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在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今年全国农业工作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市是农业大市,要紧跟改革步伐,着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求,真正形成结构合理、竞争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重点建立和完善好“农业三大体系”。

1调整农业结构,建立农业产品体系

现代农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而农产品的竞争力来自于其特色和规模。宜春市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发挥传统农业优势,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建立具有宜春特色的农业产品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业,提升宜春农产品的档次。良好生态是宜春最大的优势,绿色有机是宜春最大的品牌。吃得安全和吃得健康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我们要总结万载发展有机农业、宜丰发展绿色农业的经验,积极策应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建设发展规划,让绿色健康成为宜春农产品的代名词。要着力抓好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集中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和养殖污染防治“两大行动”,净化农业生产环境。制定并推广水稻、蔬菜、果树、茶叶等主要农作物有机绿色生产技术规范,培养一批有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人员,建立有机绿色生产经营管理技术队伍。

  二是大力发展富硒和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和农产品功能。硒是人类健康的宝贵元素,人体缺硒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宜春土壤富硒,是上天的恩赐。土壤平均含硒量约为0.μg/g,其生长的农作物正好可以满足人体的需要。通过权威机构土壤检测,全市富硒土壤面积达万亩,其中耕地93万亩。我们要立足独特的富硒资源,认真总结丰城建设生态硒谷、发展富硒农业经验,在丰城、樟树、高安、袁州、明月山沿线大力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同时,还要通过引进先进的硒肥技术,将富硒农业区域扩大到上高县。此外,我们还要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发挥农业功能多样化特性,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打造环宜春中心城休闲农业圈、环南昌周边休闲农业圈和昌铜高速生态休闲农业示范走廊“两圈一廊”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带,创建一批精品休闲农业示范点。

三是大力发展油茶肉牛中药材等3+N特色产业,彰显宜春农产品区域特色。油茶是我市传统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优势资源。我们要放手发动农户自主经营,引导合作社合作经营,支持企业和大户规模经营,使油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人工种草养牛是我市尤其是高安率先在南方地区探索成功的肉牛产业发展新路。我市要紧紧抓住肉牛产业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期,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全力打造“江南第一牛市”。中药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中国药都”是樟树的闪亮名片。要重点支持发展“三子一壳”等道地药材和其他优势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鼓励中药生产加工炮制企业向基地反延,发展和壮大宜春中药材种植基地。此外,我们还要发挥各县市的积极性,大力发展丰城水禽、高安辣椒、靖安铜鼓白茶、奉新猕猴桃、宜丰毛竹、万载百合等地方特色产业,形成3+N的宜春特色农业产业格局。

2推动“接二连三”,建立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单纯就农业搞农业,前景不广、效益不高。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接二连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其内涵包括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

  做优一产,就是如前所述,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富硒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其他大宗农产品供应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狠抓油茶、肉牛、中药材3+N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加强主要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宜春特色的农产品体系。

  做强二产,就是要积极发挥宜春生态优势,优化农业投资环境,扎实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一批在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有条件的县市可以在现代农业示范区设立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把农业产业链条伸得更长、结得更牢,创造新的更高价值。重中之重是,围绕有机绿色富硒农业以及茶油、牛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打造大米、茶油、肉牛、中药材加工等若干个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动万载金源、丰城恒顶等农业龙头企业尽快上市。

  做活三产,就是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创造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农业新型业态,在农业生产服务、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市场销售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要引进和培育专业的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统防统治、产品质量检测和农业综合托管机构,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服务水平;要围绕“两圈一廊”,推进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农家乐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休闲观光农业水平;要推广“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众筹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提高“网上种田”和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占比;要积极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到国内外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参展参会,全面开拓宜春农产品销售市场。

3深化综合改革,建立农业支撑体系

推进宜春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化涉农的各项改革,创新农业内部机制和改善农业外部环境,着力构建和强化农业支撑体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新型经营体系支撑。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织保障。一是细化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切实做好我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工作,加快建立市县乡三级土地综合交易市场,积极稳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股份合作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现有的农民合作社要加强引导、规范管理,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三是加快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

  物质装备信息支撑。物质装备体系和农业信息化分别是现代农业重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撑,对推进现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水利设施和高标准良田建设,持续推进温室大棚设施建设,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高标准设施农业、高技术集成农业、休闲式田园农业、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基地来建设。二是大力推进机械化生产。普及水稻机械化收割,突破水稻机插、油菜收割等农业机械化瓶颈,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跨越式发展农业信息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加快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标准化生产、智能化作业、精细化管理。

  财政金融保险支撑。一是不断强化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认真执行国家农业投入、补贴和价格三大核心支持政策,整合财政、发改、农业、国土、水利、农业开发等部门各类涉农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好各类农业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和监督,让老百姓享受国家政策的阳光雨露。二是创新金融支农政策。严格落实金融机构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的制度,进一步抓好“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工作,抓好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重点发展面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及有机绿色农业基地、品牌、销售、研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服务范围,支持开发油茶、肉牛、中药材、水果和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险种,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增强我市现代农业抗风险能力。

  质量安全品牌支撑。产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的底线,好的品牌是占领市场的通行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品牌建设是非常重要和极为紧迫的任务。要使宜春农产品走向全国、销往全国,必须做到“三化”:一是生产标准化。严格执行有机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抓好农业环境整治,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地域标识,实现全市主要名特优农产品和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全部达到有机或绿色标准。二是监管信息化。加快构建有机绿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做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确保全市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所有有机绿色产品都达到国家标准。三是产品品牌化。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二品一标”(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三名”(驰名、著名、知名)商标。聚力打造“宜春大米”“宜春茶油”“宜春中药材”等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实现我市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强“零的突破”。

(作者系宜春市政协副主席)

-END-

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武汉白癜风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sj/11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