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甘肃定西,马铃薯、中医药、草牧等特色产业产值超过百亿元,成为当地农民稳定脱贫的助推器。
1走进定西定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也是兰州市的东大门,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
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的交汇地带,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黄土覆盖深厚,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低劣。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米。
定西气候属暖温带和中温带交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交界。东南暖湿气流受阻,大陆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5.7-7.7℃。年总降水量-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而蒸发量高达1毫米以上。
定西具有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共同的特征,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定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目前,定西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定西自古就以“千年药乡”著称,是中国当归、黄芪、党参等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的重要主产区之一。全市中药材不仅种植历史悠久,而且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各类中药材资源种。
定西市拥有可利用草原万亩,是陇中紫花苜蓿、甘肃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的原产地。定西市将进一步加快发展草牧产业,着力打造“中国西部草都”,推动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格局由中医药、马铃薯“两轮驱动”向中医药、马铃薯、草牧产业“三足鼎立”格局转变。
2关于马铃薯定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米,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中国薯都”之称,产品部分出口。图2为甘肃省定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1.定西成为“中国薯都”的优势条件是()
A.复杂气候,品种多样
B.地势平坦,利于耕作
C.濒临黄河,水源充足
D.公路发达,利于外运
2.定西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
A.旅游产业
B.食品加工业
C.建筑和建材业
D.高新技术产业
3.定西马铃薯出口国外,最有可能的是()
A.美国
B.澳大利亚
C.哈萨克斯坦
D.法国
ABC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甘南高原和陇南山地的交会地带,属丘陵沟壑区,自古便有“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之说。20世纪80年代之前,这里马铮薯只是度荒充饥的口粮,20世纪末,定西提出“洋芋工程”,马铃薯生产由自给自足开始走向规模扩张,如今随着马铃薯逐渐主粮化,定西市成为我国着名的“薯都”,所产马铃薯不仅产量大,而且个大、质优、种类多,其产值占到定西市GDP的16%以上。
马铃薯性喜温凉,适应性强,春种秋收。图示意定西市地理位置,下表为定西市气候资料。
(1)指出造成定西土地贫瘠的主要自然因素并简析原因。
(2)分析定西市成为我国“薯都”的有利条件。
(3)你是否赞同定西市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并出口,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降水(缺水、干旱)。该地区地处西北内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会处)。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不易到达,降水较少。
(2)地处中纬地区,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少酷热天气);马铃薯生长期降水较多,利于生长;地形复杂,环境多样,利于培育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市场需求增大;政府政策支持;生产方式转变和技术提高。
(3)赞同。出口创汇,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低,品种多、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
反对。初级产品出口,附加值较低;距离市场远,储存和运输困难;内陆干旱,生产用水增多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等。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年10月10日,中国·定西(约°E:35°N);马铃薯博览会在有“中国薯都”美誉的甘肃定西市召开。定西是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该区马铃薯生产为一年一熟,一般4月底5月初播种,9~l0月上旬收获。
材料二:马铃薯性喜温凉,生长期间的温度在13℃至22℃最为适宜,雨量要求播种期在15毫米以上,成熟期在毫米以上;喜光,但发芽期要求黑暗;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对马铃薯的生长最为有利;充足的肥料有利于提高其产量。
材料三:传统的马铃薯栽培需翻耕土地、挖穴播种、生长期除草;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实行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新技术种植马铃薯,具体做法是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挖浅沟直接播种马铃薯,然后用稻草均匀覆盖。
(1)根据材料分析定西成为“中国薯都”的条件。
(2)结合材料分析稻草覆盖技术种植马铃薯的好处。
(3)分析定西地区如何实现马铃薯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1)气候适宜(生长期气温和降水适中,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肥沃的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丰富的劳动力,政府政策的支持。
(2)减少生产环节,提高劳动生产率;利于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发芽期黑暗;利于保持土壤温度和水分;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3)发展科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创立品牌;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增加就业机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节水农业。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马铃薯是喜冷凉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的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属黄土沟壑区,平均海拔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甘肃省定西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是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年7月,“定西马铃薯”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下图示意甘肃省部分区域的地形及定西市的位置和定西市的气候资料。(1)描述定西地形的主要特点。(2)说明定西适宜种植马铃薯的有利自然条件。(3)指出“定西马铃薯”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对当地进一步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意义。
(1)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表沟壑较多。(2)地处中纬度地区,海拔较高,夏季凉爽;受夏季风影响,夏季较湿润;地处黄土沟壑区,土质疏松,利于马铃薯生长。
(3)推动马铃薯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有利于形成主导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关于中药1.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村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1)①大致位于32°N-43°N,92°E-°E之间,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地带;②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地带;③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④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走廊(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和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③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部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3)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中草药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材料一甘肃定西自古以来就以“千年药乡”著称,中药材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现已查明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有种,大田种植的达多种。定西的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已超过20%,但中药材加工业的水平不高。
材料一图18为我国局部区域图概况图;图19为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h)分布图;图20为定西中药材加工循环产业链模式图。
(1)①、②两地成为我国优质耕地集中区的共同优势条件有▲。该地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解决措施是▲。(2)河西走廊日照时数的地域分布特点为▲,形成这种地域分布变化的影响因素有▲。(3)定西地区中药材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有▲,根据图文材料说明现行中药材加工循环产业链模式存在的主要不足。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处河流沿岸,灌溉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土地荒漠化。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退耕还草;构建防护林体系;(2)大致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距海远近;地形。(3)自然原因:定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温带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气候的垂直性、水平性差异显著;
主要不足:中药材加工以初级加工为主,产业附加值不高;废水废渣(资源)利用率不高;废水等污染环境。
4关于草牧业定西市副市长张懿笃介绍,自年党中央、国务院将定西市确定为全国最早实施区域规模扶贫的重点地区以来,当地北部的安定、通渭、陇西、临洮四县区就着手发展以“停止植被破坏”为目的的人工种草,尤其是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人工种草面积迅速扩大,草产业迅速发展。
“得益于四季分明、多晴少雨、昼夜温差大,土壤为弱碱性等自然条件,定西市早就成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区’和‘西北牧草最佳种植’区。”张懿笃说,定西于年提出“打造西部草都的构想”,除考虑到上述优势外,主要迫于解决近年来当地农民大批进城务工,大面积土地“撂荒”等突出的三农问题。期间,他们思考种植何种作物使用劳力少且收益高,答案无疑是发展林草业。
草牧业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一个新提法引起了学界和管理部门的注意,这就是“草牧业”。
解决畜牧业饲草不足的关键在于人工草地建设。在我国草原地区和农牧交错带,选择适宜土地,种植人工草地,不仅可以解决饲草料不足问题,也将大大缓解天然草地的放牧压力,使其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
“草牧业”一词不是“草地畜牧业”的简称或缩写,而是在传统畜牧业和草业基础上提升的新型现代化生态草畜产业。
如何发展“草牧业”,是摆在草原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草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包括精细人工草业、现代化肉奶业、特色生物产业、草原文化旅游产业和草—牧—科—工—贸联营体(简称“四业一体”)。
大家都在北京白癜风治疗哪个医院好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