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杨旭机器人产业破局的三个关键

“很兴奋,回去之后有很多事要做,从工业类到消费类机器人,整个产业都在进一步的探索怎么做,”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在机器人生态峰会上显然更有激情,也呈现出对未来更多的期许。

7月14日,由工信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九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在深圳开幕。作为此次APEC活动的重要分论坛之一,主题为“携手同芯,共创未来”的机器人创新生态峰会同步举行。

在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的创新区域,这里简直成了机器人大展览,从为孩子准备的萌娃机器人到美少女、酷炫跳舞机器人以及工业机器人,应有尽有,显示了深圳机器人创新产业的多元化以及蓬勃发展之势。

如何更好地推动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由英特尔与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硬蛋联合举办的机器人创新生态峰会上,杨旭和科通芯城CEO兼硬蛋科技创始人康敬伟表示,双方将联合产业伙伴从技术创新、市场加速、专业运营三个方面全力打造开放的机器人创新生态,涵盖工业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等领域。

事实上,这几年来,英特尔通过对中国双创的支持以及去年在深圳推出的英特尔空间加速器等项目,一直在推动中国科技创新生态的发展,但这次又特别聚焦于机器人领域,特别与硬蛋科技合作以形成独特的机器人生态。“我们不仅面上的事要做,点上的事也得要做,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的突破点。”杨旭如此说到,“机器人进入工业已经几十年了,但未来机器人一定会进入家庭。”

一方面是语音识别技术、云计算的进一步成熟,已经推动机器人有了新的突破,使其更具有普及性,另一方面是随着谷歌阿尔狗围棋大战在大众层面引起的轰动效应,机器人已经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可以说,今天正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拐点——即将走向家庭、产业正要步入更大的繁荣。

面对机器人产业的大机遇,全行业的人都正热情高涨,杨旭认为,机器人产业破局的三个关键是专注、对接和规模。英特尔未来将着重在这三方面推动行业发展,我想,杨旭冷静而理智的判断和英特尔的做法也同样值得全行业的人思考与供鉴。

专注于技术落地,推动产业升级

“看了这么多机器人之后,我们更加明确了未来要如何做。”杨旭表示,英特尔在过去一两年不断推出了3D感知技术以及识别技术,包括姿态识别、场景识别,还有对人脸进行跟踪、避免障碍物等技术,这些都是英特尔的基础技术开发,也非常超前。

但从目前机器人的进展来看,其实有很多先进技术还没有应用上,原因何在?其实就这是杨旭所说的,作为巨头公司,不仅要有基础技术的研发和推出,还要让这些前沿基础技术在某一领域去落地,如机器人产业。

英特尔的3D感知以及识别等技术加在一起它,实际上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很好的基础开发平台,“如果把这些技术作为一个参考设计或者一个模块拿给产业界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创业者们,他们拿到以后可以把这个用在工业类、消费者类的机器人,都能用上,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底层技术跃进”。

但目前来看,英特尔的超前技术还没有有效落地,还没能充分在机器人领域释放出来,“我们越来越明确英特尔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情,从底层的工作着手,我觉得全行业都需要这样的专注。”

杨旭的思考其实正是当前机器人产业发展一个关键点,大公司、巨头企业们已经开发了深度学习、3D智能等,但机器人产业的繁荣更多靠的是创客、创业者们,让先进技术能在机器人开发中得以应用,这需要巨头企业们有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态度。

现在,英特尔提出了推动技术创新的具体措施:英特尔将从核心技术突破、标准化与开源以及开放平台与参考设计三方面为机器人创新提供夯实的技术基础,比如提供英特尔端到端的芯片技术、英特尔实感技术、机器人开发套件、机器人移动平台参考设计等;大力推动机器人平台关键技术的开源发展和应用,如基于ROS的移动开源项目、基于英特尔实感技术和VisualSLAM的实时定位导航开源项目和场景感知应用开源项目等。

希望有更多的企业都能像英特尔一样,不仅专注于技术研发,还能专注于将技术落地于机器人产业中去。

对接:模块化发展更利于机器人创新

英特尔需要专注于技术落地,而开发者们也同样需要专注,专注于应用的开发。杨旭举了两个开发企业的例子,一个做机器人的眼睛,一个人做机器人感知技术,“各自专注,才能形成产业链的对接,这样在整个机器人产业中,每个环节的创新空间和它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对于今天的机器人产业来说,形成更为有效的行业发展模式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模块化。展会上西安缔造者机器人有限公司推出了“木牛流马”,这就是以模块化呈现的机器人部件,让不太懂的人也能自己动手创意出一个机器人,其目标就是打造一个“个人机器人时代”。

基于英特尔实感TM技术(RealSense)开发的服务型平板机器人Inin

虽然这家公司的理念有些超前,但却生动呈现了模块化发展的未来方向,技术部件模块化、组装套件模块化、操控软件模块化,当各个环节都很模块化之后,再加上各自的专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各个层面的对接也就更加容易实现。

在这次产业峰会上,英特尔与硬蛋科技已经开始了市场加速计划:双方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立5大创新展示基地,开展机器人创新产品展示与交流,形成机器人新品发布平台;定期举行机器人项目路演和推广活动,并且联合成立机器人投资联盟及基金;加强供应链支持和对接,包括核心零部件供应链与支持、完备系统集成方案以及专家咨询和资源对接。目标为在3年时间内打造10个明星企业,支持个明星项目。

与其它行业不同,机器人产业更加高技术,也更前沿,产业链的打造更需要有英特尔这样巨头企业和硬蛋科技这样的孵化平台来推动其发展。

规模:机器人产业的突破先要繁荣起来

从展会来看,机器人产业创新者的活力让人印象深刻,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历程,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有更多的奇思妙想,这也正是杨旭所说的“规模效应”。

“机器人融各种前沿技术于一体,作为典型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集成产业,机器人需要整个产业链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杨旭特别强调了“端到端”,与其它创业领域相比,机器人产业是最需要“终端+云端”以及全方位计算能力的协同,这时更需要产业生态的构建与推动,这样才能带动机器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采访中,硬蛋创始人康敬伟也强调:“创新是整个机器人产业共同的使命,此次硬蛋与英特尔的携手合作,双方可以更充分地整合优势资源和快速协作,为机器人产业生态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以及深圳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机器人创业基地,构建一个更大的生态环境,可以让更多的原创技术在中国首先实现突破,快速市场化,并影响世界,同时也可以基于深圳的制造业基础,推进工业机器人的行业渗透,通过它的大规模普及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可以促进服务机器人向更广领域发展,给消费者带来更智能、更便利的生活体验。

对英特尔而言,其芯片本身就是科技行业的核心发动机,而在机器人创新方面,不仅更需要英特尔的技术,同样也需要英特尔将其在中国早已经具有的本土生态协作经验和助推智能创新的价值,进一步落地于机器人领域。

英特尔一方面在务实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英特尔中国掌门人杨旭对机器人产业的突破方向和未来思考,更具有行业价值。

=================

读者可以在百度百家、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博客、UC自媒体平台、新浪微博等各大专栏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覆盖超过0w人的Wemedia联盟成员之一,年十佳自媒体、年、年年度最有影响力自媒体,年微博十大科技观察大V。

转载、合作请联系8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sj/11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