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叶育成院长受邀参加首届“深圳市中小企业产业紧缺人才培训计划——科技孵化载体中高管培训班”并担任主讲嘉宾,以“产业空间载体规划”为题开展授课。
产业空间载体规划,主要包括产业空间的目标定位、产业空间的规划布局、产业空间的规划实施三个部分,即分别阐述产业空间的策划、规划以及计划。
一、产业空间的目标定位
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首先经历了结构的偏差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
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寻求发展机遇,2.5产业辟出转型新路径。经历工业1.0时代到工业4.0时代的变革,工业4.0已经是智能的未来,也是整个中国时代性的革命。工业化中后期的每一个阶段,其产业类型和项目是不一样的。
第三,产业选择的相关理论。整个区域需求结构的变化,主要研究市场的容量,如广东省的周边——粤东西北。广东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省份,江浙相对均衡,粤东西北发展比苏北还差一些;但粤东西北有其区域性的特点,变化快、人口多、市场容量很大,比如粤东,三个城市有多万人口,它的消费能力很强,包括这些区域的交通、环境改善。在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当地的很多人口没有全部转移到其他地方,一些资源性的产业支撑着城镇化的过程。未来,在城市化的成熟阶段,粤东西北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国家的沿海高铁开通之后,从深圳到汕潮揭大概只有一个小时,所以要专注整个区域性的变化,不能只是看原有的产业布局。
但有些地方是反过来的,就像深圳,改革开放初期什么产业都有,只要过来就会给指标。但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每年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只有几平方公里,实施中真正能供地不到1平方公里,这在内地很多城市是不可想象的,深圳有接近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增用地付诸实施的不到1平方公里,现在大量依赖存量规划。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其实目前并不用担心深圳存量土地资源不够,而是有没有匹配定位的产业。因为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基本是在抑制房价和房地产业,深圳的住宅供应相对缺少。
产业链从研发向制造、营销,越往上游,附加值越高。但并不是说一个城市只要附加值高的产业,还需要有一个完整健康的产业链,配有上下游。深圳的制造业有向外流的趋势,市场的规律是政府难以阻挡的,政府的规划一般要比市场滞后10年。如果把深莞惠和粤港澳大湾区看作一个整体,那么有些产业的空间重组到合适的位置,对整个大的区域是共赢的。
产业链是一个区域性、地区性的概念;产业集群则是一个大区域的概念,不仅要形成产业链的上下游,还要形成产业上下游的配合,以及零部件等各种平行的组合,即垂直和平行分工的复合,就是一个最完整的产业集群。
产业生态圈除了产业,还有空间载体,即完整的一个产业生态圈不仅仅是工业和制造业环节,它还有生活的配套、教育文化、服务业等;投射到一个空间载体上,就是一个产城融合、复合多元健康的产业系统。下图是我们做的一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生态圈。
第四,产业选择的方法与流程。首先,通过开展评估明确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评估包括这五大方面的内容:(1)区位条件。选择产业时,一定是要分析它的最佳区位,如特大城市中心区和小城市中心区的产业是不一样的,中等城市的中心区和它的边缘区、郊区的产业也不一样,区位非常重要。(2)产业现状。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以及在整个区域的分担率、重要性和比例,需要通过基础调研得到一些数据;(3)解析各级政府的产业政策。从国家到省、市、区,让项目能够接地气,更好地实施,得到政府的支持。(4)项目合作资源。通过调研,分析有意向的企业和项目。(5)空间支撑条件。例如深圳市政府规划华为科技城,但规划区内部有一半是城中村,十年都没有落地,因此它的空间支撑和实施的政策条件并不成熟,没有办法做这种项目,包括交通、文化、生态、公共配套等。
