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国(长春)避暑旅游产业高端研讨会在长春市成功举行。会议以“创新?融合?分享”为主题,旨在探讨气候资源与避暑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措施和路径,以长春为样本探析避暑旅游城市评价标准和产业发展规划。
下面请大家欣赏专家们的精彩发言: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北纬44度的长春有着22℃的夏日均温
“雨后的长春,很凉爽,我下飞机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要喝一碗汤,喝完汤暖和了不少。这就是长春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到这来避暑就对了。”
长春作为避暑旅游城市具备五大优势。气候条件好、旅游形象好、基础设施好、公共服务好、生活水平好。
长春的纬度是北纬44度,而温度只有22℃,因此长春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夏天来这里避暑很舒适;长春是以国际化的视野打造东北亚地区中心城市概念;典型的代表是长春地铁的正式开通,地铁对于大的城市来说是标配,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一个城市的旅游建设和空间流动作用非常大;长春还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汽车制造业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都是十分完善的;长春是一个传统的城市,也是一个时尚的城市,新一代的长春人已经成长起来,引领着新时代的发展。
因为这五个好,所以选择长春作为样本城市,来推动避暑旅游城市发展。长春是一个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城市,把制造业转化为面向旅游需求的轻工产品制造的形态,这种产业链条的延伸对双创是极具影响力的。从长春看避暑旅游是有产业价值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避暑旅游也有时代意义。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
气象领域将开展国家气象公园的建设
近年来,气象服务除天气预报外,在旅游产业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中国气象局与国家旅游研究院一起,推动气象为旅游服务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在这个领域里已经打造了前所未有的一些气象服务新产品、新形态。
“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建立了基于气侯舒适度、景观游赏度、旅客满意度和综合风险度四个方面的主要避暑旅游指数概念。在此基础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国家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公布《城市避暑旅游指数的排名》、《避暑旅游指数和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这些都已成为社会媒体和旅游产业 气象领域下一步要开展国家气象公园的建设,以此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也促进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这是和传统意义上的天气预报完全不同的气象服务,用先进的理念、产品整体架构设计、跨领域的融合、标准制定和旅游文化资源的发掘等紧密联系起来,注入新的服务的内涵。
未来,气象服务的要素将会进一步升级,比如更专业、更精准、更精细化、个性化等。未来将有更多的社会要素、用户需求决定着产品样态,这不单是技术问题也一种服务理念,加强产品整体设计,才符合社会产业需要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郑景云
长春是一个舒适度很高的城市
长春是一个舒适度很高的城市。舒适的定义就是UTCI这个值,但对于避暑来说,不能说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如果在这个范围之内,那不用去长春避暑,在家里空调房避暑就好。“想要天天都是24℃,现在的生活条件不需要出门,家里有空调怎么调都行。这是我们设定的一些具体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下,设定一些这样的指标来挑。”
东北的几个典型的城市头一个是长春,均值在长春。“整个东北避暑期在缩短,出现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从我这个专业的角度大概有这么几个办法,第一,以旬为周期设计产品,不要动不动一个夏天的宣传,好像从我原来对所谓旅游产品的理解反而是事倍功半的。第二,很难针对现在暑期提前和延后的调整。”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
长春应以文化为载体发展避暑旅游产业
