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中西治疗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621/14079084.html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也随着能源、基建的大力发展,呈现出重工业化特征。而在当前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下,产业结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演变态势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关键作用,因此,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迈向了新的升级阶段。榆林市资源优势突出,但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合理利用各县区产业优势,积极发挥各县区特色产业,对推动榆林市全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三次产业比重的空间差异
榆林市各县区三次产业结构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在科学性、可操作等原则下,选取了一九九八、二〇〇〇、二〇〇五、二〇一〇、二〇一五、二〇一九六个年份作为时间节点,分析榆林市12各县区的三次产业空间格局变化,以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为分析依据。
根据初步分析结果,利用ArcGIS研究各县区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同时选用自然断裂法分别对榆林市三次产业的六个年份中各占比情况进行划分,使每年榆林市各县区内部的占比水平最大化区分开。
(一)第一产业比重的空间差异
从整体空间分布来看,榆林市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东南部六县,其次为靖边县、定边县、横山区西南部三县区,最后为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北部三县区。
从时间尺度来看,全市一产占比由一九九八年的28.47%下降到二〇一九年的6.06%,与全省二〇一九年的一产7.72%占比相比低了1.66个百分点,与全国二〇一九年的一产7.11%占比相比低了1.05个百分点。
一九九八年一产占比低于0%的有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绥德县、吴堡县;一产占比高于0%横山区、靖边县、定边县、米脂县、佳县、清涧县、子洲县,其中清涧县高于50%。
二〇一九年一产占比低于0%的有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吴堡县、子洲县,其中,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低于5%;一产占比高于0%的有佳县、清涧县。从内部结构来看,榆林市第一产业空间差异较大,且多数县区不断变化。
神木市、府谷县在一九九八至二〇一九年始终保持着低占比水平,清涧县则始终保持着高占比水平。其中,定边县自二〇〇〇年由较高占比下降至较低占比水平;米脂县由一九九八年的较高占比上升至二〇〇〇年的高占比,此后又下降并保持在较高占比水平;绥德县、吴堡县均由较低占比提升至较高占比;佳县则由较高占比提升至高占比;
而榆阳区、横山区、靖边县、子洲县则不断变化。总体来看,榆林市各县区的第一产业占比的空间差异明显,整体呈现出“东南部高、西南部及北部低”的产业结构占比分布格局,其与榆林市内部各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
(二)第二产业比重的空间差异
从整体空间分布来看,榆林市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神木市、府谷县、榆阳区、横山区、靖边县、定边县在内的北部及西南部六县区,而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在内的东南部六县占比较低。
从时间尺度来看,全市二产占比由一九九八年的7.54%提升到二〇一九年的65.04%,比全省二〇一九年二产46.45%的占比高了18.59个百分点,比全国二〇一九年二产8.97%的占比高了26.07个百分点。
一九九八年二产占比低于0%的有横山区、绥德县、米脂县、佳县、清涧县、子洲县;二产占比高于0%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吴堡县。二〇一九年二产占比低于0%的有绥德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二产占比高于0%的有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米脂县,其中,除米脂县以外其他县区均在50%以上,神木市、府谷县二产占比达到70%以上。
从内部结构来看,榆林市各县区第二产业的空间差异较大,除绥德县始终保持着低占比水平,其他各县区均有变化。其中,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基本保持在较高、高占比水平上;榆阳区、横山区分别自二〇一〇年及二〇〇五年以后保持在较高占比水平上;
吴堡县由较高占比逐步下降至低占比水平;佳县、清涧县、子洲县在此期间由低占比水平到较低占比平再到低占比水平波动变化,米脂县在低占比水平到较低占比平区呈“N”型变化。
总体来看,榆林市各县区的第二产业占比的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现出“北部及西南部高、东南部低”的产业结构占比分布格局,其与榆林市的第一产业大体呈现出互补的空间格局,这也体现出榆林市内部因资源禀赋等所带来的产业发展优势。
(三)第三产业比重的空间差异
从整体空间分布来看,榆林市第三产业在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东南部六县占比较高,在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横山区、靖边县、定边县北部及西南部六县区占比较低。从时间尺度来看,全市三产占比由一九九八年的.99%下降到二〇一九年的28.90%,比全省二〇一九年三产45.8%的占比低16.9个百分点,比全国二〇一九年三产5.92%的占比低25.02个百分点。
一九九八年三产占比低于0%的有靖边县、定边县、清涧县;三产占比高于0%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子洲县,其中绥德县占比高于50%。二〇一九年三产占比低于0%的有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
三产占比高于0%的有榆阳区、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其中绥德县、吴堡县占比高于50%。从内部结构来看,榆林市各县区第三产业空间差异分明,在此期间,靖边县、定边县一直为低占比水平,佳县一直为较高占比水平,绥德县则始终保持为高占比水平。其中,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米脂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则不断变化。
由此得出,榆林市各县区的第三产业占比水平呈空间分布差异,整体呈“东南部高、北部及西南部低”的产业结构占比分布格局。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知榆林市各县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空间上的演变差异显著,整体呈现出北部及西南部重第二产业、东南部重第一、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二、产业结构水平的空间差异
从各区县来看,在全市内部产业结构水平逐年对比分析下,始终在产业结构类型中保持高水平的是神木市、府谷县,两县以能源产业为依托,形成以第二产业主导的产业格局;始终在全市中保持着低水平的清涧县,急需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加快构建符合本县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榆阳区从一九九八年的较高水平波动变化到二〇一九年的高水平,说明该区多措并举不断探索,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横山区从较低到较高再到较低又重新回到较高水平,体现出横山区产业发展不够稳固,仍需调整优化。
靖边县从一九九八年至二〇〇五年呈现上升态势由较低水平逐步提升至高水平,而从二〇〇五年至二〇一〇有所下降,此后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其发展迅速,且保持为较稳定的产业格局。
定边县由一九九八年较低水平提高到二〇〇五年较高水平,随之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说明了其产业结构演进水平虽保持稳定但发展动力仍不足,存在一定发展空间。近年以来,米脂县、绥德县及吴堡县产业结构基本保持在较低水平,佳县、子洲县基本保持在低水平,说明该五县仍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切实盘活现有资源,有效带动三产融合产业发展。
从整体来看,榆林市各县区产业结构水平的空间分布呈“北部及西南部高,东南部低”的鲜明格局。一九九八-二〇一九年期间,北部神木市、府谷县,产业结构系数始终为该区域最高值,体现出其产业结构水平高;西南部靖边县、定边县在近10年产业结构水平保持着较高水平;而榆阳区从较高水平波动演进至高水平;横山区从较低水平波动演进至较高水平;同时,东南部除清涧县一直为低水平以外,其他五县均基本在较低、低水平波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