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卢比、卢比将在12月30日彻底作废,银行逾期不收,未来10天是存钱、换钱的最后机会。莫迪政府打击黑钱、腐败决心很大,坚决不给“浑水摸鱼”机会,于是放出大招,每个人只允许前往银行兑换一次,超过0卢比的机会,必须向银行解释,为什么没有在此前6个星期这样做,银行认为合理才会兑换。
为了打击逃税、腐败、黑钱,莫迪政府在11月8日晚宣布废除和面额卢比流通,人们可凭有效证件兑换新币。80%流通货币被作废,使得印度商业陷入麻烦,银行前的长队、中小商户的无钱找零、游客商务人士的倍感不便。即便如此,印度经济今年的增速仍保持在7%。
旧币废除带来了如此多的麻烦,印度经济增长还有哪些动力支撑?连线《7分钟理财》首席分析师潘珂说:“提到印度,你可能会想到贫民窟,想到拥挤的街道,的确他现在也不富裕,按年统计,总体GDP2.07万亿美元,人均GDP只有1美元,人口约13.3亿,接近我国人口,而同期我们国家的总体GDP10万亿,人均GDP美元。印度年总体和人均GDP都大约只有我国的1/5。这两年印度经济可圈可点,GDP增速已经超过中国,年我们放缓至6.9%,印度经济达到了7.57%,年以来,我们经济继续放缓到6.7%,印度仍保持了7%以上的增速。它经济优缺特别明显,优点是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人口结构青壮年占比高,平均年龄27.3岁,而中国36.8岁,年轻化的人口对内需拉动效果较大,人口成本也比较低,吸引外资流入。”
发达的第三产业、服务外包业是印度的骄傲,但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不容忽视。
1、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增加目前已超50%,反观第一第二产业占比则逐年减少,制造业占GDP比例仅有15%;
2、贸易财政长期赤字:贸易上,它是净进口国,主要因为产业结构失衡导致出口有限,贸易赤字占GDP比重达6%。财政上,社会财富极度不平衡,全国仍有1/4人口无法温饱,农业/制造业都需要财政补贴,导致财政赤字。
3、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常年高于7%,远高于国际警戒线3%的标准。
基于这些经济问题,年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对于双赤字和通胀都设定严格的限制,发展基建,再通过持续引入外资并大力发展本国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以此调节产业结构和赤字问题。这些政策起到比较积极的效果,我们看到公共基建和外资流入都大规模增长,特别外资流入,年达多亿美元。
印度年-年GDP增速基本保持在9%以上,除了08年金融危机期间只有3.89%,之后又慢慢增长到去年7.57%,整体看都维持高速增长,不过期间波动比较大。
贸易自年开始就一直逆差,到年达到峰值,约亿美元,年起逆差收窄,年是亿,比年逆差收窄28%,今年截至11月是亿,估计全年差不多亿,继续缩窄。贸易逆差收窄并不是完全靠出口增长,这两年它的进口和出口都在下降,说明整体需求在减少。但我们中国在印度的贸易情况还不错。虽然印度整体进出口都是下降的,但是过去两年从中国进口却一直在增长,数据显示,印度从中国进口是它出口到中国的商品的六倍多。
通胀整体比较高,最高出现在09年达10%以上,现在逐年下降,目前通胀还在5%左右。失业率年是7%,也是近7年最低。
很多投行认为印度在未来几年的增长都将领跑亚洲,只不过稳定性有待观察,比如横空出世的废旧币,还有什么隐忧?
一个问题是,印度自11月8日起正在进行“废币打黑运动”,政府一纸令下,禁止大面额货币流动,要求大家50天内去银行存款或换成小面额纸币。这段时间,有人戏称“印度人不挤火车,都挤到了银行的门口”。
这个行为初衷是“防腐败、洗钱、促进无现金化的支付体系”,但事实上,印度目前只有5.5亿-5.6亿张借记卡在流通,也就是2个人中只有1人有借记卡,超过90%的交易都是现金,而大家都跑去银行换币,导致变相收紧了近阶段市场上的现金,这个事情现在还在发酵,一方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不便,另一方面对印度经济的冲击也可想而知。预计影响将持续到年2季度。导致大家下调了明年印度的经济预期。
另一个问题,印度银行现在不良贷款率比较高,年不良率达5.88%,同期中国只有2%左右。据印度央行自己预估,年初会到8.5%。
总体看,印度在人口、内需、成本上的优势比较明显,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在见成效,现在做的废币运动和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都有比较坚定的施行,但效果还需要观察。印度未来发展,还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