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对经济货币化率的影响
——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的分析
熊 航1,2,刘少波3
(1.广发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 广州 ;
2.暨南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广东 广州 ;
3.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 )
?摘要本文运用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研究地区产业结构对区域高货币化现象的影响,为我国高经济货币化率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我国内地各省(市、区)的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区域经济高货币化现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经济高货币化现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经济高货币化现象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为此,要转变以货币超发刺激经济增长、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传统思路,更多地依靠经济自身的活力和潜力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国内各省(市、区)在制定产业升级扶持政策时要掌握好非农产业占比上升的速度,避免出现过度推高各地区经济货币化率、进而整个国家经济货币化率上升过快的结果;以发展第三产业为着力点,促进不同地区经济货币化率平稳下降,降低宏观金融运行的风险。
?关键词货币超发;金融深化;资本有机构成;货币流通速度;马歇尔K系数
编辑:胥爱欢
原文刊载于《南方金融》年第5期
转载、引用请注明来源于《南方金融》和广东金融学会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程序c#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