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思想:
年,国家统计局制定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并分年度对外公布了文化产业统计主要数据。本报告根据国家统计局已公布的数据,主要是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年至年十年间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一、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并成体系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到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91.8万户,从业人员(不含个体户)万人,资产总额超过10万亿元,主营收入为8.26万亿元。根据专家测算,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占GDP的3.42%。有比较才有鉴别。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1.8万户,从业人员万人,资产总额1.8万亿元,主营收入为1.6万亿元,增加值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5%。十年间,法人单位增加了近2倍,从业人员增加了1倍,资产总额增加了4.6倍,主营收入增加了4.1倍,增加值增加了4.8倍。年至年十年间,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成倍增长的态势。
表1文化产业统计的主要指标
年
年
年
法人单位数(万个)
31.79
46.08
91.85
从业人员(万人)
.26
.22
.99
资产总计(亿元)
.60
.60
.10
主营收入(亿元)
.20
.20
.98
增加值(亿元)
.00
.00
.00
图1分年度文化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年是个分水岭,以前年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量在千亿元上下,但以后年份的年均增量超过了两千亿元,分别为亿元(年)、亿元(年)、亿元(年)和亿元(年)。再从占GDP的比重看,年只有2.15%,到年超过3%、达3.28%,年为3.48%,年为3.42%。
国民经济服务的生产性文化服务的增加值增幅最大,年比年增长了14倍。综合投入和产出,年至年的十年间,文化产业各类别呈现竞相增长的良好态势,也昭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体系业已形成。
表2文化产业各类别发展状况
年
年
年
文化
内容
生产
从业人员(万人)
.56
.70
.23
资产总额(亿元)
.95
.41
.14
主营收入(亿元)
.02
.63
.12
增加值(亿元)
.83
.93
.36
文化
传播
渠道
从业人员(万人)
54.30
62.99
.10
资产总额(亿元)
.22
.50
.06
主营收入(亿元)
.09
.89
.62
增加值(亿元)
.37
.71
.75
文化
生产
服务
从业人员(万人)
.80
.18
.52
资产总额(亿元)
.82
.68
.64
主营收入(亿元)
.80
.58
.29
增加值(亿元)
.19
.50
.31
文化
装备
制造
从业人员(万人)
35.07
62.99
80.07
资产总额(亿元)
.56
.50
.18
主营收入(亿元)
.13
.89
.65
增加值(亿元)
.23
.57
.55
文化
消费
终端
制造
从业人员(万人)
.17
.80
.13
资产总额(亿元)
.24
.56
.47
主营收入(亿元)
.40
.90
.59
增加值(亿元)
.60
.66
.64
生产性文化
服务
从业人员(万人)
39.35
66.40
.54
资产总额(亿元)
.98
.19
.36
主营收入(亿元)
.73
.26
.43
增加值(亿元)
.84
.90
.87
二、文化产业以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为主体
(一)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保持主体地位。
年,生产性文化服务的从业人员、资产总额、主营收入和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六大类别的比重分别为29.54%、20.31%、14.79%和17.09%。这样,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文化生产服务和生产性文化服务这四个类别的加总,占文化产业六大类别的比重分别达91.13%、86.88%、74.84%和86.72%,在文化产业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
(二)文化内容生产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内容生产。
表3文化内容生产的构成
类别
行业
细目
文化内容生产
新闻服务
通讯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经营活动
出版服务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等出版
影视制作
电影和影视节目制作
广播节目制作
录音制作
演艺
文艺创作与表演
工艺美术品生产
雕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漆器工艺品、花画工艺品、编织工艺品、抽纱刺绣工艺品、地毯挂毯和珠宝首饰的生产以及园林、陈设艺术及其他陶瓷制品制造
文化内容保存
服务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的经营活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文化内容生产中,工艺美术品生产的资产总额占比大约在30%至40%左右,但从业人员在60%上下、主营收入在70%上下。年、年和年,工艺美术品生产的增加值占文化内容生产的比重约为36.49%、41.86%和46.90%。这表明,工艺美术品生产对于增加就业和扩大市场规模方面的贡献率较高,但文化内容生产的增加值一半以上来自于新闻服务、出版服务等行业。与年和年相比较,年新闻服务和出版服务的资产规模跃上一个新台阶,其中,出版服务的资产规模突破亿元、达.34亿元,新闻服务突破亿元、达.65亿元。十年间,影视制作和演艺的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年和年,影视制作的资产规模分别为.16亿元和.13亿元,到年达到.37亿元,年比年增加了10倍以上;演艺的资产规模,年为42.20亿元,年为.59亿元,到年接近千亿元,达到.42亿元,年比年增加了22倍。
(三)旅游和休闲娱乐占比很低。
年,公园景区游览服务的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分别为52.46万人和.70亿元,人员和资产规模远远低于文化产业主体部分的任一类别,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98%和7.44%;公园景区游览服务年的增加值为.0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4%。年,休闲娱乐服务的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分别为84.72万人和.93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81%和2.20%。再从产出看,休闲娱乐服务的增加值年为.9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63%。
三、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呈阶梯状
我国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也得以体现,呈现东部领先、中部追赶、西部快跑的梯度发展态势。
(一)东部领先是全面的。无论从投入和产出看,还是从文化产业各类别看,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等东部省份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年、年和年,东部10省市的资产规模平均为.55亿元、.41亿元和.25亿元,是中部六省平均水平的3.63倍、4.01倍和1.89倍,是西部12省区市平均水平的7~8倍。
(二)中部追赶来势凶猛。在分析东部领先时,有种趋势非常明显,就是中部六省紧追其后,表现为中部六省与东部10省市的差距在缩小。尤其是在年,二者资产规模的差距已从年的3.63倍缩小至1.89倍,主营收入相差的倍数也从4.94倍缩至1.93倍。
(三)西部个别省市发展迅速。与中部六省相似,西部12省区市与东部10省市的发展差距也在逐步缩小,这一点在资产规模和主营收入两项指标上均有所体现。此外,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云南省等西部地区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生产服务的发展水平,与中部地区大致相当。
个人评价:
1、处理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之间的关系:文化产业发展,改变了我国产业结构,规划应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并行。
2、培育新型文化:中国新型文化尚未形成,即普及大众且被接受的一种文化,微电影文化等等,可以改变影视院线发展现状,发展格局的新型文化。
白斑医院哪家好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下来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