牛本交的方式配种。此次疫情尚未对其造成明显影响。小规模农户能够自行配种的不足10%,剩余的养殖户则需要配种人员帮助配种,已经耽误2-3个星期。甘肃调研的6家肉牛养殖场(企业),预计受配率下降10%左右,母牛场经济效益下降5%左右。湖南11家现阶段预估可耽搁2~3个情期,影响当年肉牛场的产犊率、繁殖率,预计繁殖率下降8%~10%;造成母牛空耗,生产效益下降,预计下降5%~7%。
牦牛繁育以自然交配为主,再加上牦牛繁殖季节性强(一般每年7-9月份发情配种,4-6月份集中产犊,目前是母牛妊娠期),没有对产间距造成影响。若疫情持续到四、五月份,牦牛集中产犊,技术人员若无法及时到岗,会造成犊牛护理不周从而影响产犊存活率。
按目前行情计算,一头母牛晚配一个发情期农户损失元左右,规模养牛场损失近元左右。长期看,延缓产犊间隔,造成母牛发情周期不规律,降低母牛的繁殖力;繁殖障碍性疾病增多导致母牛不发情、不孕;增加了繁育母牛的饲养成本,无法保证后代犊牛质量。
2、疫情对育肥牛场的影响短期育肥牛场“两头受气”。一方面春节前销售空栏得不到及时补充,一方面育肥成牛不能及时售出。每头育肥牛每天的饲养成本约20~25元。长此下去,必然造成育肥牛饲养成本的增加。同时,活牛的市场价格降低1~2元。一旦恢复销售,大量育肥牛涌入市场,价格可能更低,育肥户损失惨重。大型养殖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较大,一旦出现资金短缺,后期会出现压缩存栏现象。
宁夏待出栏牛比例在30%及以下牛场占比为21.43%,待出栏比例31-75%的牛场占比为42.86%,待出栏比例%的牛场占比为35.71,且待出栏育肥牛的活重均在kg以上,由于出栏时间在即以及优级出栏体重的双重标准下,搁浅出栏只能增加养殖成本,导致增加饲喂时间和更变饲养方案而使育肥牛日增重受到影响。同时,春节过后活牛的预期售价会受到影响,64.29%的认为活牛售价会下降2元/kg,14.29%的认为活牛售价会出现上涨2元/kg,21.42%的认为活牛售价在31-33元/kg之间保持不变。
3、各省区普遍担忧饲料短缺调研发现,精料储存不足是规模养殖场特别是大型规模场的共性。豆粕、预混料等短缺较为明显,个别企业仅能坚持10天。粗饲料除南方个别企业出现困难外,多数企业尚能坚持一段时间,南方省区能坚持到5、6月间,北方青贮饲料能坚持更长时间。
河南省的17家企业,精料及饲料原料可以维持10天以内的3家(其中1家已没有任何精料),占20.0%;11天-30天的有8家,占53.3%;31天-60天的有3家,占20.0%;61天以上的有1家,占6.6%。安徽省调研了20家企业,精料及饲料原料可以维持1个月以内的10家,占50.0%;2个月的有3家,占15.0%;3个月的有7家,占35.0%。陕西50%的牛场所存饲料仅可维持1个月,20%的牛场所存饲料可维持2个月,而只有30%的牛场饲料储备可供给3个月以上。
4、对牛肉加工销售的影响加工企业是产业链的“重灾区”。前期受疫情与春节影响叠加效应,物流停运及经营门店停业,开工严重不足;近期规模较大的屠宰加工企业,基于其社会影响力,再加上政策的调整,多数相继开工,但仍未达到常年水平。甘肃调研企较去年同期下降60%。
在牛肉销售方面,电商微商非常活跃,交易量几何增长;标超规模以上卖场肉牛销售明显增长;其他牛肉销售,特别是热鲜销售方面都处于停工状态。餐饮业完全停工。
进口牛肉国际牛肉现货价格下调影响,进口数量有所减少;受运力影响,压港现象严重。
5、其他方面的影响兽药方面,多数牛场针对肉牛发热、犊牛腹泻、母牛产科疾病等养殖场常见疾病,能够使用养殖场库存药物,短时期内受疫情影响较小。
疫苗常规免疫方面,按照肉牛场日程免疫程序进行,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疫苗等准备较为充足,受影响较小。
在日常消毒防疫方面,消毒液缺货严重,日常消毒防疫多为停摆状态。
劳务用工方面,在中、小型牛场,劳务用工多为周边农户,用工人员受疫情影响较小,在大型牛场,外地来场劳务工人,正在陆续返回岗位,用工缺员现象正在逐步缓解。
03当前工作的几点建议为把损失降到最低,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定市场信心,做好应急预案下一步随着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疫情的防控情况的好转,企业、学校等单位复工复课,餐饮行业将会得到恢复,牛肉市场需求会明显增加,必将拉动价格上涨;建议相关企业积极探寻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提高牛场繁殖率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做到“三个及时”,及时观察发情、及时配种、及时妊检,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确保母牛一年一胎,保证牛场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平衡运行。
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预案。充分考虑包括原料储备、防疫用品、疫情监测与预判、兽药疫苗和饲料供应变化、物流限制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以未然。牛场实施封闭式管理,做好牛场与外界的隔离,做好防疫、消毒工作,特别是牛口蹄疫、布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一定要做好,非常时期,要防止肉牛疫情出现大的波动。
