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房地产闹的再凶,也逃不过黄市长的手掌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最好 http://m.39.net/pf/bdfyy/xwdt/

前段时间黄奇帆就任财经委首次演讲,轰动了整个中国。万字演讲,知识量之大,前所未有。笔者认真拜读了五六遍,发现其所有观点,就是房地产行业的标尺,判断一个城市房地产行业建康与否,一量便知。

今天,就将黄市长的方法论用来在郑州身上,看看郑州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之所在。(本文数据全部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01

郑州的土地够用吗?

黄奇帆演讲内容:

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之一是:土地。对土地的调控需要四、五个刚性的措施。

一个城市土地供应总量,按一人平方米,万人就要平方公里,一千万人就供0平方公里。爬行钉住,后发制人。

就按这个逻辑,不复杂,如果上海到了万人,一定要平方公里,如果这个城市本身的土地不足了,不到人均平方米了,就应该补上去。

分析郑州:

郑州截止年,一共万人,市辖区一共是万人,因为郑州四环内城中村全部拆完,所以,为方便计算,我们先减去港区、上街和四环以外的43万人。也就是说郑州市区四环内的土地供应-43=平方公里,就能满足郑州市目前的发展需求。

郑州四环面积▼

郑州市区4环围挡面积是平方公里,比所需的平方公里土地多了9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郑州的土地并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多。

但是,这个结论又不符合我们的常识,因为郑州西、南、北三环到四环之间都还有大量土地供应,远不止90平方公里,郑州的土地怎么可以并不多呢?

因为人均平的分配,大体上是55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医院,城市绿地;工业20平方米,商品房的开发20平方米,商业5平方米。

而郑州已经将工业和商业(大型批发市场),大量外迁至四环以外,这就为四环内省出了约15-20%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居住用地,大概为*15%=74平方公里,加上原来的9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郑州四环内土地供应要多出平方公里。

这就是郑州西、南、北三环到四环之间都还有大量土地供应的原因。按郑州市区每年净流入人口20万算,填满三环到四环,至少还需要8年。

02

郑州的居住用地合理吗?

黄奇帆演讲内容:

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城市土地中工业用地占比差不多30%。现在我们每年增加的,比如今年的万亩土地,大体上会有多少给了工业呢?22%左右。

剩下来住宅可以拿多少?10%。就是说总分母万亩中,10%给了房地产。

这个比例是不平衡的,老百姓的住房用地,一般占这个城市所有土地的25%,我们呢,只占10%,这就显得少了。

分析郑州:

年,郑州市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建成区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平方公里,居住用地95平方公里。即郑州居住用地占城市建成区的95/=23%。只比黄市长说的25%少了2个百分点,证明郑州的居住土地供应比例,比较合理。

95平方公里=14亩,郑州未来3年,每年将供应亩住宅用地,合计30亩,约为目前总住宅用地的30/14=25.2%。这么大的供应量,不知道郑州是否能足额完成,笔者持怀疑态度。

03

郑州的商铺应该多少平?

黄奇帆演讲内容:

上海商业零售额在1万亿左右,这1万亿盖多少商场、零售商店呢?大账上说,2万元一平方米,1万亿造万平方米;上海还有一种方法,一个人2平方米,上海现在万人,打造万平方米,这种算法内在都有规则。

如果你一平方米的商业零售只有1万元,这一平方米的房子的价格在大城市里倒要几万元,赔死了。

分析郑州:

年,郑州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是亿元,也就是需要万平方米的商铺。我们没查到郑州截止目前一共多少商铺,但查到了-年郑州商铺供应量。

-年,6年间一共供应商铺面积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商铺供应万平方米。6年,供应了郑州所需万方的一半商铺面积。加上之前的供应量,可想而知,郑州的商铺供应面积,已远超出合理范围。

三代养一铺的时代,已经来临了。现在很多楼盘,动辙十几万方或几十万方的商业,该怎么卖得出去?

04

郑州的房地产投资过热吗?

黄奇帆演讲内容:

房地产占用的社会资源,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太大,消耗的金融资源比重太大,房地产在财政税收的比重中太大,这是三个失衡。

从投资来说,一般经济学、城市学有个基本的经验,

一个正常的城市,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要超过GDP总量的60%,否则就不可持续。

一个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每年不要超过25%。

一个城市的GDP如果有0亿,这个城市搞房地产投资,最好在GDP的1/6以内,就是亿。

我们现在国家32个中心城市和直辖市,有5个城市,已经连续多年,房地产投资每年占整个GDP的60%以上,然后有16个城市比例偏高,当然也有少数五六个城市在10%几,这些城市发育不足。

房子卖得多,基础设施没有跟进,工商产业没有跟进,空城鬼城便会出现,各种情况都有。

分析郑州:

年,郑州GDP为亿元,郑州固定资产投资是亿元,占整个GDP的/=77.6%,远超黄市长所说的60%。

房地产投资为亿,为固定资产投资的/=33%,超过合理占比25%的8个点。

所以,郑州的问题就是固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占比太大,可能导致产业发展不均衡,城市发育不足等情况。在未来几年,郑州要做的不是继续发展房地产行业,而是大力招商引资,改变这种投资不均衡的情况。

想作为一个中心城市,一个新一线城市,这是必经之路。

05

还需要学习黄市长的哪些建议?

