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经济数据一览及简评
王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10月经济复苏进程在内外部因素的冲击下,各项经济指标又有所回落。好在11月初在相关政策重大调整后,内外部制约经济增长的几大重要风险点有望出现明显好转,消费和投资将边际改善,四季度经济在政策面的强力支持下,将继续保持弱复苏态势,并有望在最后两个月出现较10月份更好的表现。
一、经济复苏仍然面临压力,就业面基本保持平稳
10月经济依然受到内外部多重负面冲击的压制,内部依然是疫情大面积的爆发、愈加严格的疫情防控举措和始终未能扭转的房地产下行趋势,再次打击了国内需求,继续给中国经济带来压力,供应链的稳定性也受到一定削弱,对制造业乃至服务业均形成一定不利影响,使来之不易的复苏势头出现反复。消费年内再次出现月度负增长;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高增对冲投资下行的影响下,整体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外部则是在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预期影响下,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导致的外需走弱,出口出现超预期快速回落,当月出口和进口都录得了两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目前就业形势总体基本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
图1就业面基本保持稳定,青年人失业率略有回落
二、工业服务业双双回落,生产端表现弱于市场预期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0.%,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月下跌了1.个百分点,大幅弱于市场预期,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也比9月回落1.2个百分点,显示生产端也开始呈现疲弱态势。
图2工业、服务业双双出现回落,生产端疲弱超预期
三、内外需疲弱依旧,投资回落,消费和出口负增长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68%。其中,商品零售同比增长0.5%,餐饮收入下降8.1%。10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7.%,环比下降4.%;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75.2%,环比降9.0%。再次大面积爆发的全国性疫情,使得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意愿低迷,消费年内再次出现负增长,乘用车也录得自年以来首次“金九银十”的环比下降。
图消费再次陷入负增长,乘用车增速高位回落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比上月累计加快0.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9.7%(比上月累计放慢0.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8%(比上月累计下跌加快0.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6%(比上月累计放慢0.4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投资整体保持稳定,基建投资略有加快、继续发挥托底作用,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房地产投资依然深陷泥潭、尚未见底,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6.1%(比上月放慢0.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有所改善,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特别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5%(比上月加快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14.0%(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
图4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回落,房地产投资仍未见底
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6.9%。其中,出口增长7%,进口增长6.8%,贸易顺差扩大7.6%。按美元计价,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下降0.4%。其中,出口下降0.%,进口下降0.7%,贸易顺差扩大0.9%。在基数抬升、出口价格回落、疫情影响供应链运转、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导致的外需走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10月出口同比增速出现超预期快速回落,这是年5月以来第一次录得负增长。国内疫情反复叠加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地产销售及投资低迷,内需不足拖累了进口增速,当月进口录得了年8月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从商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和防疫物资仍是主要拖累,汽车出口延续高增(10月出口同比增89.2%)是主要亮点。从主要国别和地区来看,受欧美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和衰退预期加剧影响,对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出口均有回落;受益于RCEP,东盟仍是中国出口的重要支撑,对东盟出口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高于20%。自年疫情爆发以来,强劲、有韧性的出口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未来出口在个位数保持低位震荡将成为常态,出口收缩、顺差收窄将不可避免地给稳增长、保就业和促投资带来更多压力。
图5内外需双双疲弱,进出口增速回落
四、通胀压力缓解,通缩压力加大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1%;1-10月平均,CPI同比上涨2.0%;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环比上涨0.2%;1-10月平均,PPI同比上涨5.2%。
10月CPI同比增速放缓,由9月份的2.8%快速回落至2.1%左右,通胀压力大幅减轻。从食品价格对CPI的影响来看:一是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使得猪肉价格持续上行。供给方面,能繁母猪存栏量增长缓慢,短期生猪供给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加之部分养殖户为了应对消费旺季的到来,有意压栏增重和二次育肥。需求面看,豆粕、玉米等饲料价格显著上涨,从成本端推动了猪价上行。二是供需缺口推动鸡蛋价格显著上涨,对10月CPI环比有一定支撑。一方面,9月产蛋鸡存栏量较低,消费淡季市场预期导致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猪肉价格上涨增加了对鸡蛋的替代需求,使蛋价持续上行,目前的鸡蛋批发价已突破9年的高点。三是10月以来天气较好,适宜蔬菜、水果生长,供给有所回升,加上节后需求减弱,菜价出现显著回落,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猪肉价格上涨影响。非食品项方面影响CPI的因素主要有:第一,国际能源价格较9月份边际回落,同比涨幅也在回落,工业消费品价格特别是交通通信价格随着PPI放缓而放缓;第二,服务价格去年的基数相对较高,疫情也抑制了国庆期间的服务消费,使各类服务价格同比也基本呈现回落态势。
PPI同比延续下行趋势,低于9月2.2个百分点,出现了近22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负增长,也开始面临一定的通缩压力。整体来看,是两方面原因: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冲击大宗商品价格,叠加高基数影响;换个角度说,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海外方面看,在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预期的利空打压下,原油等主要能源价格10月份走势偏强震荡,但相较于年内高位已有较大的回落,国际铜价也在回落,对我国形成的输入性压力相对有限。国内方面,市场供需整体平稳,从结构上来看,能源价格保持韧性,钢材、水泥、煤炭等产量上行较快,而基建投资提速与房地产投资持续负增长形成对冲,价格水平虽有波动但整体变化不大。受库存水平偏低和部分煤企停工安检、大秦铁路集中检修等影响,煤炭供需缺口加大,煤价环比持续上涨,同比大幅回落。黑色系其他品种,虽然有基建和保交楼对于价格的支撑,但由于去年煤电短缺带来的高基数,螺纹、铁矿的同比和环比是下行的。最后很关键的一点是:去年10月的基数上行与翘尾因素下行,也压制了当月PPI的表现。在10月份1.%的PPI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近仅为-0.1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发改委已经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猪肉储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猪肉供应短缺的局势。虽然猪周期上行对CPI有一定拉动,但核心CPI持续下行,通胀压力较小。CPI同比整体有望保持温和水平,但内部结构分化较大。相反,当前商品和服务供应能力较强,消费需求修复相对偏弱,加之不断受到疫情的冲击,未来更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