2、加强能繁母牛饲养管理(1)保持牛舍干燥洁净。保持身体干燥干净。定期检查牛的进食、精神状况,如果发现异常及时请兽医诊治。确保疫情期间饲料营养供给,保持母牛膘情。
特别是妊娠后期的母牛,每天应保证母牛舍内外运动,以减少难产率。母牛的妊娠期为d左右,春季是牛产犊高峰,这时就应做好分娩时的准备工作,给母牛提供清洁干净的垫草和安静的环境。母牛分娩时,要做好接产和助产工作,发生难产时,要及时处理。
(2)产后母牛喂给温热足量的麸皮盐水(麸皮1.5~2kg,盐~g,加温水10~20kg)以促进胎衣排出,补充分娩时体内水分的损失。清除污染的垫草,换上干净的垫草。犊牛产出后立即将口鼻部粘液擦净,脐带断端用5%碘酊浸泡片刻,如未自断可在距腹部6~8cm剪断,彻底消毒。犊牛身上的粘液可由母牛舔干或用柔软干草擦干。及时检查胎衣的排出情况。并做好各种产后观察记录。
(3)要保证母牛产后的营养平衡,注意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使何况尽快恢复到中上等膘情,以便及早发情配种,平均产后第一次配种天数不低于60-64天,平均配妊不低于84天,如有长时间未发情牛,可采取应用激素处理的同期发情方法,促进发情配种,确保确保“一年一犊”。
3、加强犊牛防疫及管理工作(1)犊牛的哺乳管理工作是近期首要注意的问题。在给新生犊牛接生后,立即饲喂初乳,采用灌服和哺乳用具等饲喂,但若使用使用哺乳壶等哺乳用具时防止乳汁进入犊牛的前胃,引起犊牛生病。在喂完初乳之后,要注意将犊牛嘴边的残乳擦拭干净。然后对哺乳用具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2)肉牛采用母带犊饲喂模式,可以采用定时哺乳和自由哺乳方式,但需要注意,要有犊牛栏的活动空间,既便于管理照顾犊牛,又能够为犊牛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引发疾病而无法及时发现。在出生7天后,可开始逐渐训练采食开食料,经过过渡期慢慢增加犊牛采食精料的能力,促进瘤胃发育。
(3)一定要做好牛栏的卫生工作,保持干燥,勤垫干净垫草和垫料,定期进行消毒,保持舍内外通风,避免牛栏脏乱潮湿,影响犊牛的生长。
(4)增加犊牛运动,增强犊牛体质,提高免疫力,天气渐暖时,增加舍外运动时间。
(5)保证犊牛冬季能饮温水,注意观察犊牛的采食、精神、活动及粪便等各方面的变化,便于判断犊牛的状态做出对应的处理措施。
(6)定期做好犊牛的疫苗接种,保证犊牛健康。
4、采用灵活生产模式育肥牛养殖场(户)要化“危”为机,抓紧完善肉牛精细化饲养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网上在线学习和视频交流等方式,弥补专业知识短板,寻求技术咨询服务,了解市场动态和政府惠农举措,交流应对困难的心得体会,坚定发展产业信心,调整优化经营策略,做到精准施策、强基固本。为应对短期内饲草料匮乏且难以调运的现实,养殖单位可以采取减少日粮喂量以适当降低肉牛牦牛日增重,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将出栏时间延迟到下一季度。期间如果牛肉价格上升,销售渠道恢复,可采取短期高精料强度育肥的方式进行催肥,以做到短期出栏。肉牛产区给予配种员办理通行证,使其在县乡工作区域内开展改良工作,保证发情母牛能及时配种,减少空怀率,缩短产犊间隔。
5、给政府职能部门的几点建议建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尽快落实农办牧14号文件精神,解决各种运输困难,加快养殖业复工复产。银行等金融系统通过设立专项小额信贷并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和延长贷款期限,帮助肉牛养殖企业渡过难关,加快恢复生产。
积极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加大屠宰加工企业向育肥牛集中区转移的推进力度;适当限制非玉米产区肉牛产业发展规模;逐渐减小肉牛饲料过度依赖调运区域面积和存栏规模。
及时调整政策,保春耕春种,进一步加大粮改饲激励力度,避免出现粗饲料紧张。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
二〇二〇年二月十八日
附件:
此次调研参与人员名单
调研区域
参与人员
东北三省
赵玉民;公主岭、延边、哈尔滨、齐齐哈尔试验站
安徽省
徐照学,施巧婷,贾玉堂,徐磊,马良兵,王芳权
甘肃
阎萍,余群力,郭宪,石红梅
河南
徐照学,施巧婷,魏成斌,王之保,侯兵
湖南
祝远魁,李付强,郭宪
江苏、江西
昝林森教授团队
宁夏
张杨,梁晓军团队
青海
郭宪、阎萍,宋仁德,赵索南、孔祥颖,马进寿、乔元胜
山东
成海建、韩广星、钟波、雷初朝、左秀峰
山西
雷初朝、黄永震、林清;杨连仲、程俐芬及山西省各市县畜禽繁育工作人员
陕西
雷初朝、黄永震、林清,杨帆、原积友
四川
钟金城、罗晓林、安添午
新疆
张杨、冯斌、乃比江
云南
张继才
河北、内蒙、贵州
张嘉保,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公主岭综合试验站,延边综合试验站,三河综合试验站,石家庄综合试验站,济南综合试验站,合肥综合试验站,毕节综合试验站,昆明综合试验站,伊犁综合试验站
湖北、广西、海南、内蒙古
李俊雅、朱波、李海鹏
北京康普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分子育种,用基因科技解决选育选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