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我国25个主要城市区域辐射力比较
导读:
第三产业产值和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区域辐射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三产占GDP比重都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而中国的一些省份的三产占比已经赶上了这个水平。本文对25个主要城市三产产值及占比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北上广深杭的第三产业占比均已超过六成;一些城市由于工业下行,所以第三产业占比也比较高;而传统制造业大市的三产占比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国25个主要城市三产占比暨区域辐射力排名
三产占比排名
城市
上半年三产产值(单位:亿)
占GDP比重(%)
1
北京
.1
81.9
2
上海
.7
70.8
3
广州
.68
68.06
4
太原
.95
67.37
5
哈尔滨
.3
63.4
6
西安
.3
62.09
7
深圳
.46
61.1
8
杭州
.55
60.6
9
昆明
.47
59.9
10
南京
.93
58.24
11
大连
.6
54.5
12
成都
.5
54.3
13
天津
.29
54
14
厦门
.27
53.6
15
东莞
.9
53.6
16
青岛
.15
51.7
17
郑州
51.4
18
无锡
.01
51.08
19
重庆
.36
50.56
20
福州
.74
49.88
21
南昌
47.2
22
长沙
.14
46.5
23
宁波
.2
46.3
24
合肥
.3
42.6
25
佛山
.55
39.6
北上广深杭占比超六成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4.7个百分点。
不过,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三产占比差异极大。一般而言,区域辐射力越大,三产的比重和产值就越大。因此第三产业产值和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区域辐射力的重要指标。
在这25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的三产占比超过了六成,其中北上广深杭5个发达城市不但服务业产值占比高,而且总量大,说明这五大城市的服务业对外辐射力最强。
其中,北京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81.9%,无论是总产值还是占比,均高居各大城市榜首。
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优势行业继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为59.1%。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增长12.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亿元,增长11.2%;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亿元,增长9.2%。
北京之后,上海的产值和占比均位居第二。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8%,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深圳市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市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41.1:58.9优化为38.9:61.1。第三产业中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营利性服务业和以八项支出为主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上半年分别实现增加值.71亿元和.84亿元,分别增长14.5%和14%,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4.7个和17个百分点。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北上广深服务业不仅服务于本省,而且还服务于周围省份甚至全国范围。比如北京的服务业不仅服务于整个京津冀,而且聚集了大量的央企总部,北方很多民营企业将总部迁到北京。而上海则是很多世界强在中国乃至亚太总部的所在地。至于广州和深圳,虽然辐射范围不如京沪,但也辐射到整个华南地区。
例如,在福建泉州,当地上市公司众多,但为这些上市公司提供上市服务的机构大多来自上海或者深圳。
另一方面,随着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成本要素的不断提升,一线城市也很难再发展一般工业、重化工业,很多产业已经转向了周边地区,例如北京的不少产业都迁到了,在“退二进三”的方向之下,这些城市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因此三产的比重也不断走高。
不过,同样是一线城市,同样是三产比重超过六成,但广州与另外三大一线城市的三产结构还是有较大差别。当前,金融和高科技是城市升级发展的标志性产业。一个城市要有在全国经济竞争中有话语权,常常需要在这两大产业上有突破。比如深圳不仅有深交所,而且高新科技产业发达,A股上市公司就达到了多家;上海有上交所,是我国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北京作为政治中心,不仅坐拥大批央企总部,而且还有中关村,金融和高科技实力十分雄厚。
相比之下,广州在互联网和金融两大领域都处于发展进程中。作为千年商都,广州拥有全国最为发达的专业批发市场。不过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传统商贸受到的冲击十分明显。而传统商贸占广州的三产的比重非常高。这也是为何今年上半年广州名义增速明显不如深圳、上海等城市的原因之一。当然,近两年广州也正在加快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转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