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边境挑起事端,三哥还说要在经济上超越

最近,中印边境不太消停。

许多人把印度视为与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人口大国”,得出“中国的今天就是印度的明天”这个论断。而且关于“印度经济将赶超中国”这个话题也已流传多年,也许还会流传若干年,直到无人相信。

中国和印度,是当今世界增速最快的两大主要经济体,也一直被拿来作对比。

从年开始,印度经济增速进入腾飞阶段,在增长速度方面确实已经开始赶超中国。年一季度,印度GDP增速达到了7.9%,这样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相比年一季度增长了60个基点。

而在此之前,印度财政部高官曾表示,印度已经准备好从中国手中“接过全球增长的接力棒”,并提出“用不了多久,印度将在增长和发展方面把中国甩在身后。”

对此,很多专家和媒体批评印度痴人说梦。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今天,在印度更改了GDP统计基年的背景下,印度经济的增速确实曾经“超越”过中国(年又落后中国0.1%),并且未来仍有可能会超越中国。但是,对于已经保持了四十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即使进入了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也不是仅仅在过去三年内连续实现7%以上增长的印度,说赶超就能赶超的,更何况印度的GDP总量仅仅是中国的五分之一。

而所谓的“印度超过中国”,其实只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增速而已。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大约是印度的五倍。虽然印度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要想追上甚至赶超中国还是一个只能想像的目标。

所以,接下来,中国会在重量更重质的经济阶段前行,尽管有坎,但道路依然清晰。

在看待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前景上,西方媒体往往有着十分微妙的态度。

作为印度经济的铁粉,西方常常表现出一副热心肠,总是试图帮助印度经济走上快车道,一旦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有所回报,便迫不及待地拿出计算器尝试估算印度何时超越中国;而对于中国,西方的舆论则总展现出一副苦瓜脸,甚至明知中国经济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却依然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连声慨叹,呜呼哀哉……

年,在修改GDP算法以后,印度GDP增长率已经连续两年超越中国。这一“丰功伟业”引得西方媒体以及日本和印度的舆论无不弹冠相庆。

印度经济遭遇雪崩!

然而现实有时候确实有点残酷,乐极似乎一定生悲。近日,印度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如一盆拔凉拔凉的凉水,让西方和印度知道,原来事情远没有想象的easy和wonderful:

根据印度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印度年第一季度GDP仅增长6.1%。

据路透社报道,印度6.1%的经济增长率远远低于36位分析师同比增长7.1%的预估中值。

印度经济的这一糟糕表现更是24个月以来的新低:

按照印度调整GDP算法之前常用的GVA测算,以年到年的价格为基准(修改算法前印度是以~年的价格为GVA的计算基准),印度经济增长的情况是这样的:仅为5.6%。(注:GVA是一种衡量经济增长的方式,和GDP的差别主要在于不计入产品税和生产补贴)

以~年价格为基准,测算印度的GVA

根据世界银行的分析,如果没有政府支出的影响,印度经济增长将仅为4.1%。

如果把中国和印度做一个对比,会发现同期中国GDP增长为6.9%,而这个6.9%是在中国经济体量五倍于印度的情况下取得的:

6.9%(中国)VS6.1%(印度),高下立判!

看到此般情形,印度的几家主要媒体悲观地表示,印度失去了经济发展最快的机会!

注:Q4,即第四季度,印度的财年从每年3月份开始,也就是说年的1月到3月的GDP计算在年年度!

莫迪废钞令是真凶?

那么问题来了,印度经济怎么就突然遭遇雪崩呢?

