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李满宰
韩国酪农乳加工技术院院长
至年
韩国最初酪农、乳加工公司设立
韩国的同业组合从年开始。现在的首尔乳业协会最初是由几家农户一起组建的。
年
酪农振兴法制定
朴正熙总统年在韩国实施了新农村运动,同时在访问德国和新西兰之后,对振兴酪农产业有了强烈的意识。新建了韩德牧场和韩新牧场2个示范农场(发达国家援助项目)。为这2个牧场提供优质的奶牛,同时给奶农提供基本的教育培训。牧场的规模较小,为2至4头,以耕种农民为主的复合农业农场的发展模式。
至年
外资引进,技术援助,酪农生产基础构建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韩国当时也不是发达国家,通过世界银行和日本的补偿金援助,进行了技术引进,开始构建乳业,培养了一些人才。特别是从一些先进国家得到了技术的培训。当时成立了每日乳业、南洋乳业。这些私有企业成立,利用像世界银行的援助资金引进的奶牛再分给农民,然后收集奶源,这样开始企业化。
至年
需求暴涨和集乳争夺战争
年到年是韩国乳业飞速发展时期,我个人觉得年到年的飞速发展,像刚才讲到的年中国乳业到目前的乳业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达到美元以后,消费就会急剧上升。这一期间,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每年增加15%,而且原乳价格每年增长10%左右。年,酪农数增长到家,这是顶峰点。
发展的整体模式是接近的,韩国在这个急剧发展阶段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如在乳制品中发现大肠杆菌,新闻报道导致了对乳制品消费量的急剧下降。年因为石油危机导致的经济不景气,也就导致了乳制品消费量下降。农户为了增加收入加水,或者为了逃避检测会加盐。这样的问题出现之后,政府就出台一些新的政策。如年的脂肪率差等制、年的卫生差等制。这是提高韩国乳制品质量的第一次性政策性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至年
努力扩大需求
(1)最大的是给全部学校孩子们的午餐中提供乳制品。这增加了全部乳制品消费量的20%。
(2)65万军人配发乳制品。
(3)包装单位增加,液态奶从毫升增加到了毫升,总消费量因此增加了10%。
(4)对原乳制品质量的划时代的革新:关于原乳的保管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所有的牧场都配给冷却机,挤出的牛奶在两小时内极速冷却之后,再保管到冷罐车中,所有乳制品也都实现了冷藏运输,这些从年开始。这些措施导致了整个乳制品的质量大幅度提高,韩国乳制品中98%是一等级的乳制品。上述两个差等制政策,和这个保管运输政策,保证了韩国乳制品行业的产品质量达到了世界的等级,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至年
乌拉圭回合谈判、WTO、FTA应对战略
年到年,乌拉圭回合谈判、WTO和FTA使韩国的乳业也开始受到全球化的压力和影响。从年开始,小规模的、散的牧场,开始转化为规模化的、标准化的、专业化的牧场。在这过程中就提出了韩国乳业的结构改革、制度引进等等问题。韩国乳业开始呈现以下特点:
(1)集乳一元化,即把全韩国的乳制品是一个窗口对应的;
(2)检查公营化,即乳制品的检查可以做到公开、公平,而且没有权利以权谋私的空间;
(3)生产配额制度,保证市场和产品的稳定供应;
(4)成立了中央酪农机构,使制度能够合法合理的实施。
在对应国际全球化的时代,这些制度让韩国的乳业能够更有效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保证体系。
但集乳一元化、配额制度失败了,原因在于涉及到牧场主的利益,涉及到很多、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等等。但检查公营化是成功运行的,检查设备、人力都返投入这里,且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至年
为了乳质提高,沉痛的过程
韩国酪农业发生的一些惨痛的经历:
(1)脓牛乳事件():政府积极地自告奋勇地查明真相,引入了体细胞差等原乳价格制度,目前,韩国体细胞数的水平一等級到了65%;
