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灵毓秀贵中云岩
黔灵毓秀,贵中云岩。作为贵阳市主城区之一的云岩区,经济总量连续14年在全省排名第一,并于年顺利通过全省首批全面小康创建达标。随即,该区提出了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发展目标。
年8月30日,省领导在省委政研室《决策参考》(年第14期)刊发的《贵阳市云岩区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研究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云岩区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具有标志意义和引领作用。要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运用倒逼机制,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朝着预期目标稳步迈进,当好‘排头兵’,带动其他县(市、区)梯次跟进、同步小康。”
随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贵阳市云岩区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联系指导方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也出台了《〈关于支持贵阳市云岩区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联系指导方案〉责任分解表》,把云岩区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针对云岩区发展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掀开了云岩区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发展新篇章。
新崛起的东部城区未来方舟
又一条交通大道在云岩区建成通车
破浪前行综合实力继续领跑全省
今年10月21日至24日召开的云岩区第九次党代会,再次明确了未来5年云岩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巩固两率先三建成”,“一巩固”,即全力巩固全面小康创建成果,大力提升全面小康建设水平;“两率先”,即年率先达到生态文明示范城区标准,年率先在全省迈向基本现代化;“三建成”,即建成创新型中心城市核心区、建成全省大数据综合应用核心区、建成全省文化高地。
作为全面小康三个核心指标之一,去年云岩区的人均GDP达到元,实现程度%;今年预计可达元以上。与此同时,随着云岩区大数据应用中心23家企业的入驻,该区实现大数据高端化发展、打造全市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并将成为全省大数据民生服务第一区。
这些无不是云岩区为巩固提升小康和推进基本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这其中,云岩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将基本现代化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和目标,连续3年写入党委工作报告,并出台了《中共云岩区委关于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年以来,全区GDP年均增长12.29%,年达到.02亿元,比年净增长.49亿元,今年预计达亿元,继续保持全省总量第一。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阵痛”,云岩区决策层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今年预计分别达亿元、39.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11.5%的增长速度;万元口径固定资产投资今年预计达.5亿元。在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始终保持在前三。构建了以大数据为引领、以金融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结构。成功打造了以黔金所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以腾讯糖尿病防控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智慧健康”平台,与世界强思爱普公司签署协议,合作共建全国首家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全区现聚集大数据企业家,大数据产业规模预计达亿元。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推动中介、金融、商务和大数据等重点业态以及企业总部集聚发展,形成了京玖大厦、振华大厦、世贸大厦、太平洋大厦等一批特色楼宇,年税收上亿元楼宇达到21栋,进驻企业家,产生税收46.48亿元,占税收总收入比重41.87%,实现了由平面经济向立体经济的转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8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6%,迈上了结构向优、质量向好的发展轨道。
作为全市乃至全省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云岩区选择率先实现现代化这条路,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需要。因此更需要目标坚定,路径清晰。
针对中心城区土地有限、发展空间受限的情况,积极推进“腾笼换鸟”,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和提升企业服务水平。近3年来,共引进现代服务业、大健康、大数据等各类项目78个,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6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4万美元。
在经济发展方面,研究出台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支持政策,积极推进财税体制、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商事制度等改革。成立区投融委、金融办、国资办等专业管理机构,成功改组区属平台公司,积极推广PPP项目融资,全区PPP项目库项目总数达28个。认真落实“3个20万”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壮大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达8万户、注册资本亿元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亿元、占GDP比重近55%。
越来越多的企业“腾笼换鸟”,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经历着“凤凰涅槃”,越来越多的创业创新创富故事在云岩涌现。
夯实基础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云岩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多措施极力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在社会治理方面,出台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户籍制度改革、法制宣传教育、医院改革、平安星级小区创建等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搭建区大数据、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心,成功探索“智慧门牌”“房管助手”“村务警务双助理”“阳光助业驿站”“一公里小站”等经验。积极推进“大环卫一体化”改革、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改革与创新,城市管理、平安建设、禁毒工作等改革成效显著。全区环卫机械化清扫率达90%,城市综合执法人员下沉社区人、占总人数的73.1%,阳光助业驿站累计帮扶戒毒康复人员人次,实现稳定就业人次。
着力疏老城、建新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东线片区“未来方舟”商圈、七公里滨河商业长廊精彩亮相,成功引入汉唐希尔顿花园酒店、欣港湾休闲度假广场、贵阳味道等一批高端酒店和餐饮企业,以及北京艺术中心、方舟戏台等文化娱乐活动平台;西线片区恒大帝景、万科悦城、中航城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金西大道延伸段、金工路等道路建成通车;北线片区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修编工作,盐沙大道建成通车,小关湖湿地公园启动建设。启动实施大营坡、老百货大楼、新建汽车零部件厂等一批棚改项目,完成改造面积万平方米等等。始终坚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被国土资源部授予“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形成了“一核引领、三片支撑”的空间发展格局。
大力实施“碧水”“蓝天”“绿地”“清洁”等保护计划,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程度达92.2%。依法全面取缔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内涉水小养殖户,完成阿哈水库一级饮用水源生态移民搬迁、南明河及其支流清淤、金钟河草坝等污水收集治理项目及截污工程,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9%,饮用水安全达到“创模”要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优良天数达标率达95%;开展城市绿化工作,新增城市绿地25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4.5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34%;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率达18%;大力推动“千园之城”建设,完成文峰苑山体公园、飞山横街广场等37个公园和市民广场建设。积极开展“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建设,对多个老旧小区院落进行改造提升。开展中华路、西二环沿线(云岩段)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工作,改造整治区管道路59条,拆除违法建筑万平方米。