除了以上四点,笔者认为还有三点是郑州特别需要学习的:

1、地价方面

总的供应量起到了保障作用之后,拍卖土地的时候也要有限价措施,大体上讲,楼面地价不要超过当期房价的1/3。

如果周围房价是1万,这会儿动迁产生的土地拍卖,拍到,就应该适可而止,不能说我征地花到0,我就要拍到0。

限价不是长官随意的限制,其实政府不在土地上去推高地价,地价跟着房价慢慢走。

很可惜,除了黄市长执政时的重庆,全国没有一个城市能做到。

2、金融方面

要坚决守住底线,任何开发商买土地的钱,必须自有资金,上世纪90年代我在浦东开发的时候,就是这个约定。

这里面有个原理,开发商对房地产的总投资理论上1:3,自己的资本金是1的话,社会的融资可以是3,就是总资产的25%是资本金。对工业企业,我们是1:2,1/3的资本金。

房地产商呢,融通量大一点,1:3,也就是25%的资本金,当然是拿来买地了,地如果是你自己买的,可以抵押了融资,拿到钱造房子,封顶的时候,可以预售,老百姓已经把预售定金或者按揭贷款的资金转过来,最终是土地的自有资金加房屋开发的融资资金开发贷,再加预售过程中老百姓的按揭贷。

现在全国房地产商的融通量是多少呢?1:9,我这么说可能还是保守的,有的开发商可能1:50。

你听他有几千亿的资产,债务95%,万一有坏账,银行倒霉。

3、房屋租赁

在美国和欧洲,所有的商业性房屋,50%左右销售,50%租赁。租赁有两类,一类是房产商自己开发的房产租赁,第二类是小业主老百姓有很多套房,自己住一套,其他的租赁,这就形成了50%的租赁市场。

新加坡接近80%都是公租房。有点像改革开放前,我们都住在政府集体企业的公房中,产权归公家,分配的房子归你租用,不是你的产权,也不能买卖。

这十年开发的房屋,每年十几亿平方米,作为租用的,不到10%,90%以上的商品房都是买卖,这个市场是畸形的。

4、地票制度

就是要把农民进城以后的宅基地,或者集体组织废弃的乡镇企业的土地,废弃的小学土地,废弃的粮站的公共用地,复垦为耕地。

这件事有四个环节:一是复垦;二是有关部门验收;三是给你一个地票可以到交易所交易,房产商要买城乡结合部的土地,需要指标,就来买这个指标;四是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就去掉了。

房产商买地,一亩花个几百万块,花几十万块来买这个指标,这个钱给了农民,可以反哺农村,这个反哺不是反哺5公里、10公里外的近郊,公里,0公里也可以的。

黑龙江的农田产生的地票,上海如果几十万一亩买过来,上海征上海郊区的地,这个钱就到黑龙江去了,地票几千公里就可以辐射了。它的虚拟性,票据性,使它有辐射性。

我们这些年,一共卖了20多万亩地票,每亩地票十多万元,差不多四五百亿,农民拿到了,农民拿了这个钱,在农村造房子,进城都可以。

重庆在过去这些年,每年从国家这儿拿来的土地指标,20万亩,也的确50%几,城市、基础设施用掉了,工业上用掉20%几,商业去掉5%,也只有10%了,我们这10%通通给了中小城市,万州、涪陵等,他们实力比较弱,开发过程中拿国家的指标,国家的指标不花钱。

主城重庆这个大城市,万、0万人口的,每年2万多亩的房地产开发地皮周转指标都没有用国家指标,基本上每年2万亩的地票就在主城,主城的房产商,在主城动迁一概用地票,地票不受国家约束。

这样的话,土地供应量实际上增加了一倍,就比较宽松了。

结语:

黄市长的演讲主要说,我国房地产行业10大失衡,包括:土地供应、土地价格、房地产占用的社会资源、绑架金融、税收、销售租赁比例、房价收入比、房地产内部结构、市场秩序、调控方向等。还有5个方面的制度安排,全部为长效机制,其中包括:土地、法律、税收、租赁市场、地票等。

笔者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拜读起码5遍以上。如此,可以快速地建立起自己对房地产行业的正确认识,既不会一味地看空,也不会一味地看涨,更不会人云亦云,觉得房地产行业无药可救,房价上涨无方可医。

END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qj/13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