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作品选山海梦

编者按:

《中国公共艺术年鉴》是我国首部以公共艺术为主题的大型专业性年鉴,由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出品。

我们从中选出部分作品,与读者分享。

本期作品:造园工作室,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的《山海梦窗》。

项目信息

名称:山海梦窗

设计机构:造园工作室,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主要设计人:王欣、李图

建筑面积:㎡

设计时间:年9月

竣工时间:年11月

建设地点:福建泉州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

资料提供:造园工作室乌有园社

作者简介:

王欣,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造园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乌有园社创始人。

山海梦窗

十五年前跟随张永和老师设计蔡国强老师的“泉州小当代美术馆”,断断续续有四年。那时,第一次见到泉州的“出砖入石”,生生五米高的墙,花砌到顶,甚至可以没有窗户,质朴至极又华丽无比。能让人呆在大墙前面站一个下午不忍离去,“出砖入石”砌筑了一种弥漫的情境,惹人一头撞将进去。

在那个美术馆的设计中,大量使用了“出砖入石”这种传统建造,期望对这种对材料的态度与审美能在现代建筑中延续再生。但是,美术馆项目无果而终。十五年来,我对“出砖入石”一直不能忘怀。十五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泉州,终于将“出砖入石”第一次带进当代建筑。

建立一个荫翳之美

这个设计其实是一个改造项目,原来的建筑是一个没有建完的混凝土框架,L形平面。没有内部,也没有积极的外部,是一个典型的“图库”建筑,从天而降,它无法建立与本地当下生活的关联,也无法引导看向将来。

泉州人民爱喝茶,无论是干什么的,处在社会的什么阶层,每个人都有一套正经的茶台,这是属于他自己的“道场”。

在一天里,大约会有七八次相约:吃茶去!那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做一个茶庭,让普通人自由进出相约喝茶。再让建筑成就一片树荫,让大家在这棵“建筑树”下享受遮蔽清凉。

于是,新建筑给旧建筑以及它的周围撑起了一把“巨伞”,这把“巨伞”是一个山形的屋顶,舒缓的曲线控制来自泉州大厝民居屋脊线的绵长气势。这片如伞盖般的屋顶,是一个虚体,制造了一个虚幻的内部,透光,透风,透雨,幽深荫翳,如林间静谧,如洞天光景,这是我们东方人喜好的氛围。如同看山,喜看云山雾山雨山,最爱夜山。

坠入他想的洞天

山形的屋顶制造了一个与外界迥异的世界,一个“大山之里”。建筑在各个方向以片面的方式开岔开襟,不同程度的泄露着大山洞天的内部消息,惹人驻足观望,诱人寻道前往。传统私家园林的精彩不仅在于其梦幻的内部,更在于她要你去寻她。城市与私家园林之间的偶发关系需要变成主动的设计,假如周遭缺乏应和的条件,那么需要去自设。

一个桃花源需要一个通道,一个洞天需要一个窗口,一个津口需要一个埠头。我为这个山的“内部”设定了很多个特殊的入口,特殊的口子预示着特殊的去向。最大最主要的入口是一个直径19米的月洞,在中国,圆洞是有特殊意义的,圆洞与满月有着诗意的关联,我们通过圆洞看到的世界是一种异域,一种他想之地。

一条长长的坡道渡你漫步屋顶,渐进月洞,洞中有桂花一株,桂花下有个巨大的茶台院悬于半空,那里有“月中人”在招呼你加入。

用砖石来写意

屋顶的两边有两道巨大的“出砖入石”的山墙,山墙分出了正侧面向,建筑与人一样,不能没有阴阳向背。山墙代表了不同角度的“观法”,建筑在各个方向上就该是不一样的,无论对外还是对内,所谓十面灵璧,八面玲珑。这两道巨大的山墙,我赋予它们三种意义:

第一,袖垣。如戏曲中大袖,长袖善舞,要显山露水首先要遮山挡水。

第二,巨峰。这两片山墙恐怕是最大最高的“出砖入石”了。这是平面质感的山水,大到将人包围,透射的光气,有着无尽的暖意,惹人鬓角厮磨依墙而醉,看墙即是看山。

第三,舞台。大墙如屏风,铺设了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无数块方石散落如天花乱坠,沉穆之外缤纷华丽,与红瓦铺设的挑台形成了布景,激活了周围。地面以红瓦水纹的方式海墁了一整片“海岛图”,整个建筑坐在一个海波图景之上,脚踏其上,错愕惊喜,正所谓“漫步汹涌”“袜底生莲”。出砖入石,不是静态的样式,不是单纯的审美。

我们回到它的动机,这是对废旧建筑材料的智慧再生,对普通事物的诗意营造,材料本身没有贵贱,瓦砾可以转译山水,砖石一样书写华丽。

当代的泉州红

临危受命,我从接手这个项目第一天到限定完工的日期只有不足两个月的时间。施工只用了一个月时间,方案设计只用了一周,那是失眠的一周:中国各地的古民居在这二十年里几乎消失殆尽所剩无几,近几年来主动地保护与改造才渐渐兴起。

那么,我们对我们的过去除了缅怀纪念与延续功用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式?传统材料与工艺难道只能在修缮保护中生存?是否能以某种方式加入当代主流的建造体系中来,获得一种重生的可能?

我想,这种重生不是单向的,而是互成的。泉州地区的大厝,一片延绵的红,红屋顶,红墙面,红地面,不同材料的红共生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红色群。泉州人对“红房子”的感情一如苏州人之于“粉墙黛瓦”。追忆与缅怀,为的是再一次创造重生。

唐代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言:“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我给自己的题目就是:做一个当代的泉州“红房子”。

《中国公共艺术年鉴》

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编辑

中国国家画院·主题纬度出品

转载请联系授权

中国国家画院·主题纬度

北京主题纬度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暨“主题纬度”。为中化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的全资子公司。

主题纬度致力于文创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投资开发。

以公共艺术、纬度意识、空间生产等参与城乡建设。发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践行公共艺术小镇、主题产业园区、旅游区域发展、旅游景区、空间再生、文化艺术场馆等。具体包括产业研究、总体规划、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主题纬度与中国国家画院联手合作成立中国国家画院·主题纬度公共艺术机构。编辑出版《中国公共艺术年鉴》,在推介优秀公共艺术项目的同时形成国家级公共艺术智库。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业医院
百癜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js/8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