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院士生物医药团队签约落户、广东云天生物创新产业中心动工……一个地方需要长远发展的动力。当传统的产业开始放缓步伐的时候,顺德瞄准了生物医药产业,将其列为顺德未来发展的三大关键产业之一,以广东省创新转化生物产业园为聚集“洼地”迅速发展,这是一条探索之路,也是一条蜕变之路。
顺德发展生物医药的“决心”顺德原来并没有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根基,在转型升级之中,却毅然选择了生物医药作为未来三大关键产业之一。而且,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中再次演绎了“顺德速度”,将其作为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今年上半年,顺德通过搭建产业园、孵化器、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华南分中心、投资基金等等,构筑顺德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体系,启动区域主要在北部片区。其中,又以广东省创新转化生物产业园为聚焦点。
顺德区委副书记、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主任刘怡表示,为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顺德区委、区政府顺以极大的魄力将亩商业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是很难得的,也表明了顺德发展生物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这样子的行为在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看来这是珠三角乃至广东的一个“特例”。
恰逢其时的生物科技转换契机“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这是国家最新提出的一句口号。据了解,我国生物医药“十三五”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规划还专门提出通过建立转化科学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以此突破重大核心关键技术。
据介绍,广东省创新转化生物产业园规划分三期建设和运营,其中,第三期近亩土地,计划以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发展核心,推动科研院所的科学家研究成果与市场之间的转化。
正因如此,落户顺德乐从的陈润生院士说道:“我们在广东省创新转化生物产业园‘创业’,我们赶上了现在好的时候,我参加了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号召我们要创新为中国发展贡献力量。另外,现在国际国内都在开展精准医学研究,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的战略领域。”
生物医药“三高一长”的破局众所周知,物医药产业是一个“三高一长”(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周期长)的新兴产业。据了解,一个创新药的开发周期需10-15年,其中研发费用为10亿元左右,医疗器械的研发周期和费用因产品不同差异较大,高端医疗器械的开发周期也达8-10年,漫长的周期如何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园筑起科学家进行创新成果转换的“家”,高端团队带着科研成果落户,为顺德生物医药产业打下了基础,也使得生物医药产业周期长、风险高的短板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有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从去年底奠基至今,顺德生物医药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在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成功引入中国科学院5个生物医药创新团队,分别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毕利军团队、陈润生院士团队、李岩团队、刘光慧团队,以及孙国萍团队。
落户团队有望带来聚集效应这些团队本身就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甚至专利,甚至已经可以进行转化为生产。乐从镇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落户的生物医药创新团队6个,引入科研人才近人,累计申请专利91项,获得授权专利26项,进驻团队已研发多项属于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或引领世界的领先技术。”
例如,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所长毕利军团队的结核病诊疗药物产业化及医药检验产业化项目,将建设国际化的结核病系统生物学与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研制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巨大市场潜力的诊断试剂、疫苗和创新药物。广东云天生物创新产业中心更是预计年建成投产,年达产后年销售收入预计达30亿元以上。
崔伟国说道:“凭借顺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决心,我们相信很快形成聚集的效应,首期建设的广东云天生物创新产业中心计划一年半就落地投产,预计一年半之后云天的股东方很快就会产生效益,这将产生一个示范的效应,吸引更多的同类科学家落地。”
来源
顺德城市网
整合
中欧中心品牌推广部
赞赏