(2)牛乳抗生剂混入事件():采取积极的措施,把有问题的牛奶全部抛弃,说服农场主赔款解决。这个奶户质量改善之前不再用他的产品。现在韩国的原乳几乎没有抗生素的。
(3)Phthalate事件():全面禁止所有的酪农、乳品加工企业使用含有Phthalte物质的器具。
5至年
酪农市场向世界开放
韩国和其他所有的乳制品强国签订了自由经济贸易协定,进口乳制品增加,导致国产乳制品库存增加,年到年的乳制品的积压是吨左右,为历史上最高,乳品加工企业开始出现赤字问题。
采取的措施:新产品的开发,比如咖啡牛奶等;政府采取了价格联动制,原材料成本上升的,价格上升,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时候,价格下降。因为是刚开始实施,目前仍无法评价效果。
至年
粪尿等环境问题兴起,开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出台了《新农家许可限制》;牧场为了环境改善而努力:禁止粪尿流出牧场区域,建设美丽牧场、体验牧场;牧场制定6次产业经营战略,即1次(生产)+2次(加工)+3次(服务)=复合产业空间。另外,开发牧场型乳制品,开展牧场参观学习等;让孩子们到牧场和奶牛一起玩,自己制冰淇淋、奶酪、酸奶等等。
年
提高生产性能和乳质,开发相关尖端技术
(1)IT技术引进(酪农管理牛群技术),可以理解为开发相关软件,使农场主可以通过手机随时监控牧场的信息
(2)奶牛性控技术商业化、奶牛克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等。这使得年均单产达到公斤以上的牧场越来越多了,
(3)饲料的整体管理技术,如TMR、TMF等等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4)引进Helper制度,即奶农互助制度,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韩国酪农产业发展过程的政策成果与失败经验
?成功: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早期扩展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从小规模扩大到集约化的规模,提高质量的过程。
?失败:乳业产业结构的非效率性。韩国乳业有三个机构,一是初期酪农产业主管——首尔牛乳协同组合;二是酪农的本格的产业化过程成立——乳加工公司;三是发展过程中政策的引进——中央酪农机构。它们都是民间机构(三方各占30%),大家要一起协作,才能共同发展,但会涉及到利益均衡的问题(这与中国的情况类似),所以导致了一些价格或者是其它的问题。
?建议:①集乳业的一元化管理还是很必要,虽然它是失败的,但是可以寻找另外一种模式来保护农户;②原乳的交易,交易涉及的是配额制,以保护酪农产业安定的发展;③市场价格调节,配额制没有成功,可探讨其它方式,以确保竞争力和保护消费者。
韩国酪农产业的长远规划
(1)规模化,以确保竞争力。
(2)为韩国70%乳糖不耐症消费者开发乳制品。
(3)针对老龄化问题,以及单独一人居住的年轻人,为他们提供一些方便的、营养的乳制品。
(4)奶牛年均单产由10吨增加到12吨。
(5)同时提高我们提高开发新鲜乳制品的竞争力,提高与国际进口食品的竞争力。
(6)采用尖端的生物技术,奶牛的克隆和改良等等。
(7)开发特殊成分含量高的乳制品,如Lactoferrin抗癌因子等。
(8)与其它国家分享韩国经验,同时考虑为北朝鲜提供技术和产品,以及向中国市场出口高品质牛奶计划。
韩国酪农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1)必须在全球化时代和自由贸易时代,把产品特殊化、特别化,特别是要对黑龙江地区进口至韩国的低价乳制品保证竞争力。
(2)为了生产环境改善而采取的技术开发,如粪尿处理等
(3)维持产业基础方面:牧场的特殊化,培养后继人才,生产性能的提高等等。
(4)把韩国好的经验出口到国外,通过新鲜乳制品产品开发维持市场。
韩国代表团与参会领导合影
韩国代表团合影
注:文由根据李满宰院长在第四届中国乳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大会的报告录音整理所得,未经本人审核。转载请注明来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