目前,不少媒体把矛头指向了莫迪在年11月8日宣布的废除大额纸钞运动。

(注:去年11月8日,印度总理莫迪向全国人民宣布,为打击腐败,断绝恐怖团体资金链和假币流通渠道,决定从当天午夜零时起,废除卢比和卢比两种最大面额纸币的流通。此后,在年底,该国又重新发行新版面值卢比和卢比的纸币以逐步取代老版的卢比和卢比的纸币。这也是38年来,印度首次废除流通中的纸币。)

在印度的日常生活中,大额纸钞在消费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因而不少人觉得废除大额纸钞会严重打击印度的消费产业。

然而,其实从印度的消费数据来看,废除大额纸钞并没有真正打击到印度消费者的热情。

根据印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消费支出等数据,大额纸钞并没有如期产生那么强烈的负面影响:

在莫迪废除大额纸钞之后,印度的消费信心指数和消费支出仍然保持上涨。

真正让印度经济在最新这一季度遭遇重创的是采矿、建筑、金融等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

下面这张图表取自印度中央统计局,不难发现,除了农业和国防等产业,几乎所有第二、第三产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下滑。

除了农业、国防等产业,印度几乎所有产业的增长都在放缓

考虑到印度经济比重最大的部分是第三产业服务业,且目前已经超过5成,因而,最大的问题其实应该出自金融行业在内的第三产业!

印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

银行才是主谋

记得5月13日,笔者曾经撰文主要讲印度打算花大力气盖房子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文后,笔者提出质疑,认为印度政府试图刺激银行放贷(房贷)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类似于美国年次贷危机时出现的大量呆、坏账。

果不其然,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切产业发展的活水之源,银行系统的呆、坏账问题,产生的连锁反应终于让印度经济出现短路。

根据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的不良贷款已经上升到贷款总额的17%,这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

穆迪在其最新报告中警告说,印度银行业持续的高比例不良贷款会拖累经济增长,如果不解决,将会最终约束与经济发展有关的投资信贷。

除了笔者刚才提到的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印度最具坏账“潜力”的部门还包括电力、钢铁、纺织等工业部门。

据IHSMarkit的数据,电力、钢铁、纺织和工程建筑四大行业一种占银行系统坏账比重的80%。而在这些坏账中,有70%以上的坏账是由印度国有银行所持有!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中国在经历较为艰难地去杠杆的进程。其实,相比中国,印度正在经历一场更为艰难的去杆杠、去坏账工作。

据彭博社报道,目前,印度的信贷增长已跌至25年最低点。换言之,过度杠杆化和存在大量呆、坏账问题的银行已经不愿意提供新的贷款。而私人投资受此影响也开始缩水。

经过笔者的论证,大家应该知道,所谓大额纸钞运动其实并不是导致印度经济雪崩的罪魁祸首,真正让印度经济蒙羞的是银行体系出现的呆、坏账问题。

接下来,如果莫迪政府不能够尽快地解决银行、工业部门之间的呆、坏账问题,那么印度经济短期之内想要有出色的表现可能十分困难!

上面这些问题,其实说起来都是印度经济的短期发展困境,长期来看,印度经济的发展前景依然不错。

印度未来的疑问

不过,前景能否真的转化为“钱景”,这还要打一个大大的疑问!

最近笔者看有不少媒体在讲印度未来会追赶中国,让中国很有危机感。其中媒体们罗列了一些具体的原因,比如人口红利、比如使用英语人数、比如莫迪的改革等等。但其实如果深入研究起来会发现,这些因素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暗潮汹涌!

先说人口红利。

印度人多不假,根据最近的统计,目前印度约有13.5亿左右人口。但实际上印度可以用于“人口红利”的可没那么多。

首先,印度社会由于宗教、习俗和文化等原因,女性进入职场从事劳动率很低。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年印度女性的工作参与率仅为26%,位列全球最低水平(中国这一数据超过60%)。

全球女性工作参与度图谱

目前,印度约有6.5亿女性,26%的工作参与度说明只有1.69亿的女性能参加工作。这26%还是莫迪政府大力推行鼓励女性参与工作的政策之后得来的结果。

印度人口结构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叫《摔跤吧,爸爸》,主要讲述的其实就是印度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尽管电影中,女儿们历经艰辛终于苦尽甘来,但实际上,印度女性很难走出家庭,成为独立的职业女性。

在印度近7亿的男性中,由于文盲比例高,仅有80%有过最基础以上的教育,这么算来能工作的只有5.6亿男性。

5.6亿看着不少,但其实,又由于宗教信仰的问题,很多男性其实没有什么积极性参与工作。也就是传说中的好吃懒做。这部分比例有多少呢?