其次,从区位论出发,通过层域分析找到产业的发展机会,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市场潜在的影响力,结合全球、国家、区域、都市圈、邻接地区、市域、片区不同层面。最近我们在东莞临深片区有一个产业园区的策划和规划,就是从区域层面分析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机会。在都市圈层面,它刚好处于深莞惠的区域中心,并分析了它在深莞惠区域的机会。邻接地区即它是东莞的边缘,也是深圳的边缘,但如果从邻接地区的层面分析,它是两个城市相加区域的中心。市域层面,分析它在东莞市承担的职能,以及市里对它的要求。结合片区周边镇的项目、机会,分层次地寻找项目的机会。
构建产业选择模型,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通过数据分析和调研,分析产业竞争力、产业吸引力、区域契合度,即前面的产业基础环境、政策环境、区位、层域分析的复合,设计参数,建立分析模型,逐级逐层地筛选出主导产业。
将筛选的产业组成完整产业链,一些产业链是原先载体的有条件布局、周边配套,需要提出发展诉求,实现资金平衡。项目的实现需要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如做一些公共配套:修路、搭桥、绿道、公园等。因此,产业链、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基本上会决定整个项目的成败与否。
二、产业空间的规划布局
这一部分主要围绕特色小镇、产业园、工业楼宇、田园综合体几个载体。
特色小镇,最近在发达国家有很多特色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如硅谷的山景城、英国的格林尼治基金小镇、奥迪总部所在的奥迪小镇,其特色产业表现在金融、高科技、高端制造等方面。
年7月,在贵州和浙江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培育一千个特色小镇。年10月,广东申报了8个国家级的特色小镇,包括顺德北滘智能制造小镇、江门赤坎侨乡文化小镇等。
国家为什么要推特色小镇呢?其实浙江、贵州的经验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特色小镇,另一种是特色小城镇,加一个“城”字就有很大的区别。特色小镇是3-5平方公里,非镇非区,不是建制镇,也不是镇区、产业园区,它是3-5平方公里的非建制镇的产、城、人、文、景复合的产业综合体。特色小城镇是以整个建制镇为单位,贵州提出要全省去推特色小城镇,每个镇有一个主打特色,以小城镇的理念建设规划。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到今年3月,全国24个省明确了特色小镇的个数。
年7月,广东省召开了现场工作会,提出全省要建设个特色小镇。今年3月,省发改委明确了申报的程序。中山和顺德政府把它作为全市未来的一个战略,如顺德有10个镇街,每个镇街都规划成一个特色小镇,因为顺德没有中心的城市,每个镇街的实力都很强,产业都很有特色,所以顺德可以成为一个全域特色小镇的示范区。
目前北滘、龙江、乐从、陈村、伦教都在申报第一批特色小镇,广州也明确了建设30个特色小镇。
中山和顺德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其中顺德提出要打造15个特色小镇,包括陈村的花卉小镇、智芯小镇,乐从的岭南商都小镇、生命健康小镇。
目前全省或全国特色小镇培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误区是简单地从传统的专业镇变成特色小镇,其实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必须在全省排名前三,或是产业的高端环节、高端产业。广东的起点较高,特色产业很多,相关生产、生活的产业都能形成一个专业镇。第二个误区是只从零散环节,没有形成产业生态圈,招商引资较随意,没有考虑到产业项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它要形成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的高端融合,成为一个产业生态圈。第三个是特色小镇不能同质化,要错位发展。正好第一批在服装行业做了三个特色小镇,包括深圳大浪时尚创意小镇、汕头潮织小镇、汕头内衣小镇,即便都是做服装,也要找到它们各自唯一的特色。第四,特色小镇不是旅游,也不是房地产。
广东省特色小镇的定位是新兴产业为特征,融合产业、文化和生活,区别于建制镇和产业园区,非镇非区的一个新型发展空间,致力于创建宜创、宜建、宜居、宜游。广东省发改委文件里强调,文旅型特色小镇的要求是5A级景区,产业主导型小镇的要求是3A级景区。
特色小镇是科技园区、宜居社区、旅游景区三区融合。园区的打造哪里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