办实事、促和谐,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全力落实“教育立市”战略,不断深化学区化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教育“9+3”计划圆满收官,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院公益运营,医院管理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千人拥有床位数13张、卫生技术人员19人,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3.93万人。年底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脱贫;今年城镇、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元、元,实现程度%。创新养老模式,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养老事业发展,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30张。加快推进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参保规模达71.53万人,平均覆盖率达95.13%。积极推动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各项文化事业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文化县”“全国体育先进城区”等荣誉称号。与此同时,始终坚持强化党建第一保障,着力抓反腐、转作风,政治生态日益改善。
转型升级六大战略推进创新突破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发展起点。
★云岩区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云岩区仍然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城市转型的关键期、人才接替的空档期,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总体来看,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还不稳定,巩固提升工作和基本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云岩区委书记王建忠说,为此,云岩区在刚刚召开的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坚持以大数据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城乡统筹、文化提升、生态优先、共建共享”六大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升级突破,增强都市服务功能,加快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坚定不移当好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进产业升级突破。通过实施创新环境优化工程、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创新平台提升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工程和科技供给推进工程等“五大工程”,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确保到年GDP总量达到1亿元,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规模突破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亿元。大力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抓好金融业规划、引导、服务和防范四大任务,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业现代化进程,着力构建以大数据为引领、以金融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体系。确保第三产业比重稳定保持在80%左右。进行云岩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强化统筹、健全机制,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属国有企业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针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痛点”“难点”“热点”问题,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举措予以解决,争取实现“底层突破”,为省、市提供更多可供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和样板。
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依托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积极谋划、论证、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与大数据、大健康、大教育、大文化、大旅游等产业契合度高的省外投资企业,确保“十三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和省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长达到12%以上。大力实施黔归人才计划,积极探索“人才+项目”“创客+资金”等方式,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简化人才引进程序。与辖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加强合作,力争每年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1万名,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5万人以上。
深入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全力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创新棚户区改造模式。坚持整体改造与局部整治齐抓、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并举、环境改善与功能优化同步,科学合理确定集中成片和非集中成片改造项目,力争“十三五”期间棚户区改造面积达万平方米;加快新老片区开发,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系统解决好农民就业、住房、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
深入实施文化提升战略,全力打造全省文化高地。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自觉;大力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自信。着力打造阳明文化圣地,不断丰富北京“”艺术中心、方舟戏台(茶楼)、中天书画院等展馆汇演活动,加快兴建东方古玩城文化综合体、三马片区翰墨缘文化产业园、“两河”人文风情街等一批开放性文化地标,加强对区域内“九门四阁”“云岩八景”等老贵阳文化标记、林青烈士就义处等红色文化遗址、“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习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推介宣传;大力提升文化服务功能,实现文化自强。加快夯实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基础,积极扩展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空间。认真谋划文化产业布局,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打造一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重点示范企业,支持文化科技领军企业上市,建成文化科技产业园或产业基地。力争到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
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抓好辖区小关湖、金钟河、市西河、贯城河等水环境治理,加强阿哈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年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3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6%;强力推进“千园之城”建设。突出抓好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确保年前建成公园个,实现“米见绿、米见园”的目标;着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通过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村寨、绿色家庭创建活动等,大力推动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相沿成习”。
深入实施共建共享战略,全力增强群众获得感。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下大力气攻克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痛点”,不断增强全区群众获得感,为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力争到年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低收入保障性群体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养老保险参保率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扎实推进信访维稳“一号工程”,深入推进“两严一降”、禁毒人民战争和实有人口“智慧管理”,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力争年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满意度达90分以上。
▲以阳明文化为核心,打造贵州文化高地。
▲系列文化活动提振发展精气神。
▲文化强区战略不断取得突破,来自中东欧的艺术家在艺术中心与前来参观的观众交流。
云岩区妇联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