根据宗教信仰的不同,有不一样的表现,比如印度教的人参与工作的比例为4成,伊斯兰为3成,基督教为4成。

印度人不同宗教的工作参与度

上述统计是年做的,现在是年理应在提高一些,我们不妨把比例提高的多一些,到5成。

如此计算,印度劳动力最多也就6.75亿,而我们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是9亿!

更为超出大家想象的是,印度的人口增长下降的非常快,以目前的人口发展情况,再过10年就可能达到中国目前的水平。

印度人口增长率

不少西方媒体说,中国可能未富先老,这么看来,印度可能还没脱贫,人口红利就会不在了!

再说印度人说英语人多这件事。

根据最新的统计,印度能够说英语的人大约是1.25亿,占人口比例的12.18%。

这里大家要注意,能说英语不代表能用英语工作和交流,就像我们会说中文,不见得你能用中文工作,这是两回事。

往往能够英语工作的都是熟练工,也就是起码是第一语言或者第二语言。根据下面的这份表格,很遗憾,印度人中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仅仅占人口的0,02%,约22万人;作为第二语言的为万人。

印度不同语言使用情况

笔者相信,作为第一语言的22万人口应该主要是在各大跨国公司当CEO的那批精英,作为第二语言的应该把所有从事IT等信息产业服务业的人包含进去了。也就是说印度所谓的英语人口不足1亿,远远低于大家的想象。

还有一件事更为棘手。

别忘了,印度是有大国雄心的,而且是希望以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为主体的大国雄心。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但凡大国势必以自己的传统语言为主体。中国是中文、日本是日语、俄罗斯当时是俄语。

在印度社会中,很早就有一种思潮是去英语化,在国家上西方媒体也有过讨论,认为印度最终很可能会走上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导的发展路程。

目前,在印度人口最多的信奉印度教的人,其次是伊斯兰,这两大主体说的最多的是Hindi语,占比超过5成。其次,一些各地的方言,在总人数上和英语是差不多的。

因此,印度未来从实际情况考虑,结合印度主体思维的崛起,以Hindi语作为国家主要语言是非常有可能的。英语几乎不可能有超过现在的规模。

然后说莫迪的改革。

笔者是很佩服莫迪的,如果没有莫迪,印度这肉劲儿估计还得很多年。不过,莫迪能不能让印度脱胎换骨,真的很难说。

笔者一直强调,印度是传统的番邦联盟加上西方民主议事体制,这两套班子加在一起就决定了如果没有一个强人在,几乎无法推动印度经济快速发展。

莫迪算强人,但是在每一次经济改革中,他也必须妥协再妥协,和各地方的实权派做交易。所以推动改革的脚步根本无法达到他预期的速度。

改革速度稍慢一点其实不要紧,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留给莫迪就行。然而,如果我们翻开印度总理的记录会发现,除了尼赫鲁和他女儿,以及辛格就没有任期超过5年的。而这三位都是莫迪所在党派人民党的反对派国大党的人。

尾评

最后,有些事情,莫迪能改,比如一些政策、体制性的问题;但有些事任莫迪本事再大也改不了,比如印度千年顽疾种姓问题(导致阶层人文固化)。对于女性的极度禁锢,印度不同宗教团体之间的隔阂,印度地方势力的强盛。

最后笔者想说,中国只有一个,我们拥有印度可能永远也无法拥有的经济要素。

接下来,中国会在重量更重质的经济阶段前行,尽管有麻烦,但道路清晰;而印度则仍然处于相对粗放的发展阶段,把速度和规模放在第一位,具有潜力,但内疾顽固!

中国不应该过度自满,但也没必要妄自菲薄。对于印度,他发展得好,我们完全可以虚怀若谷,借助其发展动力为自己服务,彰显大国本色;他发展得不好,我们也没必要落井下石,毕竟过好自己的比什么都强!

我不生产文章,只做文章搬运工。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请加我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佳药物
北京青少年知名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sj/10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