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新路

走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新路 吕梁市经济转型的崭新实践

  我市属于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在国家建设中的资源基础地位举足轻重。经过几年的转型改革,我市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变化显著。一是打破了经济增长长期低速徘徊的局面,二是人们的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是体制机制创新迈出了重要步伐。

  

  经济转型升级的可行经验

  

  吕梁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区域,又是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城市。几年来我市不断探索转型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新路。结合吕梁实际,大力发展新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

  

  全市转型综改,做好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工作。全国百强县市之一的孝义市,率先被列为省级“转型综改试点市”和“扩权强县试点市”,孝义紧紧围绕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建设民生幸福型区域中心城市两大战略,解放思想、放胆先行,试点市工作稳步扎实开展。为加快推进转型,在吕梁乃至全省都发挥了上佳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几年的艰苦实践,孝义在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市综改试验区推进积累了丰厚经验。孝义建设的经济开发区成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产业布局,已引进德国、日本等世界最先进的煤化工技术,也是全省首个完成区域总体规划、区域环评,并率先开工建设的万吨新型煤化工园区。孝义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依托LED照明产业基地,建设集光电技术研发、规模制造、技术展示与产业化推广于一体的全省一流的高科技园区。这两个园区对于我市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市将这两个园区列为市级“一市两园”重点支持园区,尽量减少管理层次、下放管理权限,支持孝义利用3—5年时间,将这两个园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新型煤化工园区、全省最具吸引带动力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区。

  

  在孝义经验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全市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内容和方法,努力破解阻碍转型综改的要素瓶颈和体制障碍,在一些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加快推进转型跨越发展,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为吕梁市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努力突破发展转型项目。一是做好煤炭转化。坚持以煤为基、以煤兴业,多条路径延伸煤、扩展煤,更好地发挥煤炭转化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做到变输煤为输电。要抓好“煤转‘化’”,努力延伸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等循环链条,加快建设交城宏特百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兴县锦兴万吨煤制甲醇和60万吨煤制烯烃、汾阳五麟50万吨煤制甲醇等一批重点化工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焦化并举、化产引领的新格局;要抓好“煤转气”。加快开发利用临县、兴县、石楼煤层气的步伐,积极推动岚县皖北煤电20万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延伸铁铝加工。改变原材料生产的落后局面,努力向产业链条高端发展。三是做大白酒产业。进一步加快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确保项目尽快竣工投产。严格实施“1+1”工程,即要求一个煤矿必须延伸一条非煤产业链或者建设一个非煤项目。

  

  全力扶持高新项目。一是加快建设吕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园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乃至全省的大规模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大功率激光熔覆再制造、光学成像和测量系统等三大高科技产业生产和技术孵化基地,将改变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发展平台的状况。二是建设一批高科技项目。促进孝义晋越峰纳米超级电容电池动力源项目尽快规模化生产,加快交城国利天能科技公司年产兆瓦太阳能聚光热发电用反射镜项目建设发展;要大力培育一批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使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三是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文水金地煤焦化电建一体化建设,完善交城夏家营循环经济园区一体化工程,加快兴县资源型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步伐。

  

  重点培育三产项目。三产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市已经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统筹发展各类服务业。将大力支持通信、邮政等生产性服务业,壮大拓展家政、养老等生活服务业,提升优化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开发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强力推动项目落地。抓住立项、环评、土地“三大关”,组织专门力量跑审批、要路条,使项目合法化。同时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转型城市以改革为动力,有效破解了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体制性和机制性矛盾。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实现了企业股份制和民营化改革,使企业焕发了生机。下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

  

  对于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吕梁来讲,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难题,只有通过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解决长期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社会性矛盾和问题,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改革步伐,推动由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的转型。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实现转型,不断增强创新对城市转型的支撑力。

  

  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主线。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不是简单地用新产业替代旧产业,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以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城市转型,把城市转型与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结合起来,着力实现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高效型增长的转变。

  

  必须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转型必须要以人为本,在转型过程中要让人民获得实惠。只有让人民在转型过程中得到实惠,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转型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要找准改善民生和经济转型的结合点,紧紧抓住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必须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突破口。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好国家关于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和民间投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和优化服务环境,带动“全民创业”活动的开展,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积极性,发挥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使民营经济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记者梁瑜)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js/35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