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是中国经济的大救星或许看起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bdfyy/bdfzd/

商会圈|cccu_online

中国第一商会社交平台

(加入社群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右下角“写评论”分享您的观点)

来源|中国搜索

作者|中国搜索

近年来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服务业,被政府宣传为拉动经济、吸纳劳动力的良方。然而也有专家认为,其作用被夸大了。服务业究竟能否在投资与出口低迷之下,力挽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狂澜?

"北京现在没有制造业,全是服务业",专车司机杨师傅感叹道。近年来,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站在北京街头,对这一点会有切身体会: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人们在讨论股票和房地产;拥堵的马路上,行驶着出租车、快车、专车,也穿梭着很多送快递、外卖的三轮。

据中国官方统计,年,服务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到了年已经占据半壁江山(50.5%)。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GDP的54.1%,高出二产14.7%。

尽管杨师傅自己也是服务业大军中的一员,他仍然带着忧虑的语气说:"经济这样下去,怎么行?"

专家:趋势还将继续

在很多人看来,杨师傅恐怕是过虑了。服务业的兴旺正好可以弥补制造业的疲软;进入服务业打拼、淘金的,除了目光敏锐的企业家,也有大量的企业下岗职工。

一些美国经济学家表示,中国正在从一个生产者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消费者的社会。这其中就包括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s)的高级研究员拉迪(NicholasLardy)。他对德国之声说,服务业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动力的趋势,还将继续。

拉迪给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中国)可支配收入的增速继续超过GDP的增速;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情况可能强化;家庭用于服务业方面的消费将比以往更高;(相对于制造业)服务业是更加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服务业增长将会带动劳动力需求的上升,以及相对于GDP的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金融业空间大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也认为,服务业比重增加是"好事情"。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他称在未来三、五年里,服务业比重还会往上走。

茅于轼说,"其他国家的经验都是服务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中国和其他国家比,服务业比重一直比较低。……印度人均GDP比我们低,服务业却比我们高,美国就更高了。……美国为什么服务业比例那么高?因为金融业非常发达,而我们的金融业就非常落后了。服务行业创造的财富、吸收的就业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调查报告《世界概括》,年,服务业在美国GDP中所占比重为77.6%。

服务业占比并非越高越好

然而针对服务业占比的提高,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冯明认为,服务业占比并非越高越好。在长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第三产业占比增加的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三产业占比增加必然是好事。服务业占比增加既可能是需求拉动的,也可能是供给推动的,还可能是产业分工细化引起的,又可能是相对价格变动造成的。不能一概而论。

一个显而易见的反例是,大部分石油出口国或者严重依赖于其他资源出口的国家,经济中服务业的占比都比较高,但这与一般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比较高完全不是一回事。事实上,即便在正常国家,服务业占比的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相对价格变化造成的,而非服务业生产能力的真正提升。这也是“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背后的道理。

第二,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以及互联网革命引发的业态变化,服务业经济统计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按照传统的经济统计方法进行计量和比较当然仍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传统方法显然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经济新形势,不能为我们理解新经济、理解新型经济关系提供全面客观可靠的信息。

例如,阿里巴巴财年的成交总额(GMV)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当然很有信息量,但是很难对应到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之中。再比如,传统的统计方法也无法客观地度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qj/13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