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转化质检智力资源,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形成质检系统研究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各地研究人员的能力优势,围绕质检改革发展现实需求,推动质检系统智库建设、课题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的整体提升,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干部教育中心于10月26日至28日在天津宝坻会议中心举办了质检系统发展研究业务培训班。按照课程要求,培训结束,每位学员结合工作实际、培训内容提交1篇论文。今天,我们会陆续将学员们的论文择优刊登,以期交流切磋。
鼓励新兴业态发展
补上服务业“短板"
对于《新兴业态和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其影响》讲座的思考
李桐
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质量安全研究部临时负责人
10月26日至28日,质检系统发展研究业务培训班在天津天宝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科院的5位专家学者,进行了5个精彩的专题讲座。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来有为研究员《新兴业态和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其影响》的讲座,用了大量的数据和翔实的资料,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人开拓眼界、启发思路。
1一、中国经济从工业主导走向服务业主导。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明显加快,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十二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年第三产业创造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第二产业快2.3个百分点,比第一产业快4.4个百分点。
年以来,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年的贡献率超过了50%。我国经济逐步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可以说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优化了我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培育了电子商务、快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服务外包、文化产业、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快,发展空间大,是我国今后重要、稳定的经济增长点。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我国服务业企业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开拓了服务业发展新空间。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亿元,增长31.6%,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20.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7亿件,增长48%;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
由数据可以看出,新的需求增长点正在不断孕育,传统需求通过改革还有一定增长潜力。民生、环保、水利、城市改造等方面尚有投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前景广阔;消费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信息、文化、健康、娱乐、旅游等新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传统消费也开始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城乡一体化水平提升也将释放相当规模的消费需求;加快外贸升级和资本“走出去”步伐等措施,有助于拓展新的外部需求空间。
2二、“质量上台阶”补短板。
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的“短板”,这句话是对服务业发展状况既形象又深入的总结和概括。通过讲座,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从比重上看,目前我国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与我国发展阶段大体相当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50%左右的水平。服务业在许多发达国家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美国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77%左右,即便是制造业一直保持全球竞争优势的德国和日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接近70%。与制造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是保持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根基。
第二,从国际竞争力上看,我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服务行业不多,服务贸易逆差的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从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看,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服务能力亟待增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亟须提升。目前,我国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流配送、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并不高,对相关产业发展、资源有效配置和价值创造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这些行业迫切需要提质增效升级。
因此,在经济增长阶段转换期,经济增长能否在一个新的平台上保持稳定,一方面取决于新增长动力的培育,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市场主体的调整与适应能力。当前需要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精准发力,在不推高杠杆率的情况下将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水平,为结构调整、培育新增长动力、防范和化解风险创造有利条件,在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需求和供给之间、经济增长和结构改善之间取得平衡,争取在速度下台阶的同时实现“质量上台阶”,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3三、政府监管要出新思路。
来有为研究员指出,当前,服务业领域出现了一大批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企业,包括互联网金融企业、O2O物流企业等多种形态,而这也将成为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