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说的“艺术形态”是指艺术内容与包括体裁、结构、手法等在内的艺术手段相结合而形成的样貌。它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是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从交往理论的角度是意蕴和语言的统一体,从文艺美学的角度看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我们分别称之为艺术的技术形态、文化形态和审美形态。可以用“超世代”、“小精灵”和“宝可梦”概括移动互联时代上述三种意义上的艺术形态所发生的重要变化。当下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的手机游戏“口袋妖怪”集中体现了上述趋势,因此成为现阶段艺术形态变革的重要象征。如果我们将“口袋”和“妖怪”分别理解为新媒体(在当前主要是指移动互联网络)与世间奥秘的譬喻的话,那么,所谓“口袋妖怪”至少包含如下三重含义:(1)用“口袋”囊括“妖怪”、将“妖怪”装入口袋中,即用新媒体去把握世间奥秘;(2)“妖怪”通过“口袋”活动,即世间奥秘通过新媒体吸引用户去探索;(3)由“口袋”所孕育的“妖怪”,即和新媒体相适应的世间奥秘,如方兴未艾的虚拟现实艺术、增强现实艺术、生物-计算机联网艺术等。在第一重意义上,新媒体在技术上的迅猛发展(“超世代”)使“口袋”变得日益强大,因而促进了艺术技术形态的变革;在第二重意义上,“妖怪”因为新媒体的中介作用变得日益可爱(“小精灵”),因而促进了艺术文化形态的变革;在第三重意义上,新媒体正创造出与其相适应的艺术(“宝可梦”),因而促进了艺术审美形态的变革。不仅如此,“超世代”、“小精灵”和“宝可梦”在构词上所包含的九个字还是我们深入探索上述问题的导引。
一、追求超世代:新媒体与艺术技术形态的变革
作为范畴的“超世代”至少有如下三重含义:(1)从媒体的角度看,它首先是指移动互联网络不断升级换代,2G还用得好好的,就来了3G;3G风光没多久,就来了4G;正说4G挺先进的,5G又快来了。(2)从用户的角度看,超世代是指超越不同辈份的界限,从积极意义上说有消弭代沟的作用,从消极意义上说有扰乱秩序的影响。技术自身有不断扩大用户范围的内在趋势,因此,移动互联网络打破了将儿童世界、成人世界区别开来的分水岭,不仅让成人可以欣赏儿童世界,而且让儿童可以窥视成人世界。(3)从艺术技术形态的角度看,它在字面上为我们把握新媒体时代艺术技术形态的变革提供了切入点。这就是艺术信息超限化、艺术载体世界化、艺术能力代理化。
(一)数据:新媒体与艺术信息超限化艺术的主导技术由记录技术、编辑技术和通信技术构成。记录技术可以追溯到人类远祖的结绳纪事、刻石纪事,其后的书写纪事、雕版纪事。近代兴起的电子纪事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以摄影机为感受器,以胶片为主要载体;以录音机和(或)摄像机为感受器,以磁带为主要载体;以数字化传感设备为感受器,以磁盘、光盘为主要载体。编辑技术可以追溯到上古的文物编目、文献整理等,中古的书籍编辑、报刊编辑等,近代以来基于胶片、磁带以至磁盘等的编辑。通信技术可以追溯到上古击鼓传讯、烽火报警等,中古的驿递、邮政等,近代以来基于有线电、无线电的通信等。它们是广播艺术、电视艺术、网络艺术的技术前身。
“超限化”首先是指数据量不断突破现有计算尺度。数据按进率()计算。20世纪中叶新媒体革命爆发以来,数据计量单位从千字节(KB,)迅速上升到兆字节(MB,),到本世纪初进入吉字节(GB,)时代,如今已经是太字节时代(TB,),而且正在向皮字节(PB,)、艾字节(EB,)、泽字节(ZB,)发展。人们甚至已经定义了尧字节(YB,)以至更大容量。在这一意义上,人们说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超限化”又是指人类处理数据的能力迅速增长,这不仅表现在超级计算机不断突破速度极限,浮点计算从峰值十万亿次、百万亿次、千万亿次朝万万亿次前进(年6月我国“神威·太湖之光”运算速度首破每秒十亿亿次)。“超限化”同时还表现在计算机和网络应用不断突破现有界限,例如,语义网(SemanticWeb)建设引进人工智能、关联数据等技术,使万维网由信息孤岛向全球数据空间的转变,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Web资源,亦即能读懂互联网。
超限化为艺术形态的变革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新媒体艺术家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创造新作品,例如,意大利都灵大学巴尔多尼(MatteoBaldoni)《行星艺术》设定于社会语义网络框架中,探索从自由地联系到数码化视觉艺术作品的标签中析取丰富的情感语义信息的可能性,识别由这些标签所捕获的普遍情感。作者为此开发了应用软件ArsEmotica,将情感观念的本体和可得的计算性、情感性辞典结合在一起。艺术研究者也将数据处理技术作为利器。在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期间(-,史称“江户时代”)流行歌舞伎。如今,学者靖子河旱田(YasukoKawahata)等人运用数学模型对它加以研究,涉及走红艺人的计算和测量。为此,他们广泛搜集了当时浮世绘、诗歌、俳句、书籍等。用于研究江户时代潮流的数据库收录了由博物馆与个人所拥有、保存于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大约63万种出版物。其论文《运用冲击现象数学模式分析19世纪“大数据”的可能性》()显示出-年间与第九代市川团十郎(IchikawaDanjuroIX,–)相关的文献数量的变化。
(二)终端:新媒体与艺术载体世界化艺术载体专门化处理技术主要由音声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文字处理技术构成。音声处理技术可以追踪到上古所发明的芦笛、骨哨等,中古与建筑声学相关的回音壁等,近代发展起来的微音/扩音技术、音声合成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环绕立体声技术等。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追踪到上古的洞穴壁画、染织绘画、器物造型等,中古的影戏等,近代发展起来的彩色图像技术、立体图像技术、电子成像技术等。文字处理技术可以追溯到上古所发明的语符(如我国的甲骨文、钟鼎文等),中古的缮写、排版、加密与解密等,近代发展起来的打字机、写作软件、激光照排等。以电磁波为标志的第四次信息革命兴起之后,上述三大类处理技术逐渐整合于电子媒体,通过收音机、电视机等设备深入千家万户。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五次信息革命推动了电子媒体由模拟型向数字型的转变,各国分头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NII)通过互联互通逐渐整合成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这为艺术载体世界化创造了必要条件。有诸多新媒体技术为推动艺术变革贡献力量,如让设备根据频带可用性、合法用户位置对要求进行实时响应的认知无线电,汇聚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位置媒体,用数据层覆盖现实对象的增强现实(AR),还有移动云计算、全球WiFi,等等。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之后,上述各种技术有整合于移动终端的趋势。移动用户的位置包括经过点和停留点两大类。现实世界中一连串经过点组合成为移动轨迹,它可映射为数码环境中的艺术线索。现实空间中的众多用户的停留点汇聚在某个区域、成为移动板块,它可映射为数码环境中的艺术场所。所谓“移动艺术”就是综合运用移动轨迹和移动板块讲述有关用户和场所的故事。移动用户事实上每时每刻都在发布位置信息、构成客观上的移动艺术,但只有那些具备创作意图的位置信息发布才构成主观上的移动艺术。艺术研究显然所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治的最好合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