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耳鸣怎么办?今天和医生教你用三味药,解除耳鸣,我们之前总是认为,耳聋、耳鸣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有,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才三十来岁,未老耳先鸣,很多人得神经性耳鸣有好几年了,怎么样都看不好,特别顽固。那怎么办?
中医上讲:耳为清窍,全赖气机通畅,气行则聪,气闭则聋。所以调理耳聋、耳鸣,最主要的是让耳朵周围的气血运行顺畅,如何让气血运行顺畅呢?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给了我们一个三味药的小妙方,什么妙方呢?就是通气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到,“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早服通气散,一日两付,三、二十年可愈。”王清任认为耳聋是由于淤血、气滞等原因堵塞耳道导致的,早晚服用通气散,即便是二三十年的耳聋也可以治愈。听起来有点夸张,事实上“通气散”从清代传承到现在,在调理耳聋、耳鸣方面只要辩证准确、用量得当,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通气散这个方子组成也非常简单,只有三味药,柴胡、香附、川芎,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三味药,这三味药搭配使用,对于耳鸣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子。接下来我给大家解读一下大家就会明白,
首先第一味药加了柴胡,柴胡入肝胆肺经,能疏肝升阳解郁,解除表里邪气。这里为什么要用疏通肝胆的柴胡呢?其实耳朵和肝胆的关系很大,肾开窍于耳,肝肾同源,胆经上通耳朵,所以这里用柴胡可上行直达耳窍,解除耳中的气闭。而且柴胡还可以解除表里邪气,使气机运行不受阻碍,
第二味药加了川芎,川芎被誉为血中之气药,意思是说,川芎不仅可以活血,还具有很好的理气作用。可以通过推动气血的运动,消除、缓解气滞,进而促进瘀血的消散。而且川芎行气消淤的力量很强,可以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往上,川芎可打通头部,当然也包括耳窍的郁结,调动肝血到耳朵,让耳朵受到新鲜血液的濡养,使得耳窍通利。
第三味药加了香附、香附利三焦,解六郁,能通十二经脉气分,被称它为气病总司令,香附以其香而善走,并以其苦降,能行一切郁滞之气,包括血中之气。
香附是气中血药,川芎是血中气药,两者配合起来,能让气血相互对流沟通,消除气血瘀滞。在疏肝解郁、除表里邪气的柴胡带领下,行气活血,舒畅气机,直通耳窍,解除耳中闭塞。那么耳鸣、耳聋的问题也就从表而解决了,可以再依据个人体质稍加调理就可以了。
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中老年人被耳鸣这种症状所困扰,如果症状越来越严重,就应该及早做检查并进行治疗,而中医认为,如果耳鸣患者经过检查排除了其他器质性病变,多是与肝肾阴虚、身体上火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在治疗的时候可根据自身实际症状选用合适的药物。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辩证治耳鸣的药方,供参考:
1、补益肾肝丸:这种治耳鸣的方剂当中的成分主要包括了炒苦参、柴胡、肉桂、羌活、生地黄、炒防己、附子、当归身等,使用方法为把上述药物取适量组方之后研磨成细末,加温水调和制作成丸剂,如芡实大。每次取适量,在空腹时用温水送下即可。可缓解肝肾亏虚引起的耳鸣耳聋、视物昏花、目中流火、困倦乏力、容易受惊吓、盗汗恶风、脚膝无力、下肢消瘦等症状。
2、菖蒲甘草汤:这种方剂当中的主要成分是石菖蒲、生甘草,使用方法:先把这两种药物洗净,用冷水浸泡1小时,倒入砂锅当中加水三碗煎煮成一碗,取出药汁后把药渣再次按照同样的方法煎煮一碗,混合所得的药汁在每天分成2次服完即可,每日可使用1剂,连续使用10天为1疗程。
3、聪耳达郁汤:这种方剂的主要作用为清肃余热,比较适合一些发生了黄耳伤寒而体内的火清毒解还有耳鸣症状的患者服用。其中的主要成分包括了生甘草、冬桑叶、夏枯草、碧玉散、鲜生地、女贞子、鲜竹茹、焦山栀、鲜石菖蒲汁(冲)。
要提醒大家的是,在使用上述药物之前一定要经过专业医生指导。治疗期间还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要吃过于辛辣的食物和油腻的食。才能加快康复速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