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怎么造成的 https://m.39.net/pf/a_4992915.html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中心任务和国家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深化提升了这一立国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历史经验表明,创新型国家的共同之处,从量化指标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研究开发投入高,一般都在gdp的2%以上;二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高,一般达到70%左右;三是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一般在30%以下;四是专利数较高。当前,我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畅,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为进一步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加快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双创”环境,形成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公平开放的市场体系、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对接的过程,其本质是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开发产品的指数,从知识产权来看,成果转化率就是知识产权交易率。市场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机制动能和体制保障。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长期处于低位的原因,虽然反映了产学研衔接不畅问题,但要害问题是市场化水平不高。
建设创新型国家,切实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瓶颈,尤其要总结经验教训,注重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尤其要释放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科技型民企活力。科技型民企的一时不足是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问题,这恰恰是最能加强和突破的地方,是以“增量改革”促“存量改革”,发挥“鲶鱼效应”和“外溢效应”的高招。
民营企业是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成长的,在“赛马”过程中产生了一批脱颖而出的企业家,加之明晰稳定的产权加持,使其具有更强的使命意识和承担风险意识,更强的市场竞争、技术革新和长周期投资的意识,更倾向于将资本投入到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而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中国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资料显示,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民营科技企业占到了70%以上,所提供的科技创新成果也占了70%以上。
支持民企转化科技成果当先锋,发挥民企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围绕科技兴国方针,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构建有利于成果转化的全要素社会生态环境,营造公平共享的均衡体系,当好“守夜人”“育林人”,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领域加强引导,弥补市场失灵。支持具有公共性、正外部性、前沿性、技术共性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