来到长春,由于我们气温的变化或者是气温给我们带来身体外表的舒适度所营造出来基于温和、清爽、爽酷场景体验,背后表达对中国传统温和之美、中和之美。这种场景它是需要我们用文化手段来提升,或者是改造,或者是赋予,周围一种自然的意义来提升它的文化。
“长春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独特的回应。因此,我们在避暑旅游产品的身上我们要注重它的外观的层次,也要住它行为使用的层次,更注重反思变革的层次。”
发展长春作为避暑旅游产业以文化为载体有哪些重点呢?一、节庆的挖掘;二、区域品牌特色的营造;三、鼓励创意生活的培育。在长春跟避暑产业结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验长春避暑产业园核心精神文化认同;第二,一区一品,要有一个鲜明的形象;第三,一旦开发完迅速IP化;第四,要利用各种科技载体进行我们文化特产,尤其利用我们创意设计;第五,多元平台整合形象,全媒体化;第六,实现跨界合作产业升级。
中国医院主任医师:曹炜
长春是养生宝地夏季无暑湿蒸腾
所谓养生,养就是保养、调养、休养生息的意思。如果夏天不好好养生的话,秋天可能就要收获很少了。大家都说冬天容易患心脏病,为什么夏天还要照顾心脏的问题?气侯包括气温对心脏的影响会是很大的。
在北京,统计从五月以后冠心病和中风住院率明显增加了,气温超过35℃以上,心肌梗塞死亡率会明显大幅度增加,大家可以看到高温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同时,大家也知道目前中国在大踏步快速进入老龄社会,最危险的杀手首推的是心脏病。到目前为止,从年一直到现在,每次冠心病住院率总费用年均增速已经超越我们的GDP。所以夏季养生首先要照顾心脏。
随着气温的升高,夏季有一个很重要的被大家忽略了,这就是虚火。而长春的特点它没有这种暑湿蒸腾的表现,往往中国其他各地还有暑湿,在北方就不会了,长春更是养生宝地。
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吴普
长春应积极申办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博览会
经过近十来年的打造,长春市的避暑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地丰富,市场规模也不断地扩大。
建议长春市通过对旅游的发展,把避暑地产和避暑会展等带起来。“我们提出开发长春的实景夏季景观,比如说晨观日出、晚上看日落,晚上躺在净月潭草地上仰看星空、畅谈未来。自然生态避暑产品,更多依托我们资源环境。所以,提出开发自然生态环境的避暑产品。如果说自然避暑实际上是一种生理需求的话,文化避暑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需求,要达到心境自然凉的境界,依托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的红色文化、雕塑文化、电影文化、民俗文化开发一系列避暑旅游产品。”
长春有一个中字头的品牌叫“中国国际冰雪博览会”,建议长春积极申办中国长春避暑旅游产业博览会,将来考虑把永久会址设在这儿,条件成熟在这里组织世界气侯论坛。同时,抓冰雪、抓避暑,组建长春市气侯产业领导小组,将避暑和冰雪统筹纳入。
德国途易旅游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运营官:赵红宇
长春应与东北亚生态圈实现整合营销
老天爷给长春的资源特别丰厚,它是原生态、多元化自然资源的地方。长春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它四季分明,对于养生来讲长春是非常好的地方,夏天到这儿避暑,冬天到这儿玩雪。这造就了长春的可持续发展可能性。长春的中草药资源在东三省一定是一流的,并且有着非常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文化永远是城市非常重要的一个名片。
但目前来看,长春国际化程度还不够,缺乏国际影响力。长春可以引进国际会议,和东北亚生态圈整合营销;提高城市营销文创能力;以中医健康旅游为平台,推动长春大健康发展;把长春精准定位为东北亚健康生态旅游目的地,而不止是避暑胜地。
最后,用国际化的视野讲中国长春的故事,与国际组织和企业进行联系, 长春是全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它的避暑旅游走在全国前列,因此长春避暑旅游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我们计划以长春作为模板,编制避暑旅游的评价指标。这个体系我们先列出一级指标,包含避暑旅游发展程度的重视,这就是所说的思路,体现的是政府对发展避暑旅游的这种做法,包括这种力度在哪里,有了基础避暑旅游资源之后它的发展、它的力度是如何的。”
第二,就是避暑旅游的产业规模。只有形成一定的产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避暑旅游产业规模也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第三,避暑旅游对城市发展的贡献率。避暑旅游最终受益的肯定是这个城市,对这个城市应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也把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也做了一个评价指标。
另外,避暑旅游城市的风貌,这就是衡量城市形象的一项指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