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非理性繁荣城市化与城市产业结构

回复“课题”、“栏目”,阅读往期文章

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图为年经济大撤退中东莞某台资电视机制造企业大生产车间。

本文作者:闫彦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城市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工业化提速与产业转型升级,人口、资源红利结束与产业竞争加剧,快速城市化与城市资源承载力不足,经济规模扩大与空间布局滞后,经济增长动力过度倚重投资而又需要防范经济泡沫等诸多矛盾集中凸显。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发展在类似阶段所发生泡沫经济事件的应对策略与经验教训,更要通过预见性地判断,防范城市发展的非理性繁荣,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化

经济增长包含六大关联因素:总产量和人口的增加、生产效率的增长率、经济结构从农业生产上占主导地位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改变、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讯和运输技术改变引起的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世界经济中的分化迹象等方面。由于不同产业的主导因素、生产力布局、生产方式等差异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效率不同,因此产业结构转化推动经济发展阶段从低向高迈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本身就是经济增长过程,收入分配差距呈“倒U型”变化趋势。工业化进程结束意味着大规模投资、要素驱动时代结束,经济增速显著放缓。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各产业部门间平衡关系不同。工业化加速期,城市化运动、基础设施大规模兴建,原材料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需求大增;伴随服务经济的来临,许多制造业中上游环节快速萎缩,大量新兴服务业部门涌现。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增长-经济泡沫的循环在长周期中会反复演变。几乎任何经济发展阶段,都会产生泡沫经济,近几十年来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爆发的频率则呈加快趋势。发展中国家应当防范年代的“拉美陷阱”,即当人均GDP处于~美元时,极易出现农业人口过度向大城市第三产业部门集中而导致的过度城市化、贫富差距悬殊,及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城乡发展等领域矛盾的交织与叠加,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经济泡沫破裂

对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的影响

经济泡沫从膨胀到破裂都会引起产业结构变化,进而对城市空间布局产生连锁反应。经济泡沫期,房价、地价、商务成本等的集聚上升导致制造业、传统服务业部门及大量人口外迁。市区保留下来的是“竞租能力”更高的现代服务业部门。泡沫破灭后,变化最突出的是繁荣期过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房地产业、金融业等)从过度膨胀急剧萎缩,国民经济快速向实体经济回归。正如年代的日本,制造业发展经历黄金时期后,财富快速积累,大量资金集结于房地产、零售业、股票市场等领域。土地交易量、房屋交易量等集聚增加,地价激增,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堪买全美国土,银行通过土地担保大肆放贷,客观上助长了泡沫的生长;“广场协议”后,政府踩刹车式地推出紧缩性货币政策,股市、房市泡沫几乎瞬间崩溃,金融业遭受沉重打击,经济陷入漫长低迷期。民间建筑投资、尤其是住宅建设投资等相关产业部门一蹶不振,建筑业一度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政府服务和居民非营利服务、电力煤气供应等公共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的比重有所上升。

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对既有产业政策及结构进行反思,希望经济回归实体,不约而同提出了“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以应对服务经济时代经济增速下降、就业增长乏力等瓶颈问题。奥巴马曾宣布:“卡特彼勒公司正在把工作机会从日本迁回美国;福特正在把就业机会从墨西哥转回美国;年开始,苹果也将在美国本土重新开始生产Mac电脑。”制造业回归将为全球城市扩大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达到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效果。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全球城市针对城市出现的就业低迷、环境污染、资源过载、交通低效、空间无序等现实问题,推出了面向新时期的中长期规划,掀起新一轮城市规划热潮。年,伦敦大都市政府发布大伦敦《远景规划:全球最伟大城市》,对后奥运时期伦敦大都市发展进行规划,并提出主要实施路径。年,针对城市空间布局及城市治理等方面问题,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振兴巴黎的《大巴黎规划》,拟通过重组交通,打造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

图文选自期《后泡沫时代的城市主义新常态下的城市转变与应对》,全文《非理性繁荣、城市化与城市产业结构变迁》,文∕闫彦明,编辑∕丁馨怡[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城市中国》协办单位——华都设计(HDD)公众







































白癜风治疗医院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sj/3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