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我市连续三年获评国家资源枯竭城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新近联合通报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结果,我市继、年度连续两年名列全国优秀等次第一名之后,再次获得优秀等次。

三年连获优秀等次,这在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中属惟一。这是对我市持续推进转型发展的褒奖,更是对我市在新起点上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的激励。

一张蓝图绘到底

铜陵因铜得名,这里生产了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从“一五”至年,仅粗铜产量占同期全国总产量的一半,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誉。

建市60年来,铜资源带来了无数荣光,也为持续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一业独大、一企独大,产业经济抗风险能力脆弱;资源日益枯竭,到年,全市7座大中型铜矿山中5座关破,铜原料自给率仅为6%左右,传统生产模式难以为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历史包袱沉重,城市不转型就没有出路。“‘推进转型升级,力避矿竭城衰’成为全市共识,历届市委、市政府对此保持了高度一致性、连续性,主要领导亲自率队赴省进京汇报工作,争取支持从未间断。”市发改委主任汪宜武告诉记者,自年3月入列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以来,我市围绕“将铜陵建设成为一座环境优美、健康文明的品质新城,低碳高效、循环再生的活力新城,生态安全、自然和谐的生态新城”总体目标,强化转型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及其实施方案,委托中国科学院编制了铜陵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确立了“四转一解决”城市转型发展思路,即:观念转新、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环境转优、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从此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之路。蓝图绘就,我市注重政策集成助力转型发展。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和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为平台,整合地方政策,设立“1+4”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加强财政预算、土地出让金、非税收入等多方配套,形成与国家和省政策有效衔接、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实现政策有效集成,形成转型政策合力。市财政局局长黄宝林告诉记者,年以来,国家和省共下达我市资源城市转型转移支付资金17.52亿元、节能减排示范市转移支付资金8亿元、循环经济类项目资金近6亿元,市级财政相应配套投入亿元,带动社会资金超亿投入转型项目建设。一以贯之抓转型

在长期实践中,我市推进转型形成组织上有领导、战略上有规划、推进上有方案、实施上有机构的“四有”转型工作推进体系,同时明确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带动城市转型,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实现中高速。

记者从铜陵有色公司与法国GRISET公司合办的铜陵格里赛铜冠电子材料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两条异型铜带生产线开始生产,标志我市铜带加工“突破常规”,弥补短板。

公司副总经理张德荣告诉记者,该公司目前是我省惟一生产异型铜带的企业,产品工艺定位高,具有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可替代进口。这是我市抓住铜、延伸铜,突破“首位产业”,打造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具体行动。为推进产业升级,我市突出以铜材深加工、铜基电子新材料为主攻方向,优化形成“板、带、管、杆、线、粉、合金”铜系列产品链,使铜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打造世界铜基新材料产业的投资洼地。通过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加快铜基新材料、先进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扩张和集聚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市以“双示范市”创建为契机,通过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治理,全市传统产业的规模和档次得到有效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以铜、硫、石灰石三大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为重点,推进了铜产业、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循环化改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年节能60余万吨标煤,全市余热发电装机达30万千瓦,可为本地工业提供三分之一以上用电量;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建设了6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上升。汪宜武告诉记者,我市还突出“不惟铜、超越铜”发展思路,通过招商引资,“无中生有”培育新产业,目前,PCB产业链日臻完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动力电池、手机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提速,不但实现了终端产品生产的重大突破,而且也使得我市产业转型之路越走越宽。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城市转型。我市通过实施城市绿色化提升工程,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城市环境转优明显;通过强化财力保障民生工程实施,解决资源枯竭城市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截至目前,城区成片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非成片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正在推进中;妥善解决了“关停并转”企业职工及社会就业问题、解决老企业职工医疗及养老保障问题,彻底改变了工矿城市的形象。一份答卷写重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城市转型,铜陵交上了一份最靓丽的答卷。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经过持续转型发展,我市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亿元,较年增长1.52倍;财政收入亿元,较年增长1.68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首位产业(铜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产业延伸取得重大突破,铜材深加工量大幅超过电解铜生产量;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32.9%,位居全省第一;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是年的2.4倍,占全市GDP比重为29.8%。规模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吨标煤,较年下降52.78%。节能减排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城市活力有效激发,创新创业势头良好。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9.8%;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达47.8%,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亿元,较年增长.6%,成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全省首批创业型城市和创新型试点城市。城市魅力显著提升,山水园林品质彰显。文明创建一举摘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赢得又一殊荣;全市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酸雨频率由年的42.3%降至3.7%;城市绿道、滨江生态公园、气象公园等一批绿色提升工程建成,工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城市向心力充分凝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等指标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省领先,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民生工程连续八年全省领先;全国“双拥模范城”建设实现四连冠,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捧得国家最高奖“长安杯”;棚户区改造“铜陵模式”在全国推广;省城市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显示,年铜陵“科学发展指数”和“居民幸福指数”均居全省三甲。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情况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省前列!国家发改委东北司负责人来铜陵调研时说,多年来在核准项目时就发现铜陵申报的项目多、投资大、技术先进,实地来看,铜陵已经是一座新兴产业之城!未来,我市将突出“转型发展、协调发展、拥江发展”三大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港城一体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汇聚强大精神动力,努力建设“四个富有”城市。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sj/3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